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企业内控制度设计及业务流程风险管理

2018-01-22 11:32程翔宇
南方企业家 2018年7期
关键词:流程风险管理内部控制

程翔宇

摘 要:笔者立足于自己多年的财务工作经验,试围绕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展开分析与论述,希望能够为我国企业的未来发展略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流程;设计;措施

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单从字面意思来看,似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人们对两者的认识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实际上,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相互作用、密不可分。风险管理若要切实地发挥作用,离不开有效的内部控制手段。同理,企业实施内控的出发点往往是立足于对风险的认知和管控。甚至部分学者扩大了内部控制的概念和范围,将风险管控作为内部控制的一个组成部分纳入其中。我们不妨也将两者看作是一个整体来共同探讨对这一管理工具的看法和改进手段,即我们将内控定义为一个广义的概念,风险管理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内部控制概述

目前,内部控制管理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内控,作为一项系统性的管理工具,革新了人们对于企业内部管理的认知。它将过往很多具体的管理手段有机地串联在一起,相互配合、相互作用,通过对整体和细节的合理把控,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最终实现。近年来,内控机制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愈发明显,内控管理也渐渐成为企业内部管理的核心。企业实行内部控制管理,目的在于规范企业业务流程,合理防范和规避经营风险,提高财务信息的可靠性,促进生产经营活动的有序开展,保障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和资产的保值增值。对于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是开展内控的一项重要工作。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难免要面对诸多风险,内控机制的有效实施可以对潜在的风险隐患进行积极的排查和消除。通过对于风险的有效分析,合理评估风险的大小以及损失的影响程度,并在企业遭遇风险时,将风险控制在企业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

目前我国企业内控设计及流程管理现状

我国企业内控机制的实施缺乏监督机制的设计

缺乏监督机制的内部控制,实施的效果难以得到保障。如今,我国很多企业推行内部控制机制,但在设计内控制度时缺少了监督机制的构建,使得内部控制在推行中没有科学合理地加以监督和制约,导致内控在实施中掺杂了部分人为因素,实施的随意性较强。目前,我国有很多企业仅仅设计了内部审计部门,监督权限全部由内审部门落实,但在实际工作开展中没有赋予审计部门足够的权威性,使得内审工作在监督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独立性;或者有的企业监督机制完全交给了财务部门,认为财务监督(预算监督)等同于内控监督,将监督的意义砍去了大半,内控工作的推行完全成了“放养”;还有的企业甚至将财务和审计放在了一个部门,不仅完全曲解了监督的含义,还将监督的独立性彻底剥夺了。

我国企业对风险管控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风险管控是内部控制管理的核心环节。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尽可能地规避业务流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子,剔除或者改进管理中可能存在风险的管理措施和流程,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如今,我国很多推行内部控制管理的企业对风险管控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认为通过预算控制和合理的流程设计就等同于规避了风险,故没有针对风险管理设计相应的制度体系,也没有设计相关的人員或者机构进行针对性的风险管控,更谈不上深入剖析风险类型和大小、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或者风险应急预案等措施。这使得企业在真正遭遇风险时往往措手不及,陷入被动,甚至使整个生产经营陷入窘境。

我国企业内控机制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

内控评价是内部控制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内控管理相对重要的一个环节,但它却往往被企业所忽视。有效的内控评价可以对内控实施的效果进行科学及时的反馈,并促进内控措施的贯彻执行。缺乏执行力的内部控制管理只是一种形式主义,内控的效果无法切实得到体现。现如今,部分企业缺乏对于内控评价体系的设计,或者空有制度设计但没有落实。很多企业由于没有重视内控评价,使得评价起不到督促落实内控的效果,或者评价方法不科学、评价结果显失公平。员工没有得到合理的反馈,自然消减了投入内控的热情;管理人员没有得到科学的反馈,对内控制度的改善无法进行落实。

关于企业内控制度设计及风险管理的几点建议

重视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监督

预算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首要工具,若要切实提高内控效果,需要充分发挥预算的作用。如今,大部分企业都认识到了预算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执行中还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细节:

第一,延长预算编制时间。理想的预算编制时间应该是半年,而不是一个季度或者一两个月,充分的编制时间可以保证预算数据的科学性,有助于预算编制底稿资料的充分搜集。

第二,注意预算的监督。预算的监督并不是每个季度做做季度数据分析就万事大吉了,有条件的企业应当实现预算的实时监控,每个月都要关注预算执行数据的进度异常,推动预算数据在执行中的稳定增长,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要马上反馈和分析,为经济决策提供及时的数据支持。

第三,预算的评价机制要完备、科学、有力。完备的预算评价能够保证预算的每一个执行异常都得到落实。科学的预算评价是为了保证考核结果的公平公正,使预算的参与者信服,同时也为了未来的预算执行能够得到更好的落实。有力的预算评价可以震慑人心,充分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切实加强预算的执行力。

建立完备的风险管理机制

企业在风险问题上有四种处置方式,分别为:风险接受、风险规避、风险减低和风险分担。下面我们分别针对这四种处理方式进行分析。

第一,风险接受。是指企业遭遇了承受度之内的风险,在权衡了成本效益之后,不准备采取控制措施进行规避或者降低风险,而是将损失直接计入成本费用的行为。

第二,风险规避。是指有些风险超出了企业的可承受范围,企业通过放弃与该风险有关的业务以避开风险损失的行为。

第三,风险减低。是指企业在权衡了成本效益之后,通过一定的措施将风险的损失大小控制在企业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的行为。这就要求企业应当做好风险的防范,对各种风险情形进行提前的预估和分析,制定各项应急预案,以保证企业在遭遇风险时能够从容应对。

第四,风险分担。是指企业通过业务分包或者购买相关保险的方式,将企业的风险合理转移给第三方,从而起到降低风险效果的行为。

此外,企业应当建立风险管理小组,定期对企业在经营中可能遭遇的潜在风险进行预测和分析;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在出现风险的不利信号时,能够及时地提前做出判断和反应,使企业的风险管理一直处于主动地位。

加强审计工作,强调内外审计相结合

审计工作也是内部控制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加强审计,可以从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两个方面着手。

内审方面:企业必须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机制,构建企业自身的内部审计部门。该部门由公司总经理或者董事长直属领导,并赋予审计部门充足的权威性,从而保证内审工作在开展审计工作中的独立性,保证审计过程中不被其他职能部门的干扰所影响。2018年初,审计署颁布了最新的《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对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职权进行了修订,也为今后内审工作的开展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和肯定。在这样的形式下,企业更应重视内审工作,利用内审这项工具加强企业的风险把控。

外审方面:企业应定期或不定期地聘请外部审计机构对企业的内控情况、财务状况进行专业性的审计。通过外审,企业可以有效保障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合理减低企业的税务风险;有效的外审还能够合理解除工程承包单位的工程款项的计量水分,有效保证工程质量,使企业的利益得到保障。

企业的内外审计应当相互沟通、相互协作。内审部门可以为外审机构及时提供充分的审计资料,有利于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内审人员应当时常向外审机构进行学习和咨询,提高对最新政策的把控能力,丰富审计知识,提高审计技能。

(作者单位:青岛天健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有海燕.浅谈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必要性[J].财经界(学术版),2017(04).

[2]马传丽.浅谈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J].财經界(学术版),2017(02).

[3]瞿曼丽.探讨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J].现代商业,2016(33).

[4]方瑾.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探析[J].当代经济,2016(23).

[5]周爱新.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现状及完善措施[J].中国农业会计,2015(10).

[6]范玲.浅议企业内控机制的有效实施[J].商业经济,2014(15).

猜你喜欢
流程风险管理内部控制
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在急性脑卒中抢救中的应用
住房公积金风险管理信息化审计探讨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与元英&宫胁咲良零距离 from IZ*ONE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一课四备”磨课流程例说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