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恺烨
摘 要:为了能在激烈的市場竞争中赢得优势,企业往往会采用允许赊销的销售策略,使下游的企业尽可能地选择自身的产品和服务,但是这种销售策略也同时会形成大量的应收账款,挤占企业资金,高额的应收账款必然会形成坏账,使企业蒙受损失,如果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策略出现失误,不能控制应收账款,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就会受到影响,严重时甚至会产生财务危机。本文针对应收账款管理阐述在其中产生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使企业能合理恰当地对应收账款进行科学的管理,以降低企业风险。
关键词:上市公司;应收账款;问题;原因;对策
我国上市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现状及其问题
应收账款总额巨大,且逐年上升
根据统计,截至 2017 年年末,上市公司应收账款余额规模达 4.23万亿元,2017 年上市公司应收账款余额比 2016年四季度增加 0.56 万亿元。2010 年至今,上市公司应收账款余额呈持续上升的趋势,逐年递增,虽然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是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如此巨额的应收账款无疑大大挤压了企业的现有资金并且势必会导致企业计提大量的坏账准备,使企业面临巨大的财务风险。
应收账款账龄老化现象严重,回收能力差
应收账款的流动性,即变现能力往往是决定应收账款质量好坏的关键。客户拖延时间越长,意味着应收账款收回的可能性越小,越容易成为不良贷款。但是因为应收账款对于应付企业而言属于某种意义上的无息贷款,资金成本低,导致绝大部分客户企业都会尽可能地拖延应收账款归还期限,甚至恶意拖欠应收账款,另一方面因为现行经济压力大,客户企业有可能因为自身经营困难,无力支付巨额的应收账款,失去偿债能力,导致应收账款无法回收,从而形成巨额坏账。
上市公司夸大经营成果,虚增利润
因为我国企业主要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会计核算,因此当期即使没有收到相应款项,也会记入主营业务收入,这使得企业难以反映实际现金流入,加上我国在会计准则上并没有强制性地规定应收账款计提比例,这就给了管理层操作空间,为了夸大经营成果,管理层往往尽可能少计提坏账准备来虚增企业的账面收入,但是这也导致企业不得不面临巨大的财务风险。
我国上市公司应收账款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外部环境竞争激烈,压力大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现有供给量要高于需求量,加上企业自身产品质量差,竞争力普遍不高,出现买方市场,上市公司为了扩大市场份额不得不使用分期付款的方式来吸引暂时没有购买能力、资金短缺的企业来购买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这往往导致主营业务收入中所收到的实际款项其实远远低于真正流入企业的现金,这是导致出现应收账款风险出现的主要原因。
社会信用意识薄弱,失信风险小
分期付款赊销主要依托于企业的商业信用,如果社会信用意识薄弱,在这一不良的社会信用环境下,客户为了能够减少资金的流出往往会通过恶意拖欠应收账款来获取这种财务成本小的资金款项。又因为除了证券公司,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外的企业很少建立完善的信用管理体系,法律上虽然都有要求企业遵守信用的条款,但是在具体的处罚力度上执行不严格,也没有完善的处罚机制,这就导致失信的成本不高,不足以对失信企业造成强有力的约束。
企业风险意识淡薄,激励机制不合理
上市公司自身风险意识缺失,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往往更注重产品销售而忽视潜在的应收账款风险,为了扩大市场份额,从而更好地占领市场,企业往往只在销售产品的数量、合同取得的账面现金流入上对销售人员进行奖励激励,却往往忽视了交易的质量,交易企业是否存在严重失信记录,是否有及时偿债能力,如果客户不能及时偿还或者无法偿还,往往会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甚至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极端情况。
我国上市公司应收账款管理问题的对策
建立专门客户信用档案,事前防范
在交易前对交易客户进行调查,建立专门的客户信用档案,对客户的还款能力、资信情况做详细分析,并且最少在每个会计年度都更新一次客户情况。这一做法可以有效地让企业了解客户情况,防止企业因为过度追求市场份额和扩大销售而忽视了可能存在的应收账款风险。同时除了对尚未达成实质性意向的客户以外,也可以对老客户进行相关调查,把好合同关,确保合同对客户履约付款有足够的约束力。同时在扩展海外业务时,可以雇用专门的会计师、律师团体和有丰富海外投资贸易的专业人才对其加以详细的分析,确保海外应收账款可以顺利收回。
严格内控制度,加强监督和防范工作
严格制定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如严格管理和控制签订赊销合同及办理赊销手续等环节的过程管理,让多个部门如财务部门、信用监控部门、销售部门共同参与应收账款管理,使其相互牵制,并由内部审计部门不定期地进行突击检查,监督职能执行情况。明确责任划分,确保责任可以精确地追溯到个人,在销售过程中严格按照公司规章,默认的市场规则和合同执行,将相关合同,所开具发票和货物样本妥善保管,防止日后出现交易纠纷,给买方拖欠应收账款提供借口。
(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小芳.应收账款的风险防范[J].现代商贸工业,2013(03).
[2]张世彦.加强应收账款防范意识[J].中国商界,20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