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g小调第一钢琴叙事曲》的美学思想及演奏特征

2018-01-22 10:29段驰
艺术评鉴 2018年21期
关键词:肖邦钢琴

段驰

摘要:肖邦在西方音乐的历史中可以说光环闪耀,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每一首作品都具有这个时期的情感特征,《g小调第一钢琴叙事曲》这首作品不但是作曲家本人以叙事曲作为钢琴体裁的第一首音乐作品,在钢琴作品中也开创了先河。本文将从作品的创作背景、技术技巧、美学思想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更深层次诠释作品当中的内涵,给学者更好的学习与借鉴。

关键词:肖邦 叙事曲 钢琴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21-0006-02

一、作曲家介绍与《g小调第一钢琴叙事曲》的创作背景

(一)肖邦的音乐生涯

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科·肖邦(Fryderyk Fanciszek Chopin),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钢琴家,他的一生创作了二百余部钢琴、重奏、协奏曲等作品,被后人誉为“钢琴诗人”。

19世纪初肖邦出生在波兰的一个小镇,家境较为富足,他的父亲是法国人,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外语老师,母亲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波兰人。肖邦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展现出极具非凡的音乐天赋,四岁学习钢琴,仅仅三年便创作出自己第一首作品《g小调波兰舞曲》。八岁在华沙举办了个人第一场音乐会,十二岁开始与华沙音乐学院院长进行学习,青少年时期考入华沙音乐学院,三年后毕业,在这三年里肖邦对于音乐理论已经打下夯实的基础,在二十岁时已经成为华沙享誉盛名的钢琴演奏家与作曲家。也就在同年肖邦选择出国继续游历学习,次年定居法国巴黎,他以前所未闻的充满诗意的演奏征服了趣味高雅的巴黎听众。1848年受邀来到伦敦,为援助波兰难民,举行了最后一场音乐会,次年肖邦与世长辞,按照生前遗嘱,死后他的心脏被埋在祖国。

(二)《g小调第一钢琴叙事曲》创作背景

肖邦创作的这首叙事曲是受到了一位诗人的作品启发创作而成的。肖邦在与舒曼会面时也提到过此事,他说深受这位诗人的影响才创作出这首作品。

这位诗人就是亚当·密茨凯维兹,波兰浪漫主义爱国诗人,他在19世纪前期的每一首作品的字里行间都表现出爱国的思想,尤其他的《康拉德·华伦罗德》更是一部史诗级的巨作。肖邦在参加一个酒会时因为与这位诗人思想一致,同为爱国人士,一见如故,所以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这首作品公开的时间比创作完成时间晚五年,是在1836年出版,出版时正值波兰的首都华沙起义失败,肖邦内心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他的音乐中奏出的是国家的苦难、民族的兴亡以及国民的屈辱。这首叙事曲作品所表现的情感与亚当·密茨凯维兹的诗有着很多相似之处。

二、《g小调第一钢琴叙事曲》的演奏技巧分析

(一)二分音符的处理

由引子带动整首乐曲的开始,在乐曲第7小节具有很强的时代感,为这部具有史诗般效果的作品做好了铺垫。演奏者从第1小节开始就要对二分音符与后边的八分音符进行很好的衔接,把两个同音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让整个大乐句听起来十分圆润。我们在演奏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第一个二分音符,触键的一瞬间双手要深沉并且有力量,臂膀的力量在输送给手指时不要僵硬,是十分放松的状态,要把二分音符时值弹够,音色要飽满、圆润。

(二)三连音的处理

三连音的演奏技巧是由82小节开始,和声部分依然是主部主题的分解和弦音型,旋律中出现了八分音符的三连音。演奏时首先要注意右手的节奏变化,八分音符的三连音要平稳,左手的和声要弹的轻巧,利用弱音踏板来调控音色,运用指尖的触点带动身体内部的力量,营造音响的柔和,配合好两只手的起伏,音色要充沛,三连音的弹奏要连贯均匀、平稳。我们在弹奏三连音时一定要连贯的从一个音过渡到另一个音,必须按规则正确弹奏。但在实际的演奏过程中,很多演奏者三连音没有颗粒感且不均匀,总会感觉第一个音弹的比较重。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试着先把速度放慢,熟悉之后再加快速度。指肚要贴在键面上,在手腕的带动下,轻柔而均匀,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好三连音的演奏处理。

(三)双手八度弹奏

双手八度弹奏集中点的地方体现在结束部分,肖邦在创作的时候明确的标记了“poco ritenuto accelerando”这个表情术语,这就告诉演奏者在演奏时应该由慢到快。需要格外注意的是双手所演奏的半音阶八度,作曲家以往的作品极少的使用了3个f,但这次出现在了这里,声音的走向令我们意想不到,从音域宽广的地方反向进行,直到左右手相遇,开始用齐奏的方式进行演奏,逐渐向下级进。和声效果显得气势磅礴,让听众有振奋人心的感觉,恢弘的结尾将这首叙事曲推向了全曲的高潮。作曲家好似在激动地呼喊,表现出内心激动的情感,整首乐曲在激昂的状态下结束。

