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亮
摘要:威尔第和普契尼都是歌剧大师,其作品影响颇广,在作品创作上、演唱风格上、感情处理上都有较大的区别。研究他们创作的歌剧中男高音咏叹调的演唱方法,不仅使我们能够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作品之间的差异,并且能够更好的来进行声乐表现。本文从音乐作品、演唱方法、作品情感表现上对威尔第和普契尼男高音咏叹调的演唱风格差异进行了比较,希望对演唱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威尔第 普契尼 歌剧作品 演唱差异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21-0008-02
在歌剧发展的历史舞台上,威尔第和普契尼所创作的作品极具影响力,几乎占据了歌剧舞台的半壁江山。他们所创作的作品既有着相似之处,也有着不同的特点。在创作手法上他们继承了意大利歌剧创作的优秀传统风格,体现出“人文思想”在歌剧中所占据的主导地位;强调作品的思想感情应当通过旋律来表达,避免了因炫技而使剧情与音乐相脱节,重视音乐旋律与剧情内容的完整统一等。由于两位歌剧大师的出生年代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的不同,导致了他们对于歌剧创作的观念以及对于艺术审美标准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他们歌剧题材的选取、创作风格以及音乐特点等之上。本文就威尔第与普契尼歌剧中男高音咏叹调的部分演唱差异作初步探讨。
一、歌剧作品的差异
(一)歌剧创作题材的差异
威尔第和普契尼雖同为浪漫主义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歌剧大师,但由于他们的出生年代及社会背景等不同的前提下,使得他们有着不同的艺术审美标准,创作的歌剧作品在题材的选取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19世纪的意大利正处于反抗奥地利帝国的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时期,此时的威尔第力求通过用自己所创作的作品来鼓舞民族士气,激起群众反抗外国统治的斗志。在歌剧题材的选取上较为广泛,其中不乏有表现友情爱情的,战争与和平的,爱国主义英雄题材和历史题材在他的歌剧创作中也十分普遍。相比于威尔第在歌剧创作题材上的广泛性,普契尼的歌剧题材则较为单一。19世纪中叶后至20世纪初,人们对于浪漫主义的热情已逐渐减退,因此在意大利出现了真实主义歌剧流派。受真实主义歌剧的影响,普契尼在歌剧题材的选取上多以现实的日常生活为主,表现了底层人物的情感和命运,通过对妇女的爱情生活、家庭婚姻等方面的细致刻画,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及金钱对于爱情婚姻的破坏,这使得他的作品满怀同情,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
(二)音乐特点的差异
在威尔第与普契尼的歌剧作品中,将音乐旋律与剧情发展完美结合,十分重视旋律的歌唱性,加强了宣叙调与咏叹调的结合,但在音乐元素的运用上二者也有着不同的特点。首先在旋律上,威尔第多用跳进型的音程,使旋律多为纵向发展,体会音乐中所蕴含着的刚健有力的力量,感受作者内心的澎湃之情,以此来突出剧中人物的矛盾冲突,增强作品的戏剧性。普契尼在旋律的发展上以横向运动为主,注重音乐旋律层层递进的效果,使用级进音程及跳进音程,以此来加强旋律的美感及推动力,表现歌者内心情感的抒情性。其次,在节奏、节拍与速度上,威尔第的作品从整体上来看,使用的节拍、节奏速度相对规整,多使用重复性的节奏型来加深听者的印象,在他的作品中也时常会以变化的速度和节奏来调节作品的音乐情绪,但这种变化还是在较为规整的节拍内进行的。相比于威尔第而言,普契尼在节拍、节奏上的使用则更为灵活多变,他喜欢在作品的旋律中使用不同的节拍及丰富的节奏型,并将伸缩性的速度变化与节拍、节奏巧妙地相融合,这使他创作出的音乐旋律流畅美妙,具有深刻的流动性。再次,在旋律的终止方式上,威尔第音乐旋律的终止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强结束,多以高亢坚定的强音结束全曲,增强了作品戏剧性和感染力;一种是弱收终止,以完整的乐句或乐段作为全曲的结束,来加强情绪变化的感染力。而普契尼在作品旋律中所使用的终止方式也有两种:一种是在咏叹调高潮后,又转回中音区以下终止;另一种是由器乐所奏的尾声将全曲收束于中音区以下。如《星光灿烂》,虽然演唱部分在高音上结束,但结尾却出现了旋律前部分中所处于中低音区的音乐,力求通过首尾相呼应的创作手法,加强作品的抒情性与流畅性。
