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赛华 金 旖
“上海话的七七八八是啥?”“七荤八素!”“瞎七搭八!”“七桥八裂!”每周三下午,上海市格致初级中学都会有这样一节生动活泼的沪语课,来自上海大世界传艺中心的项震老师带领学生们探寻、领略沪语的魅力,让小囡学好上海话,告别“洋泾浜”。
沪语是上海本土文化的重要根基,但和江南许多方言一样,在90年代以后急剧衰弱,产生了方言衰弱不能传承的现象。根据上海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上海市中小学生成长情况最新调查报告》显示,目前上海市中小学生的日常习惯用语为普通话,沪语语境缺失令讲沪语的孩子越来越少。为了有效地保护汉语方言,弘扬上海文化,格致初级中学积极响应“落实语言保护工程”的号召,以课程为实施途径,借力上海大世界传艺中心,每周三下午3:50—4:50,开设沪语情景会话课程。
虽然沪语课是新开设的拓展课,但学生反响热烈。初一年级的学生自主网上报名,目前一个班有二十几名学生,有本地学生也有来自外地的学生。教学内容全部由项震老师编写。他主要通过日常生活情景,如吃饭、购物等,将一天的各个情节串联起来,通过趣味问答、学生上台情景对话等方式融入“海派文化”的教育,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上海地方方言、标志性建筑以及民俗文化等,推进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由于沪语和普通话之间读音、语法的不同,不少俚语也不为孩子们熟知,会话时往往会出现卡壳、“洋泾浜”的情况,这时项老师会在一旁及时指导和纠正,鼓励学生准确说出上海话。
在项老师看来,上海人不会说上海话是一件很可惜的事,不少学生都对沪语很感兴趣,但缺乏讲沪语的环境,现状很严峻。他上沪语情景会话课也是希望激发学生对沪语的兴趣,在快乐的氛围中让学生多熟悉沪语,不仅上课时讲,更要走出去讲才行。
初一(2)班学生刘烨特别喜欢上沪语课,曾经还参加过学校的沪语说唱比赛。他觉得上项老师的沪语课很轻松,可以了解新的沪语词汇,有些“洋泾浜”的发音得到了纠正,和爷爷奶奶的沟通也更顺畅了。初一(4)班的杜亦文家里基本都用普通话交流,连爷爷奶奶也和他用普通话沟通,但自从上了沪语课后,通过认真练习,他开始主动用沪语和长辈聊天,家长都很支持他上这门课,作为一名上海人,父母还是希望孩子能讲一口标准的上海话,他自己也希望能够把沪语传承下去。
格致初级中学副校长陈颖介绍,沪语课是从今年3月份新开设的课,学校与大世界传艺中心合作,聘请了项震老师,项老师的课朴实,贴近生活,他将表演舞台留给学生,多给学生练习开口说的机会,带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好奇心。接下来学校可能会依托各类社会资源,加入沪语童谣、沪语说唱等表现形式,以文化节、迎新汇演、校园广播等载体,营造人人知晓、人人参与的“知、行、艺”的校园沪语文化体验环境。
除了沪语课,学校还开设多门“非遗”课程,如皮具制作、风筝制作等,邀请民间艺人授课,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课程体验和学习经历,让他们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传承非遗,延伸课程价值,培养一批“小小文化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