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梦露
摘要:中西方美术在历史大环境、绘画创作理念、传统文化以及表达方式的不同,有着一定的差异性,但是美术作品作为一种表达美的一种形式,它们之间也有着许多相同的地方。中西方思想表达方式的不同造就了中西方艺术作品中的差异性,而中国美术作品大多以山水人物写意为主要思维表达方式,注重融入自然。无论是中国美术还是西方美术,它们都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结晶,只是因为东西方文化、观念的不同,它们两者之间才会产生共鸣和差异性。与此同时,正是因为两者的碰撞,促进了两者之间的了解与创新融合。
关键词:艺术理念 关联 表达方式 影响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21-0053-02
一、造成中西方绘画艺术差异的原因
(一)传统理念的差异
自古以来,中国人认为人属于大自然的一部分,并不是自然的主宰者。人类存在于大自然之后,人类是依附于大自然而后生存的,而很多西方国家认为,自然世界是以人类为中心而存在的,并推崇以人为本的法则。中国绘画艺术所存在的美学基础也是以传统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为承载体,通过不同的艺术绘画作品表现出来,从而进一步影响了中国绘画创作乃至中国艺术创作的注重表现形式而忽略再现的美学观基础。
(二)区域差异性的影响
中华民族地产丰富,历史悠长,原始的农耕生活让人们对大自然产生了深深的保护心理和依赖性,而在对外政策上也多采取以礼待人,军事方面也基本以自我防御为主要军事方式。由于西方国家文化起源于岛屿,长期生活在海岛上的原因,当他们面对外来侵略人员时,无法逃生和躲避,就会采取主动出击的战略方式。不同的生存环境使他们的各种政治,军事手段都比较倾向于主动先发制人,与中国截然不同。
(三)中西方绘画题材的艺术表达方式
西方国家的美术作品,大多追求最趋于真实的感觉和画面的真切感,同时西方国家更加注重美术绘画作品的透视感,通过最实际的自然表现,表达出人生的态度从而进一步表达出对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执着追求。而中国国画绘画作品主要以画人物花鸟为主,在绘画过程中会有大部分的留白,绘画时往往会淡化背景,使画面留给人无数的遐想空间,以示“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意境。比如,在一张白色宣纸上只画上几簇寒夜里的梅花,就会让观赏作品者感受到其作品顽强的生命力,让整幅绘画作品更富有表现力。所以,当我们在欣赏或者进行绘画作品创作的时候,不仅仅要了解到它肉眼可看的东西,更加要了解到作品要表达的感觉和意境。欣赏留白之处是每位观赏者不可忽视的,中国绘画艺术作品的精髓也是于突出表现“无声胜有声,无形胜有形”的意境,从而让我们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西方繪画艺术不仅在表达方式上有所差异,在绘画工具上也有着很大的不同。中国绘画艺术作品的创作主要以笔、墨、纸、砚为主要创作工具,而在西方国家,则主要以油画笔和画布为基础绘画创作工具,更适合体现团状的感觉和绘画作品的整体性,西方绘画把面作为重要的绘画语言,有非常强的遮盖力,更能够表现出物体的阴影感和重量感。另外,西方绘画作品常会出现大量被中国文人称为媚俗的色彩,而西方绘画材料的使用正好能把这种色彩表现得淋漓尽致。毛笔的使用最早出现于秦国,它的出现决定了中国几千年来传统文化的和中国艺术的发展方向,而毛笔在中国绘画艺术领域的使用使得中国美术作品更加完美的呈现,赋予了中国绘画独一无二的绘画技法和表现形式。
(四)中西方绘画特点的不同
中国古代的哲学观念十分强调时间的重要性,常常会给作画家带来许多的创作灵感以及精神启发,尤其是在中国传统绘画山水绘画创作中。中国绘画创作者擅于从各种时间、不同角度去描绘大自然,从侧面暗含时间的变化,古代创作者对于山水的观念奠定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基础。而中国的画家又特别尊重和吸收古人的绘画技法及美感,所以其审美观念一直延续至今,前人启发后人,后人传承前人,使得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得到了恰当的结合与传承。
西方国家在17到18世纪,欧洲出现了崇拜东方美术的热潮,一些西方绘画作品中出现了许多东方的瓷器等,在19世纪,中国传统绘画而相继进入西方,在西方绘画艺术领域产生了震动,随后西方各派画家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假如中国传统山水画能直接体现出时间的流动,那西方风景画则捕捉了时间的瞬息万变,两者都是人类艺术表达形式最强有力的手段。
二、中西方美术作品的差异及联系