三、《g小调第一钢琴叙事曲》美学思想

(一)《g小调第一钢琴叙事曲》音乐性

世界上首位用叙事曲体裁来创作钢琴音乐的作曲家就是肖邦,开创钢琴作品新体裁,舒曼曾说这首作品是独创性的代表。这个时期的音乐评论家说道:肖邦这首作品与亚当·密茨凯维兹的诗有着同样的情感,肖邦这首叙事曲的源泉来自于这位诗人的诗,作品好似诉说着某一件事,让人欲罢不能。虽然亚当·密茨凯维兹的诗与作曲家的作品都有民间的风格,但表现民间的方向却不太一样,一个是体现出民间风格和语言,另一个是表现出民间固有的音乐性,具有很强的即兴创作手法。作曲家用钢琴来体现出这一新兴的体裁,用新的创作手法来表现这一形象,这样的体裁也正是肖邦所需要的,肖邦是首位使用了这种体裁创作钢琴作品的作曲家,让叙事曲这一体裁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使其有更强的音乐表现。

(二)作品的艺术特征

肖邦创作的作品体现内在的美,更注重内涵,他的作品可以说是“内外兼修”的感觉。在生活中,自然界体现出的美,在社会的交际中体现出人和事的美,这些东西都是作曲家们最急需的创作素材。作曲家们对这些自然现象以及生活中体现出的美,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使它们成为更具有生命力的艺术品,就是我们常说的艺术美。

肖邦还正值青年在音乐学院上学的时候,他的老师曾这样评价他:肖邦已经不用留在学校学习了,应该出去不断的历练,搜集更多的素材进行创作。以肖邦这种天才般得资质,以及对自己本国家民间音乐的探索,对创作早已了然于心,既然心中有音乐的样子,那创作作品自然就不在话下了。作曲家的作品给人以美好的感觉。他的作品唯美、干净、文雅、并不庸俗有很强的文学内涵在里边,加之作品中有强烈的爱国情怀,这与其他创作家并不相同。

世界著名作家喬治·桑表示过:音乐艺术对于社会的现实并不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是艺术家对于美好生活与理想变为现实的追求。这首作品的前段和结束段都体现出悲愤、苦难、对现实生活艰难的呐喊,中间部分融入了作曲家对于美好生活的渴望,对于社会事物的憧憬。犹如俄罗斯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所说:肖邦所处的时代决定了肖邦对于这个时期的事物、生活、外界的看法,通过这种看法来再造生活。

(三)《g小调第一钢琴叙事曲》中体现出的戏剧性

在浪漫主义时期,肖邦作为享誉世界的作曲家,他创作的这首作品,在风格上无疑具有这个时代的一切气息。在作曲上,使用了叙事性与细腻的音乐手法,素材源自于本民族的诗歌与民间音乐;在演奏当中,手指中的技术处处都体现出这个时期的技巧特征,使这首作品从内到外都带有这个时期的浓重气息。作曲家除了使用这个时期传统的创作手法之外,在作品风格上进行了突破式的创新,进行了具有戏剧化风格的处理,这首作品非常符合这个时期的特征。作品以细腻的情感为主,渐渐深入,逐步转向悲情,在相互矛盾又统一的情感碰撞中带来戏剧性的发展,增强戏剧性的效果,使作品具有神秘、洒脱的艺术风格。

四、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肖邦的这首开创钢琴体裁先河的作品所表现的内涵十分深刻。肖邦在创作这首作品的时候,想尽可能的体现出在所在的这个时期的思想特征,把他自己内心微妙的变化体现得淋漓尽致,完美的体现出浪漫主义时期的情绪并且带有悲壮的英雄主义色彩。要分析肖邦的作品,就应该遵循客观事实,用音乐的思想理念去分析与感受,从而对我们的演奏起到较好的启发与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周薇.西方钢琴艺术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2]徐向黎.论肖邦钢琴叙事曲的艺术特征[J].乐府新声,2002,(04).

[3]李德方.析《肖邦第一叙事曲》(OP.23)[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3,(02).

[4]赵圣杰.论肖邦g小调叙事曲OP.23风格特征及演奏诠释[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5]王雪.肖邦叙事曲体裁及演奏方法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猜你喜欢
肖邦钢琴
勤奋学习的小肖邦
肖邦的魔法
肖邦的魔法
纸钢琴
最牛钢琴
钢琴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
小狗圆舞曲
钢琴上的诙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