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坚
不管你愿不愿意,历史都会以推动或裹挟的方式催促着我们的脚步。当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进程投射到我们每一个人的面前,你必定会回望过去。回首过去,才能眺望未来。
40年砥砺奋进,40年激荡岁月,那些人、那些事,一幕幕翻涌——解放思想、建立特区、开设股市、分税制改革、经济软着陆、中国入世、经济转型、“一带一路”倡议、中国梦……
时代创造机遇,机遇改变人生
20世纪90年代,在我的回忆中总是那么特别。1995年我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农村“寒门学子”通过读书迈进了城市,个人的理想和激情有了实践的舞台;多个工作岗位的历练让我得到了成长和锻炼,经历政企分开、公司化改制、三项制度改革等等,期间有坎坷、有曲折、有困难,但更有收获;2002年,我有幸参加粤电系统公推竞选,在个人职业发展中得到提升;在广东省电力局、在粤电集团,我长期从事财务、金融、资本等运作业务,看到了广东电力的发展壮大,却也经历了具体参与“卖厂建网”的复杂心情和曲折过程。二十三载激情岁月,二十三载曲折历程。从参加工作到现在,回望过去,是教育改变了命运,更是改革开放带来了机遇,让我有敢闯敢试的勇气,勇敢地去追逐梦想,让我在改革的大潮中迅速成长,我是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参与者,也是受惠者。
顺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计制度国际趋同
在大学期间,我就读的是财经类专业,这一领域理论知识的學习,注定我将与会计制度结缘。除了接触最多的工业企业会计制度外,本科一毕业,我接触了三个月的酒店会计核算制度;随后因工作需要,我开始定期审核电校的经费核算,又接触了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省电力局旗下多个施工企业和电力基建项目让我对基建会计、工程会计核算有了较全面的了解;粤电集团财务部及财务公司的任职,让我从国有企业集团的高度,从生产到基建到运营,从制造到贸易到金融投资,各领域全方位地感受到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国有企业发展进程中会计制度的变迁。
2000年底国家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次年粤电集团便在上市公司粤电力率先推行,2005年在全集团系统范围内全面实施,2009年,集团顺应会计核算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的趋势,开始全面执行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在这一进程中,粤电集团会计制度始终是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成熟及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陆续推进而逐步完善的。
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学习西方会计制度、完善和重建企业会计制度体系到入世以后会计制度逐步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促进经济国际化,再到经济全球化浪潮下借鉴国际会计惯例,逐步实现会计标准的国际趋同。作为一名财务人员,在工作中亲历了一项项具体会计准则、会计核算制度的出台,在财务会计每年的后续教育活动中,亲身感受到了经济运行模式变革带来的企业财务管理的变化,在这不断学习并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中,我看到的是财务人员、会计人员在改革开放浪潮中的进步。
财务管理行无止境,逐浪前行谋发展
电力企业是技术与资金高度密集型的企业,然而在改革开放的初期,财务管理较为粗放,行政色彩较浓,日常对于资金的收支缺少统一的控制和筹划,资金管理条例比较笼统,规章制度的出台都追求大而全。我现在还记得,1996年在电力局工作期间,我负责起草一项财务管理通知,覆盖面非常广,比如在账户管理方面,规定只可以在四大国有银行开户;在投资方面,不允许投资房地产和股票等有价证券;在担保方面,采取“一刀切”的方式,禁止对外担保,这一些具体规定,相较当时外部资金管理、投资混乱的局面,在财务管控的设计上还是较为超前的,但也存在着一定历史局限性。即便是后来启动的“收支两条线”管理,也是财务管理的粗放阶段,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资金管控而已。
粤电集团自设立之初,就把强化财务管理、建立财务管理体系作为财务条线工作的重点,在编制《粤电集团会计核算办法》的基础上,建立并逐步完善财务管理的制度体系。2010年集团推行全面预算管理,这是开启财务精细化管理阶段的一个里程碑事件,集团利用预算对全资控股单位的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达到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目标,这实现了以预算为抓手的企业管控,使预算成为综合贯彻企业经营战略的管理工具,帮助集团动态地调整战略规划,提升集团战略管理的应变能力。
