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志强,严晓楠
(天津商业大学经济学院,天津300134)
20世纪末,“互联网金融”诞生于美国,从此开启了金融业发展的新篇章,随后在世界各地区迅速发展起来。
2005年以前是互联网金融的萌芽时期,当时的业务形态仅是利用互联网开展相关银行业务,并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金融。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互联网在金融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进入起步阶段,第三方支付、P2P网贷、众筹等互联网金融模式相继问世,但由于监管步伐未能同步,行业中频繁出现违规、跑路等事件。直到2013年,互联网金融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第三方支付逐渐走向成熟化,P2P网贷呈爆发式增长,更多互联网金融模式得到不断创新发展。
根据《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运行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商业银行和支付机构处理的互联网支付业务金额突破2 000万亿元,到2017年已达2 139.1万亿元,仅从移动支付来看,2017年我国银行共处理移动支付笔数同比增长85.82%,金额同比增长45.59%,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互联网金融行业还处在不断增长的成长期。
美国电子商务专家Cronin[1]曾指出,通过互联网进行金融服务是有竞争力的。互联网金融的信息成本低,转账更具有优势,互联网金融操作上的便捷给传统商业银行的许多业务带来极大的冲击[2],但即便如此,互联网金融发展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3]。
为了更加深入了解互联网金融和商业银行之间的关系,本文从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市场结构和绩效影响的角度,梳理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主要探讨商业银行的市场结构现状及变化趋势,讨论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市场结构的影响,探讨互联网对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并进行了相应的总结。
市场结构是研究某一市场中市场主体及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特征的。因此,具体到商业银行市场结构则是指商业银行业内各类银行的数量及其规模分布、产品差别程度和进出壁垒等综合状况。根据市场结构的影响因素或者市场竞争程度的强弱,可以把市场结构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4],而产业经济学意义上探讨市场结构或产业结构,主要根据商业银行市场结构的影响因素(例如:市场份额、产品差异化程度、进出壁垒、市场集中度等),通过银行业市场集中度(CRn、HHI、EI、CCI等指标)来衡量商业银行的产业结构或市场结构状况。
20世纪90年代以来,除个别国家,国外银行业市场结构多是垄断竞争状态,但其市场竞争程度呈现不断递增态势。通过对美国和欧洲国家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进行比较,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业多处于垄断竞争市场结构[5]。Hannan、Berger[6]和Neumark、Sharpe[7]也先后对美国商业银行业进行研究,通过对市场集中度的赫芬达尔指数的计算,显示美国商业银行存在一定市场势力。国内学者黄隽、李慧、徐俊杰[8]也计算了美国银行业的市场集中度的赫芬达尔指数,结果是美国银行业处于垄断竞争状态。对西班牙商业银行进行考察,结果显示西班牙商业银行业的市场结构随着金融业的不断繁荣扩大,市场竞争程度越来越激烈。但是,这并不是说所有国家的商业银行业都存在垄断或垄断竞争性质,巴西银行业则是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从高度垄断的市场结构逐渐发展成具有一定竞争性质的垄断竞争状态。到20世纪末,为了促进我国国有银行的健康发展,深化国有银行改革,国务院将政策性银行业务从国有四大商业银行中剥离出来,并且成立了直属国务院的资产管理公司,以解决国有独资银行长期积累的不良资产问题。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研究我国商业银行市场结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市场份额很高,王国红[9]认为这是一种金融抑制下具有较高垄断性质的商业银行市场结构,且我国商业银行业极有可能将长期处于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状态,短期内难以被打破。
但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对四大商业银行注资的同时引进战略投资者,这一举措使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异军突起。虽然我国商业银行市场结构仍属于寡头垄断性结构,但是,四大商业银行在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的同时,其经营绩效方面却远远不如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在这个阶段,许多研究结论指出我国商业银行集中度非常高,各大商业银行也意识到市场结构的垄断性质不利于竞争力的提高[10],这不仅促进了国有四大商业银行的内部改革,还鼓励了一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创新发展,从此,我国商业银行市场集中度虽高但趋于下降,垄断状态逐渐被打破[11],市场结构开始由极高寡占变为高集中寡占型,从寡头垄断、高度集中型转变为垄断竞争、适当集中型。
互联网金融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金融互联网化,指的是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技术性工具替代了传统金融业的业务处理方式,如网上银行等;另一方面是指互联网金融化,信息技术不再局限于工具,已经衍生出新型金融服务模式,如第三方支付等。无论哪一种互联网金融,都会对商业银行发展产生影响。金融互联网化拓展了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为其创新业务模式提供有效途径,而互联网金融化的影响则需要对商业银行不同业务类型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互联网金融模式主要包括:(1)互联网贷款(P2P);(2)互联网支付(支付宝);(3)互联网股权筹资(众筹);(4)互联网金融门户(91金融超市);(5)大数据金融;(6)信息化金融机构。