(一)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据《宣和画谱》卷七记载,这幅画是顾闳中奉后主之命,与周文矩、高太冲潜入韩熙载的府邸,窥其放浪的夜生活,仅凭目识心记,所绘画而成的。这幅画绘画线条工细流畅,色彩绚丽清雅,不同物象的笔墨运用又富有变化,尤其上色更加丰富饱满、协调,作品中仕女的素妆艳服和男宾客的黑色衣衫形成了极具鲜明的色彩对比。这幅作品里面人数众多,而作者通过中国独特的绘画表现手法将人物场景和其内心活动表现得淋漓尽致,被人们称为五代时期写实性较强的代表作之一。此画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代表了古代工笔重彩的最高水平。
(二)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最后的晚餐》的作者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前三杰达芬奇先生的作品,是达芬奇毕生最负盛名之作。在众多同类题材的绘画作品中,《最后的晚餐》被公认为空前之作,特别以其构思之灵巧,布局之卓越,细节部分的写实,以及严格的体面关系而引人入胜。在构图方面,他将增幅图的绘画画面展示于餐厅一面的整块大墙面,厅堂的透视构图与饭厅的建筑相呼应,使欣赏者有仿佛置身其中的感觉,人物绘画神态、动作、眼神以及要表达的心理活动都描写得细致入微,栩栩如生。在空间与绘画场景的处理方式上,达芬奇巧妙地运用了餐厅墙壁的有限空间,用透视法画出画面的深入感,好像进餐的场景就发生在眼前,所有的绘画中的人物都被画在了太阳光下,十分清晰可见,但只有犹大的脸和他的一部分身体隐在了黑暗的阴影里,而这正是由达芬奇创始的象征性的暗示手法。达芬奇所表现的人物细腻的心理活动和性格也是与整幅绘画作品的中心密切相关的,还有多样和相关联的细节效果,都让这幅画在成为了世界绘画史上的空前之作。
(三)中西方美术作品对比
以上两幅美术作品都是中外绘画创作大师的毕生巨作之一,都有着无法挑剔的流畅线条用笔,有着栩栩如生的细节刻画,将绘画中的情境描绘得仿佛身如其境。两幅作品中的每个人物刻画都细致入微,人物神情也非常的到位,两者都做到了让观赏者仿佛置身作品当中。
然而这两副作品又有很多的不相同的地方,同样是晚餐时间,《韩熙载夜宴图》和《最后的晚餐》在其作品的色彩的变化以及结构视图上大不相同。《韩载熙夜宴图》为散点透视构图,而《最后的晚餐》则运用的焦点透视构图,一个是艳丽与素色服装相得益彰,另一个则是不同颜色的色彩相互贯穿。但它们都突破了传统的色彩,透视构图的方式,呈现出了独一无二的创新绘画作品。
(四)中西方绘画艺术作品之间的关联性
无论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的人物山水,还是西方国家的特色油彩,它们都是人类对于观察世界具体物体的一种美学表达形式,也是对现实世界和社会现实的一种抒发表达。而通过绘画的艺术表达方式表达自身对世界和社会的理解和描绘可以更加直接,更加容易让他人接受。因此,绘画艺术是整个艺术表现形式中最丰富多样的形式之一,无论对中国和西方国家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但总而言之,对于美学的追求,不同国家精神的体现都是类似的。
三、结语
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绘画艺术,由于东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以及思想观念的不同,都有其自身独一无二的特点,两者又相互契合,相互学习,并非针锋相对,是可以互取长处,共同升华的。尽管中国和西方创作家的艺术创作方式不同,眼中所看到的出发点也不同,但在探究人性的纯真、善良和美好这方面,在挖掘人性中美好的方面,在维系社会关系方面,两者有着许多共同之处。两者相互对比,也是两种不同文化的碰撞,必将有新的文化创造火花,更是一种新的文化润色。最重要的是要努力找寻中西方国家绘画艺术的契合点,既要保持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精神,又要在不断吸收西方绘画艺术精髓中有所创造和革新,只有这样,才能对中国当代文化建设产生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海妙.浅析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异同[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28).
[2]张忆菲.再探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异同[J].美术界,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