在粤电“十二五”“十三五”规划的实现过程中,集团如何实现从传统的资金管理向现代企业资金管理过渡,平稳高效地建立与现代企业环境相适应、与行业属性相一致、与发展周期相协调的企业内部财务资金管理体系,是一个关乎集团长远发展的重要问题。在2006年,集团公司通过充分的论证和调研,果断出手,净壳收购万家乐财务公司,成立了粤电财务公司。经过十余年发展,财务公司已成为粤电集团资金管理领域的“结算中心”“资金管理中心”“资本服务中心”和“风险管理中心”。财务公司的司库管理金融服务功能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风险控制水平,助推了集团竞争力的提升,助力集团从生产型企业向资本运营型企业转变,使粤电集团在改革开放新征程上保持健康稳定的发展基础。
IT技术日新月异,会计信息化飞速发展
我在读大学时,要求通过算盘普通四级才能毕业,那时珠算课上大家一边拨算盘,一边唱着口诀歌:“一上一,二上二,三下五去二,四去六进一……”参加工作后,打算盘是重要的工作技能之一,人手一个算盘,谁的算盘打得又快又准,谁就称得上是财务能手。“二四圆珠算子情,十三档位绕梁庭”,老算盘那噼里啪啦的清脆声也成了单位里财会部门独有的旋律,是那一个时代的绝响。回望这段历史,虽然觉得算盘计数效率较低,虽然计算器、电脑让算盘彻底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这核算工具却承载了一个会计人员的情结。
90年代会计电算化开始进行试点推行,从单机版的报表系统、税务系统、工资系统到升级版的网络版,报表越来越多,核算层级越来越多,管理要求越来越高。进入2000年,虽然电脑已经成为财务部门的基本配备,会计电算化也不再是新鲜的名词,但在财务系统还不够发达与稳定的年代,报表数据没录完就死机了,付款信息没核对完就黑屏了,或者数据信息导出过程出现了异常等等都是常有的事。核数、对账、统计有时是需要看电脑脸色的,多次返工,加班至深夜是系统不稳定年代财务人员的无奈,这也成了我后来在工作中致力于借助信息技术,提升财务工作效率的动力。
粤电集团在财务管理系统与资金管理系统的开发建设上,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加强顶层设计和研究论证,稳扎稳打、稳步推进。2009年集团立项“ERP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项目,选定ORACLE为软件供应商,IBM为实施商,埃森哲为咨询顾问进行系统开发,历时三年,2011年成功上线,该系统荣获粤电集团科学技术“一等奖”。几乎与集团ERP项目同步,2008年财务公司按照金融企业理念开发资金集中管理系统“粤汇通”,由公司自主设计、规划,具有完全的知识产权,系统源代码及数据字典等关键设计资料所有权归财务公司所有。通过“粤汇通”系统,粤电集团极大地提升了资金运作效率和效益,2016年,“粤汇通”获电力行业信息化优秀成果“一等奖”。财务与资金系统的建设、实施,实现了系统单位财务信息的整合,管理模式由相对松散向集中转变,通过新开发的系统,将先进的管理理念用信息系统的流程固定下来,使集团内部的信息传递更流畅,也使得集团财务在财务共享与交互模式下能更高效地运作。
国企开启国际化征程,人才建设更突出
财会部门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被视为后台部门。人员配备少、人员年龄偏大、专业技术技能偏低,财务部门比起生产一线部门,总有被边缘化的感觉。但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在“人、财、物”这三大企业核心中,“财”的地位得到了极大提高,货币信贷、经营收入、营业利润……数字的核算与分析报告,对财会人员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各级财税国资监管部门也对财会人员上岗要求、专业技能要求进行了细化与明确,财会人员的专业化与财务管理的规范化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创造管理效益的重要因素。
在集团发展壮大的过程中,财务人力资源的建设是战略实施的有力支撑,爱才、惜才的观念深入人心。在拓展业务的同时,走出一条适合粤电集团国际化、多元化发展道路的人才培养之路,是集团管理者的共识。近年来,财务人员的国际化思维、视野和沟通能力以及复合型的知识结构及与集团企业文化的契合,是集团在社会招聘与校园招聘中最看重的素质。我连续参加了几年集团校园招聘,每当看到优秀学子向粤电投递的简历,我既为粤电的发展得到了学子的认可感到骄傲,更多的感触是这些新生力量将助力粤电未来的发展;在仔细浏览了简历后,我看到的是财务金融人才素养的逐年提高;面试到深夜时,我深刻感受到同行的粤电系统内单位共同的求贤若渴的心态;在无领导小组讨论这些环节中,我看到了财会人员从“低头做账”到综合协调、管理会计的转变。粤电在十七年的发展过程中,我们集团资产管理规模翻了一倍,但员工总数基本维持不变,劳动生产率领先就是我们集团人力资源竞争力的最佳体现。
四十年弹指一挥间,在人的一生中也算是不惑之年了,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进程来说,则是刚刚迈开了一大步。这四十年的沧桑巨变,这四十年里历尽艰辛,我们凭借“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智慧,在国家宏观政策、财税改革、电力体制及电价改革、国企改革等方面,一步步摸索、试验、借鉴、推广,才一步步地得到深入的发展和壮大。继往開来,中国的发展永不止步,个人的学习成长也永不停歇。
(作者单位:广东粤电财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