互联网金融创新业务与商业银行的业务多表现出竞争的关系。其中,互联网支付是互联网和移动通讯技术在支付业务的应用,可以降低信息成本和服务交易成本、增加和客户之间的交流[12-13]。随着互联网支付的兴起以及移动通讯设备的普及,虽然我国国有银行的垄断地位根深蒂固,并未受到太大冲击,但股份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收入受其影响而降低,从而拉低银行业的市场势力溢价[14]。同时,互联网贷款也正在成为一种社会趋势,凭借操作简单、信息交流充分、申请时间短、利率优惠等优势,对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造成一定的冲击。其中,P2P平台具有社会网络性,服务的对象更为广泛,与商业银行以大投资者为主要服务对象不同,互联网贷款中的P2P模式更加吸引中小投资者[15]。互联网金融门户是通过互联网进行金融产品的销售以及为金融产品销售提供服务的平台。互联网企业运用大数据开展金融产品销售,抢占销售市场份额,通过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展示形式,增加消费者的消费体验,对传统商业银行进行客户分流,降低商业银行的市场势力。大数据金融主要是基于大数据的金融服务平台,通过实时分析和挖掘客户的交易和消费信息以掌握客户的消费习惯,从而准确预测客户行为。在大数据金融的优势下,传统商业银行标准化业务的收入不断减少,为获得竞争优势,商业银行必须创新业务,提供具有个性化、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对商业银行存款业务、贷款业务、中间业务三大业务造成不小冲击,从而引起商业银行市场结构的变化[16]。商业银行的商业模式与一般商业零售业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在三大业务产生的影响,与“互联网+零售”对传统零售业经营业绩、商业模式的影响类似,会引起金融脱媒,最终危及整个商业银行业的经营业绩和商业模式[17]。通过对比互联网金融模式和商业银行业务,可以发现互联网金融不仅冲击了商业银行的三大业务,还促进了商业银行各项业务内部结构的调整[18]。
互联网金融对金融服务业尤其是商业银行业有巨大的冲击,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商业银行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取长补短,应对冲击[19]。综合来看,商业银行可以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1)与客户建立良好的沟通合作机制,建立有效的金融供应链[20];
(2)建立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经营理念,立足客户需求设计产品[21];
(3)创新商业模式,树立互联网思维[22];
(4)加大自身大数据的建设和应用,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23]。
市场绩效是在一定市场结构下,企业行为使某产业在价格、成本、产量、利润等各方面所形成的最终经济成果或达到的状态。商业银行绩效实质是在特定银行业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条件下,商业银行业市场运行的效率。
20世纪80年代,学者们的研究重点在银行业的X-效率问题上,几位著名运筹学家Chames、Cooper和Rhodes[24]在Farrell[25]的研究基础上,发展了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方法,将其运用于部门间相对有效性的评价。而Sherman和Gold[26]创造性地将DEA模型运用于银行业的绩效分析。
2000年前后,DEA模型被普遍应用于世界各国银行业的分析中,在运用过程中,模型不断被完善。Saha和Ravisankar[27]运用DEA方法分析印度商业银行效率,不仅进行纵向比较,测度1992—1995年印度各商业银行效率,得出其效率有所提高的结论,还能进行横向对比,运用DEA模型测度印度不同类型银行的产出效率和银行业平均效率,发现印度私有银行比其他类型银行效率低,但银行业平均效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8]。
我国学者也开始使用DEA方法分析商业银行的绩效,认为DEA模型是研究多输入特别是多输出的生产部门,同时研究规模效应与技术有效的好办法[29]。为了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尝试将DEA方法与其他方法相结合。其中,典型相关性分析和DEA方法的结合(CCA-DEA方法),被认为是对DEA方法的有效补充,也是对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价应用研究的突破[30];而stoNED模型则是DEA方法与SFA方法的结合,运用其测算商业银行的X-效率,可以融合两个方法的长处[31]。
除上述DEA方法之外,评价商业银行绩效的常用方法还主要有四种。第一种是层次分析法。杨淑萍和赵秀娟[32]选取财务和非财务两类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方长丰[33]从风险、收益、效率三方面建立三个层级的商业银行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第二种是因子分析法。上官飞和舒长江[34]从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效率性、规模性五个方面入手,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商业银行经营绩效指标。第三种是序数分析法。这个方法是以序数的方式表示影响商业银行绩效程度高低,用此方法研究我国不同种类银行的绩效,可以发现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绩效较高,而城市商业银行绩效较低[35]。第四种是结构方程分析法。此方法能同时处理多个因变量,同时估计因子结构和因子关系。李春雅和李礼[36]运用此方法分析商业银行的市场绩效,结果发现,2008年以来我国银行业盈利能力强大,各商业银行表现不同,且我国银行业市场程度在不断提高。
互联网金融发展时间不长,但其对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随时间逐渐显现出来。从理论上分析,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必然会对商业银行的绩效产生一定的影响。目前,多从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和商业银行运行效率两个方面着手,对互联网金融的影响进行分析。
3.2.1 互联网金融和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分析
从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角度,如果只选取适当的几个互联网金融指标研究互联网金融和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相关性,可以发现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影响显著,但不同指标的影响效应各不相同[37]。
