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慧
摘 要:以新时代经济发展变化和青岛响应国家号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一客观现实为研究背景,根据新时期国家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综合各方面因素发现,青岛市的人才培养政策仍存在缺乏优秀人才供给、人才培养模式固化、人才工作细致性较差等问题。本文结合青岛经济发展战略布局,提出了强化人才强市的发展意识、营造良好的创新人才发展环境和将创新驱动战略与人才培养无缝对接等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人才培养;创新驱动发展;青岛市
青岛市人才培养现存问题
人才培养过程断档,缺乏优秀人才供给
青岛市人才培养过程断档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青岛市的消费水平与收入水平之间存在巨大差距,致使许多年轻的精英大学毕业生面对压力与负担,将会转移城市进行就业,更倾向于选择其他城市来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和环境。青岛市对于这部分人才,培养工作往往随着其毕业就结束了。而且青岛市一些相关的人才政策也主要是鼓励和引导高层次人才创业,对其进行着重培养,没有对优秀就业人才的补贴津贴进行规定,使得这部分人才对于自身继续接受技能知识培养的意愿和决心摇摆不定。这些因素使得青岛的人才培养出现了“真空”:培养好的优秀人才在青就读四年后离去和少数优秀留青人才面对巨大压力,造成了人才培养过程断档的局面。后续无力的优秀人才供给,势必给青岛人才培养政策造成阻碍。
人才培养模式固化,不够灵活
人才培养政策的实施需要强有力的法律制度和监管机制作为保障。然而青岛市颁布的关于人才培养的地方行政规章制度在实施过程中过于简单,不够灵活,使得人才培养模式固化。首先,负责人事工作的人员可能会重视法律法规而忽视政策实施,忽视人才培养政策的实际法律效力,使得人才培养政策如同虚设,损害了青岛市的人才培养环境。其次,对人才培养政策实施的监督无力,忽视了人才资源中市场机制的配置功能,且监督部门的考核和监督有限,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行政权力滥用和人才培养监督不力。
人才工作细致性较差,缺乏整体规划
在市场经济中,制定实施正确的人才培养政策应遵循一定的规律,即人才资源——人才市场——人才政策。青岛市人才培养工作关于三者的密切度有待加强。第一,青岛市人才工作的细致性较差,对于人才资源的数量、结构、质量、能力的统计有多重标准,关于人才队伍的各项数据难以把握。第二,青岛市人才规划工作还很不到位,无法进行人才需求的预测,难以根据市场中人才资源的具体分布来分别分析不同行业对不同类型人才的不同需求。第三,青岛市对人才市场的指导不到位,无法根据市场中人才资源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人才培养政策,进而无法在市场失灵或政策效率低下的情况下对人才资源的趋势进行宏观指导。
青岛市人才培养问题对策与建议
树立人才强市的发展意识
青岛市要形成“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心态,每一个人才都不应该仅仅被限定的硬性显性标准选拔,更要注重人才的工作成果业绩,强调德才兼备,坚持能力、成果、创造、效益和贡献的多方面尺度。还应该创新人才选拔机制,对于真正的优秀人才破格大胆使用。同时,党政干部要加强思想教育,从宏观层面来制定创新人才培养的优惠政策,让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受益。总之,培养人才是重点,留住人才、引进人才和重用人才同样重要,这样一来,培养后的人们就可以留下来,拥有更强大的力量去建设发展青岛。
营造良好的创新人才发展环境
全面改善人才发展环境,一要营造令人舒适的生态环境。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青岛建设,用优美的自然环境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二要大力优化创业环境。利用青岛市的发展潜能和蓝色经济区龙头的区位优势,加强对经济开发区的创业孵化器投入,创建创业服务平台。鼓励优秀人才创业,帮助人才做好创新工作;三要转变政府职能,政府应当持续完善法制环境,鼓励、支持和保护人才创新成果;进一步完善与自主创新相关的奖励机制、人才机制、技术资本化机制及科普机制等一系列体制、机制。
將创新驱动战略与人才培养无缝对接
青岛要抓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机会,在“腾笼换鸟”和“凤凰涅槃”的总体思路下,将新旧动能转换融入高素质人才和高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学科专业建设中,尤其对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更需要深入推进“专业+”和“学科+”的模式,加快培养新旧动能转换急需的人才,为青岛市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供智力支持。其次,政府也要加强引导和扶持对高科技人才、新产业人才的培养,全力支持完善人才的终身教育制度,使人才素质跟得上前沿科技。此外,企业发挥人才培养主体作用,通过建立培训机构,采取多种培训方式,如实践培养、换岗交流、国际交流等,加大对现有人才的培训,提升人员创新知识技能,从而增强企业的整体创新竞争力。
结语
本文通过对青岛市人才培养现状进行调研总结发现,青岛市现有人才的结构、效能等方面存在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青岛市人才竞争力的措施,希望使青岛市人才培养政策更加优化。
(作者单位:北京化工大学)
【参考文献】
[1]孙超.大连市人才开发政策的现状与对策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8.
[2]林泽炎.我国人才激励和保障的战略思考与制度设计[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