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华平
摘 要: 本文通过研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中的有关研发费用的政策,结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中发现的研发费用的若干问题,总结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的范围和归集、计算方法和要求、研发费用的管理及核算,分析应注意的问题,重点研究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范围、企业对研发费用的管理和财务处理,以期在研发费用方面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提供建议。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问题探析
企业对研发投入的认识度低
首先,研发资金投入大,见效慢,风险大,高层次人才缺乏,企业无技术研发机构,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等因素,造成很多企业不重视技术创新,保守创业。目前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也有待加强,专利得不到有效的保护,维权周期长、代价高,致使很多企业不愿意去申请专利。
其次,财务人员业务水平低。企业财务人员业务能力低,研发费核算存在不规范,不能真实反映公司的研发投入水平。笔者从上市公司2015年年报中,整理了部分环保企业的研发投入数据,对其进行了分析研究。
再次,研发费投入结构不合理、研发费的归集范围有待商榷。受高新认定管理办法规定的研发费投入限额的影响,导致企业研发费投入的合理性存在疑虑。目前相当一部分企业研发费中的权重最大的支出是直接投入,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直接投入占研发投入的比例高达70%~80%,甚至更高。
最后,研发项目的核算规则有待改进。第一,研发阶段与开发阶段界限不易区分。《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研究阶段发生的技术投入,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管理费用;开发阶段发生的技术投入,区分不同形式分别予以资本化或费用化,无法合理分清的全部费用化。对照准则规定的资本化条件,有相当一部分的研发费是可以资本化,但现实操作中两个阶段无法准确划分,故大部分企业将研发费列入当期费用,造成技术资产无法体现到资产负债表中。第二,现行研发费费用化支出的核算办法影响企业成本的真实性。根据现行财务核算办法,研发支出费用化部分应列入“管理费用——研究与开发费”科目。开发过程中,企业投入了大量的料、工、费,开发阶段势必会形成产品,由于对应产品的研发费列入了管理费用,造成这部分产品只有收入没有成本,不能真实反映公司产品的毛利状况。如上述奥马电器,每年几千万的直接投入,大部分应该形成产品,不可能全部报废。形成的产品最终实现销售,但没有对应的成本,造成收入与成本不配比。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过程中中介鉴证存在的问题
2016认定管理办法和工作指引规定,申报高新技术的企业,需要经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对公司近三年的研发费和近一年的高新技术产品收入(服务)进行专项审计鉴证,并出具专项审计报告或鉴证报告。中介机构是指符合条件的会计师事务所和税务师事务所。由于注册会计师和注册税务师对各行业、各领域的技术知识了解甚少,已超出其判断能力。在对研究开发费用和高新技术产品收入进行鉴证过程中,对于所认定的研究开发费用和高新技术产品是否符合高新技术企业的要求难以准确判断。正规事务所会利用专家工作,就研发领域、研发项目和高新产品向行业专家咨询,但大部分事务所是依据企业给定的数据进行直接认可。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有关问题的优化措施
首先,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的目的是为了引导企业重视研发人员的培育,重视技术资产的投入,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提高企业的竞爭力和可持续健康发展能力。因此,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的设定,应该让所有技术含量高、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能够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高技术含量对应的利润享受到国家政策的红利,以此来提升企业科技创新的动力。
其次,改变评价模式,修订税收优惠规则,适应企业多元化发展。为了让更多的优质企业、创新型企业享受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优惠,可考虑只考核企业高新领域的研发投入占高新产品收入的比例是否符合要求,这样一方面评价了核心技术,同时又评价了核心产品。
财务核算存在问题的优化措施
首先,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企业认识。各级认定主管部门应加大高新技术企业政策的宣传力度,不但要培训企业的技术人员、财务人员,同时更需要对企业的管理层进行宣传,只有让管理层认识到技术资产是企业的核心资产,高技术一定会给企业带来高附加值、高利润,同时享受到国家的税收红利,才能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其次,企业应重视本单位研发费用的归集与核算、沟通与管理。应设立专门的研发机构,建立完善的研发投入预算管理制度、研发立项管理制度、产学研管理制度、研发人员绩效考核奖励等制度,配备相应的研发人员和设备;完善研发核算制度,加强企业财务人员的培训,及时正确归集与核算研发费用;强化协调配合机制,财务人员的核算是依据研发部门明确的资料和对研发阶段成果的介绍,确定研发费归集的项目、归集的科目。因此,研发人员通过与财务人员进行沟通,了解财务核算需求,便于日常积累完善流转手续,比如:研发人员在领用库存材料时,领料单据上应注明该材料的用途;制作研发人员参与研发项目工时的考核单;其他费用报销时注明用途等,这样便于财务人员准确核算研发投入,研发费用的归集也会更加合理。
(作者单位:中准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河南分所)
【参考文献】
[1]王燕燕.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标准及其技术资产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1.
[2]戴立波.高新技术企业审计的现状分析及风险应对[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08).
[3]米冬艳.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及应对措施探讨[J].财经界,201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