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玉辉
在风和日丽的六月,我在江西弋阳观看了弋阳腔传统戏《珍珠记》。
弋阳腔,是中国最古老的传统戏曲声腔,通称为高腔,被誉为明代戏曲四大声腔之首、高腔戏曲的鼻祖。可以说,是中国戏曲的“活化石”。清李调元《剧话》中说:“弋腔始弋阳,即今‘高腔。它产生于宋元,盛于明清。在南宋末年,由浙江的南戏传入弋阳,经与当地方言和民间音乐及地域民俗的融合,“辗转改益”更滋生出了一种全新的地方腔调,即“弋阳腔”。它对京剧、湘剧、川剧、秦腔等44个剧种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代的弋阳,文化发达,人才辈出。同时,交通便利,不仅吸引了南来北往的商人,也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理学宗师”朱熹、“词仙”辛弃疾以及李清照的挚友韩元吉等,都曾客留过此地。当时,正是“宣和与民同乐”的戏剧文化大繁荣时期。新科进士、弋阳人陈康伯和周执羔,为追随社会潮流和朝野上下的喜好,也成了弋阳腔的积极传播者。正是在这样特殊的文化氛围中,弋阳腔不仅深受大众喜爱,而且,在艺术上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弋阳腔最显著的特色是:“一唱众和”,配以锣鼓,有紧板和慢板;旋律少变,节奏简朴,气氛热烈。其演唱形式有徒歌、帮腔、滚调等,唱腔可塑性大,声调高亢;有粗犷、豪放、激越、明快的特点,既有南方的温柔雅韵,又兼有北方的慷慨激昂。其剧目主要连台大戏和传奇本两大类,前者有《三国传》《水浒传》《岳飞传》《目连传》《封神传》等;后者有《青梅会》《古城会》《定天山》《金貂记》《珍珠记》《卖水记》等,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弋阳腔热闹有趣,甚至还得到了皇帝的宠爱。清代康熙年间,礼部侍郎高士奇,在其《蓬山密記》中写了这么一个小故事:在他回乡省亲前夕,康熙皇帝在宫中为他设宴饯行。席间,令女优演戏助兴,共演出了六出小戏,其中四出是弋阳腔折子戏,其名为《一门五福》《罗卜行路》《罗卜描母容》《琵琶盘夫》。康熙皇帝钦点弋阳腔为大臣饯行,算是很大的礼遇,这堪比发一文谕旨。上行下效,更助推了弋阳腔在全国的传播。此外,现珍藏在故宫博物院的《康熙万寿图卷》,是康熙六十大寿时的宫廷画,由画师宋骏业、王原祁、王奕清等人所绘。画中显示了当时各亲王、衙门纷纷搭台演戏为康熙祝寿的情形,而其中两卷写实工笔画《红梨记醉皂》《列宿遥临》,就是表现弋阳腔的宫廷画。可见,弋阳腔在当时的影响和地位,可谓是中国戏曲的奇葩。
然而,弋阳腔辉煌的背后,却是一部写满了沧桑和血泪的历史。自南宋以来,经元入明,弋阳几乎战乱不断。既有对金人入侵的激烈抵抗,也有因压迫深重难以苟活的抗争;有大义凛然挽救危亡的民众聚义,也有对倭寇以及叛乱者坚决的反击。元末,整个江西深陷战乱之中。元顺帝至元四年(1338)袁州爆发了响应“白莲教”的起义。至正十二年(1352)二月,“白莲教”组织的“红巾军”在饶州和信州(弋阳)一带,展开了声势浩大的反元斗争。起义持续了几十年,无数百姓在战火中家破人亡,流离失所。战乱未停,又遭天灾。在1566年、1567年左右,也就是嘉靖、隆庆交会之时,弋阳地区闹灾荒,朝廷没有能力救济,无数百姓饿死,许多弋阳人只好背井离乡,四处逃难,靠乞讨和卖艺为生,也把弋阳腔带向了四方。
正是这种苦难经历,不仅锻造出了弋阳人坚韧不屈、疾恶如仇、敢于反抗的性格,也决定了弋阳腔独特的风格。面对严酷的社会现实,弋阳腔不可能低吟悲戚,一定是激情澎湃,是生命受到威胁时的挣扎与呐喊。在那摄人灵魂、富有穿透能力的高腔中,不仅寄托着弋阳人对家乡浓浓的思念,也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可以说,弋阳腔是社会动荡不安的产物。迁徙和逃亡,使得弋阳腔在各地扎下根来,也就成了许多地方戏曲的源头。
当我了解了弋阳腔这段历史,便被深深感动着,对弋阳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县文广局的同志对我说:“弋阳人对弋阳腔非常喜爱,有着很深的情结,至今,还保持着听弋阳腔的习惯。正是这种古老传统文化的熏陶,使得弋阳人才辈出,崇尚孝道,行善成风。”
晚上,在县委领导的陪同下,我们观看了富有地域文化的弋阳腔《珍珠记》。这出改编自南戏传奇本《高文举珍珠记》,是弋阳腔经典传统剧目之一,演叙的是书生高文举与王金贞夫妻悲欢离合的故事,共有八场。文举上京赶考,与妻河桥分別,以一颗珍珠剖为两半为婚姻信物。其夫考中状元后被宰相强招为婿,成婚后即奉诏入宮。妻寻夫至相府,遭宰相女儿温金婷责打受辱,相府老奴非常同情金贞的遭遇。中秋佳节,文举回府,思念其妻,老奴将藏有珍珠的米粿送至书馆,又将金贞带到书馆使其相会,后逃出相府。经包拯查明真相,定了温阁父女仗势欺人之罪,使其夫妻团圆。整个剧情,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非常感人。舞台灯光与悲怆的弋阳腔相交融,铿锵的锣鼓在台后鸣奏,更烘托出一种揪心的气氛,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力,震撼人心。我很快就被带入了剧情中,整个心神仿佛一下穿越了时空,沉进了那古老的场景里,与剧中人同悲同喜。第七场《书馆相会》和第八场《公堂团圆》,把整个剧情推向了高潮,我的眼泪也在流淌……
演出结束,我们上台与演员合影。在零距离的灯光下,当我看到他们斑驳的脸谱上布满细密的汗珠时,对他们辛勤的付出和对艺术的一丝不苟,油然生出几许敬意。
走出剧场,我还沉浸在剧情之中。夏日凉爽的晚风,把我吹回到了现实。当我仰望星空,感慨万千:一切都会消融在岁月的褶皱里,但从古至今,歌颂忠贞不渝的爱情,永远是文学艺术创作的主题。
责任编辑:黄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