为了深入了解互联网金融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影响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情况,分别从资产、负债、中间业务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互联网金融主要是通过商业银行的负债,较大幅度地影响其盈利,而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资产以及中间业务的影响并不是很大[38]。另一个思路,可以将商业银行分成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四种类型,而互联网金融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盈利的影响截然不同,尤其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的倒逼下,盈利能力反而会有所突破。
为研究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郭品和沈悦[39]创造性地运用“文本挖掘法”构建了互联网金融指标。运用此方法,刘忠璐和林章悦[40]通过145家银行数据的分析,发现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会对商业银行盈利造成不利冲击,对城市商业银行的影响尤其大,但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却是个例外,其盈利能力不降反升,充分证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于那些积极调整盈利模式的银行,是具有正向效应的。但是,黄锐和黄剑[41]运用同样的方法测度互联网金融,通过98家商业银行数据对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进行研究,却得到互联网金融通过技术外溢效应提高了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在冲击和倒逼效应的对比下,倒逼效应更胜一筹,对比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后者受互联网金融正向影响更为明显。
3.2.2 互联网金融和商业银行业运行效率分析
从整体上而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使商业银行业不得不提升整体资源配置效率,提高投入产出率,并且逐步提升经营管理水平,以提高商业银行业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综合效率和纯技术效率的影响,各学者一致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使得银行业经营管理的弊端不断暴露,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商业银行会改进原来的资源配置,提高投入产出率,促进银行业的综合效率和纯技术效率提高。对于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由于近几年股份制银行的发展较为迅速,在发展进程中不断改进经营方式,管理水平也不断提升,不同于大型商业银行凭借其自身的资本,改革缓慢,所以互联网金融对大型商业银行的效率提升更为明显。
至于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业规模效率的影响,各学者观点不一。管仁荣、张文松和杨朋君[42]认为,由于我国资本总量大,银行数量多但整体规模很小,离最优规模还有很长一段距离,所以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业的整体规模效率有负面影响,但是对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规模效率具有提升作用,且由于大型商业银行规模更大、投入效率更低,互联网金融对大型商业银行的影响更大。然而,仓明、鞠玲玲和孟令杰[43]则认为,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迫使商业银行停下扩张的步伐,进行内部机构的整顿,努力实现规模经济以提高自身规模效率,所以,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业的规模效率具有正向影响,但对其中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影响恰恰相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会制约其规模效率的提升。
通过上文的比较总结,有关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市场结构和绩效的影响,可以得到以下几点结论。
第一,大多数国家,包括我国的商业银行都处于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随着互联网技术在金融业的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加剧了银行业市场的竞争程度。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创新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造成极大冲击,凭借互联网技术带来的优势,逐渐挤占商业银行的市场。为了生存,商业银行不得不调整其商业模式以及管理结构,从而使银行业的竞争程度愈加激烈。
第二,互联网金融主要通过影响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贷款业务以及中间业务来影响商业银行的商业模式和内部结构。寻找互联网金融通过什么途径、如何影响商业银行是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必不可少的,商业银行应该树立互联网思维,应用大数据,建立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经营理念。
第三,互联网金融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不尽相同,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整个商业银行业的运行效率具有正向影响。目前为止,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并不是颠覆性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对商业银行还存在倒逼效应,促进其更好地发展。
第四,对于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影响的研究,目前为止还存在许多不一致的结论,而要寻找互联网金融和商业银行之间协调发展的方法,促进两者双向融合、互利共赢,就务必要使互联网金融和商业银行之间的关系研究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如何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是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
[1]CRONIN M J.Banking and finance on the internet[M].Hoboken:John Wiley&Sons,1998.
[2]SINGH T,KAUR M.Internet banking:content analysis of selected Indian public and private sector banks’online portals[J].JournalofInternetBanking&Commerce,2012,17(1):2195-2208.
