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原硕
(沈阳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0)
目前,在学术界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还没有得到一个完整的科学概念,人们常说的声乐艺术、声乐学派通常指的就是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在继承中国传统民族声乐风格的同时吸取了来自西方潮流声乐的精华,这样的声乐形式既保留着中国古典东方之美又表现出高度开放的文化自信。经过数百年的历史沉淀,中国现代声乐艺术已经形成自己独特的形式,生长于中国这片土地之上,深受国民喜爱,以其特有的民族韵味流传到西方,深受各国人民喜爱。
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来看,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水平不断提高,所需艺术形式也越来越高雅,传统的声乐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大多数人对艺术的追求,加之中国近现代国门开放的条件,各式各样的外来声乐艺术形式不断流入中国。人们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兼容外来声乐艺术形式,这就形成了独特的中国现代声乐艺术文化,既有独特的民族韵味又有潮流的西方之美。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迫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长期受到列强国家的奴役与压迫,他们在入侵的同时,外来文化也带来,外来文化侵入东方是必然的,外来文化的理念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也是必然的。[1]在那个时期还有很多外国留学生和宗教使者,虽然他们的影响不能突然掀起一波新形势的形成,但是久而久之,潜移默化中大多数人都会受到影响。所以说,当时中国特殊的国情是中国现代声乐艺术形成的主要原因。
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是伴随着近代中国多次思想解放的过程而催化形成的。在近现代多次的思想解放运动中都争论过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伟大的中国人一直秉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思想来继续外来文化,这样一来西方声乐艺术的优良部分也逐渐被中华儿女接受。长期的闭关锁国政策让国民一时间很难去接受新颖的西方声乐形式,当两种文化即将交融到一起时,哪怕与另一种文化交融利大于弊,人们也会由于守旧思想,不能一下子去接受,所以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时间。从音乐理论的本质上来看,中国长期以来的传统音乐和西方的音乐是属于完全不同的两个乐理学派,当着两个学派要交融时必然有所扬弃,在人们长期的选择中才会形成现在深受中外各族人民所喜爱的中国现代民族音乐。
在现代中国,从开始的鸦片战争,洋务运动到后来的戊戌变法,无论是失败的还是成功的,每一次战争和改革中都提到要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和文化,让人们在思想上就慢慢接受了外来文化的优良部分。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的开端是在清朝末年明国初年的时候,在那个时期的学堂就不只是传统的四书五经,而是普遍的开授“乐歌”课,最初的歌曲由留学生用西方的曲调创作然后教授,最基本的乐理也由学堂传授然后遍及到社会上。在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期间,国民的传统音乐思想受到很大的波动,由匪石所写的中国音乐改良学说中就讲到有新的声乐思想,严厉批判以旧中国宫廷音乐和儒家思想音乐文化的声乐形式,这也从侧面反应了人们想要探索一种新的声形式[2]。在1912年间王国维所写的(宋元戏曲考)中,首次提出了“外来的观念与固有的材料相互参照”的创造性治学观念,成为中国现代音乐的敲门砖。五四运动时期民众的思想彻底解放,在前期的多次思想运动中,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传入中国的同时,西洋式的声乐形式也传入中国,使得中国声乐走向前所未有的转型阶段。声乐的演奏乐器不只是传统的二胡、唢呐等,开始出现钢琴、萨克斯等西洋乐器,表现形式也不只局限于京剧小调等唱腔,民众开始根据自己的喜好创作出新的艺术歌曲,还出现了歌剧、舞台剧等表现形式,尽管这些声乐形式尚未发育成熟,但是它有力的迈向了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形式。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全国性声乐会议上,又提出了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声乐新文化,为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
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即继承了中国传统音乐的优良传统,也有着自己独特的创作形式;既不失东方古典之美,也涵盖西方音乐之精华;不仅在中国唱遍大江南北,也流传到海外,深受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