二、演唱方法上的差异
威尔第与普契尼所创作的歌剧作品,从整体上来看,一方面有着一定的相似性,另一方面也存在着差异性。正是这种差异的存在,才使得歌者在演唱过程中用需要用不同的歌唱状态来塑造剧中的人物形象,表达人物情感。
威尔第歌剧有一种特有的气质,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具有英雄主义的气概,他的歌剧刚劲有力,具有很强的戏剧性色彩。在演唱威尔第歌剧中的男高音咏叹调时,首先应当要保持足够的气息量,尽量将喉咙打开,使音色丰厚饱满并富有张力。在演唱过程中始终要保持奋进高亢的情绪,坚定的气息,混入更多的胸声,使声音富有战斗力和号召力,以此来加强歌剧的戏剧性。
与威尔第不同的是,在普契尼的歌剧中大多描绘的是人物之间的情感,充满了悲伤忧郁的气息,具有很强的抒情性。歌者在演唱普契尼歌剧中的男高音咏叹调时,应将气息进行稳妥的控制,以此突显旋律的强弱对比,来更进一步地刻画人物性格心理变化的特点。在演唱过程中,喉咙不必开的过大,保持适中的程度,声音需要连贯柔和,音色委婉深情,用音量的大小及音色的明暗来烘托剧中人物的内心活动,增强歌剧的抒情性。
下面将以两首男高音咏叹调为例,来对比在演唱不同作曲家的作品时,演唱技巧上存在的差异。
《女人善变》是威尔第著名的歌剧作品《弄臣》中第三幕公爵的咏叹调。这是公爵在酒店时演唱的一首歌曲,这首作品是典型的圆舞曲结构,旋律轻快优美,音调花俏,表现了公爵轻浮与放荡的性格特点。威尔第在这首作品中运用了较多的中低音和重音,通过频繁的声区转刻画出公爵的性格特点,因此,在歌唱中保持声音的戏剧性与连贯性作为首要,声音不但要具有金属般的穿透力,而且非常集中、明亮。其次,起音虽是弱起,但要求演唱的力度还要为强,这也是威尔第歌剧中重要的一个特点,经常使用强音作为乐句的开始。因此,在演唱第一句时,应做到吐字干净,使声音具有爆发力,充分运用胸腔的共鸣,同时保持声音的集中和良好的气息支持。最后,可以适当的进行自我情绪的处理来更生动的表现威尔第的音乐特色。
《星光灿烂》是普契尼歌剧《托斯卡》中的经典男高音咏叹调,这首曲子篇幅不长,旋律优美、流畅感人。普契尼的咏叹调多以中低音起音,乐曲开头的力度较弱。《星光灿烂》的开始旋律以单音平行进行,节奏缓慢平稳,力度较弱。歌者在演唱这首作品时,应当通过对气息的控制来掌握声音的变化,使音色均匀柔和、富有感情,当伴奏响起时,应进入感情的角色中。宣叙调应用柔和、细腻的音色,随着音乐的变化,进入到咏叹调,使情绪稍加改变。在普契尼的作品中,他追求的是以优美深情、充满感伤色彩的声音来打动人心,而不是去表现声音技巧的炫耀,因此,在演唱《星光灿烂》这首作品时,要注意对声音的控制,不能毫无节制的演唱,进入到咏叹调部分,也要用半声或哭腔来唱,到最高潮时爆发出来,体现出歌曲的抒情性与内在的情感能力。
这两首作品都是男高音咏叹调中的经典曲目,从对它们的比较分析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两位作曲家不同的创作风格及演唱特点的差异,此外在演唱时还需注重作品角色所处的年代,以及时代的背景等。
三、结语
综上所述,威尔第与普契尼都是意大利歌剧的杰出代表,他们的作品描绘了当时意大利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其作品内容丰富,气势恢宏,具有强烈的戏剧效果,深受大家的喜爱。通过对两位歌剧大师作品中男高音咏叹调的研究分析,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作品的风格特征、情感表现及人物特点,加强自身的音乐修养,同时也能使歌者和声乐学习者提高自身的声乐水平,对作品的二度创作有更好的表现。
参考文献:
[1]冯宏.威尔第与普契尼歌剧中男高音咏叹调创作特色的比较[J].大舞台,2014,(11).
[2]朱晏锋.威尔第与普契尼歌剧中男高音咏叹调创作特色之比较[J].音乐生活,2015,(11).
[3][5]苏艳丽.威尔第和普契尼歌剧演唱风格及演唱技巧的比较与探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4]苏艳丽,张胜芳,武少颖.威尔第和普契尼男高音歌剧演唱风格的比较与分析[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13):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