[3]BANKS E.E-finance:the electronic revolution in financial services[M].Hoboken:John Wiley&Sons,2001.
[4]CHAMBERLIN E.The theory of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a re-orientation of the theory of value[M].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33.
[5]BIKKER J A,HAAF K.Competition,concentration and their relationship: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banking industry[J].Journal of Banking&Finance,2002,26(11):2191-2214.
[6]HANNAN T H,BERGER A N.The rigidity of prices:evidence from the banking industry[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1,81(4):938-945.
[7]NEUMARK D,SHARPE S A.Market structure and the nature of price rigidity:evidence from the market for consumer deposits[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2,107(2):657-680.
[8]黄隽,李慧,徐俊杰.美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10(7):89-96.
[9]王国红.论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J].经济评论,2002(2):96-103.
[10]国庆.我国商业银行市场结构分析及优化对策[J].长白学刊,2007(6):89-92.
[11]李一鸣,薛峰.我国商业银行市场结构现状分析及其优化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8(11):78-87.
[12]MALONE T W,Yates J,BENJAMIN R I.Electronic markets and electronic hierarchies[J].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1987,30(6):484-497.
[13]CLEMONS E K,ROW M C.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ndustrial cooperation[R].Hawa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 Sciences,IEEE,1992:644-653.
[14]牛华勇,闵德寅.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新实证产业组织视角[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5(3):66-71.
[15]CHIRCU A M,KAUFFMAN R J.Limits to value in electronic commerce-related IT investments[R].Hawa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 Sciences,IEEE,2000.
[16]郑霄鹏,刘文栋.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及其对策[J].现代管理科学,2014(2):78-80.
[17]郑志来.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路径——基于“互联网+”对零售业的影响视角[J].财经科学,2015(5):34-43.
[18]郝身永,陈辉.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短期冲击与深远影响[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5(2):96-104.
[19]ZASK E.The E-finance report[M].New York:McGraw-Hill Professional,2002.
[20]KUNDU A,SINGH J,AWASTHI A K.The online banking journey for commercial banks-many miles traveled,many miles still to go[J].Global Finance,2011,25(9):121-145.
[21]张晓芬,张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影响[J].兰州学刊,2013(12):137-141.
[22]张惠.互联网金融的侵蚀态势与商业银行应对策略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4(5):106-110.
[23]赵芸淇.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与应对策略[J].对外经贸实务,2015(1):54-57.
[24]CHARNES A,COOPER W W,RHODES E.Measuring the efficiency of decision-making units[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1978,2(6):429-444.
[25]FARRELL M J.The measurement of productive efficiency[J].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1957,120(3):253-290.
[26]SHERMAN H D,GOLD F.Bank branch operating efficiency:evaluation with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J].Journal of Banking&Finance,1985,9(2):297-315.
[27]SAHA A,RAVISANKAR T S.Rating of Indian commercial banks:a DEA approach[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0,124(1):187-203.
[28]SATHYE M.Efficiency of banks in a developing economy:the case of India[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3,148(3):662-671.
[29]薛峰,杨德礼.评价银行经营与管理综合效益的DEA模型[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8(5):63-66.
[30]熊正德,刘永辉,钟宝贵.基于CCA-DEA的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理论及其实证研究[J].当代财经,2008(2):60-64.
[31]林森.基于StoNED方法的中国商业银行绩效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9(7):123-125.
[32]杨淑萍,赵秀娟.基于层次分析模型的商业银行绩效评价[J].求索,2009(6):35-37.
[33]方长丰.关于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的实证研究[J].税务与经济,2011(4):33-38.
[34]上官飞,舒长江.基于因子分析的中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价[J].经济问题,2011(1):109-111.
[35]陈仲常,刘佳,林川.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及影响因素研究[J].工业工程,2011(3):20-24.
[36]李春雅,李礼.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我国商业银行市场绩效测评研究[J].求索,2014(4):62-65.
[37]徐菱潞.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影响的实证研究[J].新疆社会科学,2015(4):27-31.
[38]王锦虹.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影响测度研究——基于测度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5(1):7-12.
[39]郭品,沈悦.互联网金融加重了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吗?——来自中国银行业的经验证据[J].南开经济研究,2015(4):80-97.
[40]刘忠璐,林章悦.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的影响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16(9):61-72.
[41]黄锐,黄剑.互联网金融影响银行绩效吗?——基于98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J].南方金融,2016(1):55-60.
[42]管仁荣,张文松,杨朋君.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运行效率影响与对策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56-64.
[43]仓明,鞠玲玲,孟令杰.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研究[J].金融与经济,2016(6):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