知彼而不知己,胜负何算
——读《孙子兵法》一得

2018-01-23 15:52李兴春
孙子研究 2018年6期
关键词:孙子兵法知己情形

李兴春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出自《孙子兵法》。原文是“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孙子兵法》在这句话后面接着说:“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这一整段话通常用白话译为:“了解对方也了解自己的,百战不败;不了解对方而了解自己的,胜负的机会各半;不了解对方也不了解自己的,每战必败。”这说的是大实话,也是真理。

真理往往就是这样简单而深刻。美中不足的是,这段话说了知彼知己、不知彼知己、不知彼不知己,却没有说到“知彼不知己”,这样在对称性上出现了一个缺口,没有形成一种闭环,不能给人以完整的美感。现在揣摩作者孙子的原意,应该是想当然地觉得不可能有知彼不知己的情形。按照常理,知彼很难而知己容易,既然能知彼,就应该更能知己。所以,可能既有聪明到知彼知己的情形,也可能有半聪明半糊涂到不知彼只知己的情形,还可能有糊涂到既不知彼也不知己的情形,但不可能有聪明到知彼却糊涂到不知己的情形,因为这从逻辑上似乎说不过去。

其实,现实中还真有知彼不知己的情形。所以,这一点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从而为《孙子兵法》这段话拾遗补缺。

《孙子兵法》首篇就说: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末篇又说:

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

这两段话综合起来包含一个意思:战争不只是军队的交战,而是整个国家在天时、地利、国力、民意各方面的较量,所以《孙子兵法》的思想可以推广应用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领域。所以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而政治又是经济、社会、文化的延续;战争的本质是“总体战”。

比如晚清时期,中国遭遇数千年未有之变局,被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国门,不得不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稍稍清醒过来,睁开眼睛看世界,推行洋务运动,求存图强。随着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大量引入,民智渐开,中国对外界的了解逐渐加深,但对自己的了解仍然不够,不知道走哪一条变法革新的道路才适合自己,结果走了不少弯路甚至回头路,在相当长时期内仍然摆脱不了受外敌欺凌的命运。这其实就是知彼不知己的表现。

再如,日本到20世纪前期,自己觉得满师了,遂野心膨胀,不但发动侵华战争,还偷袭美国珍珠港,发动太平洋战争。其时,日本并非不知道美国综合国力远超自己,连制定并实施偷袭珍珠港计划的元凶山本五十六都说:“美国的烟囱比日本的树都多。当我看到底特律的马路穿梭着像一排排长龙的汽车,我就知道了日美之间的实力,日本不可能战胜美国。”但是,一种投机冒险心理使他仍然豪赌了一把,结果输得精光。《孙子兵法》说:“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胜利之师是先具备必胜条件然后去交战,失败的军队是先去交战然后希求侥幸胜利。山本五十六是读过《孙子兵法》的,看来他忘记了这一条。所以,这也是知彼不知己的一个例子。

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甚至一个人,都有知彼不知己的情形。比如,有些企业的决策者其实很清楚面临的市场环境,了解行业内竞争对手的现状,所以创造过辉煌的经营业绩,对外应该是知彼的,但由于不知己,对自己的实力估计不足,有时仍然会作出盲目扩张的决策,导致企业破产倒闭。韩国大宇集团、瑞士航空公司,都是典型的例子。很多学生在填报志愿或择业时能够了解社会上哪些专业、哪些单位热门,有发展前途,但对自己适合学什么专业、干什么工作心中无数,于是盲目跟风,什么专业热门学什么专业,什么单位热门考什么单位,结果知彼不知己,并不能发挥自己所长,学业和事业都没有取得理想成绩。

很多违法犯罪的人员其实都懂法,十分熟悉他所面临的社会法治环境,知道犯罪的后果是什么,所以不能说是不知彼,但他仍然要铤而走险,知法犯法,最后受到法律的制裁。其实,这也是一种知彼而不知己的的表现。更为典型的是,极少数位高权重的腐败分子,甚至就在公检法部门的领导岗位上工作,他们坐在主席台上高谈阔论廉政建设法治建设时,头头是道,不能说不知道国家、人民和法律对他们的要求是什么。但是,他们同样是知彼而不知己,以为凭自己的聪明,凭自己的关系网,总可以瞒天过海,即使伸手也不会被捉,于是以身试法,最终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由以上诸多例子可以看出,知彼不知己的情形是存在的。在这种情形下,有没有一点胜算呢?不能说没有,但那是漏网的,是侥幸的,是不可取的。按照知彼不知己和不知彼知己的对称特点,知彼不知己也应该像不知彼知己一样胜负机会各半,甚至因为知彼难、知己易,知彼不知己还应该比不知彼知己的胜算大。但是,实际上不知彼知己的人因为对外界情况不明,心中没底,还因为知道自己的斤两,容易摆正自己位置,不会像知彼不知己的人那样妄自尊大,所以失败的可能性也就不会比知彼不知己大。据此,我们似可以补起《孙子兵法》那段话的缺口,使之成为对称的闭合的一段完美论述:

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知彼而不知己,胜少负多;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孔子说过:“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意思是说: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要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现在,我们代孙子说知彼而不知己,胜少负多,就应该将其反过来说,即: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要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要担心自己不了解自己。以上的白话“翻译”成文言应是:“不患人之不己知,不患己之不知人,患不知己也”。

还是那句俗话说得最好:“人贵有自知之明。”在这种自知之明中,知道、明白自己能干什么其实并不重要,而知道、明白自己不能干什么或不该干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猜你喜欢
孙子兵法知己情形
《孙子兵法》组歌
逾期清税情形下纳税人复议权的行使
关于丢番图方程x3+1=413y2*
知己红颜
高适同路逢知己
探究一道课本习题的一般情形
人生难得一知己
从特殊走向一般
我的好知己
谈对《孙子兵法》原文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