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云
摘 要:探究式教学作为当前大力推广的一种教学方式,强调对学生主观性的发挥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去学习和探究,以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增强学生的自主性,促进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的提高。以高中数学教学为例,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思维性较强的学科,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想象,让学生在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客观世界的体验和正确认识,这对于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和独立思维能力的提升都具有明显的作用,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高中数学;教学;应用
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是建立在尊重学科规律的基础上的,作为一门实践性、专业性、研究性较强的学科,除了考验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以外,更加注重对学生思维性、逻辑性和探究性的培养,让学生能够走进数学,能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以探究式教学、探究性思维启发、促进、支持、指导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探究式学习方法,实现学生自我能力的提升和正确学习意识的形成,以打造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对此,下文就从探究式教学出发,对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探究式教学提出几点思考。
一、探究式教学的阶段
探究式教学是建立在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下,其主旨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探究,以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独立思维能力,从而使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一般而言,探究式教学分为进入问题、探索求解这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
1.问题阶段
问题的引入必须要符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是从客观的角度出发强调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问题的提出不能盲目、片面地追求对学生数学技能的掌握,而要综合考虑学生的接收程度、思维性、逻辑性和创造性,要符合学生整体的学习水平,中心要突出、立意要明确,要讲究技巧和方法,问题要具有引导性、启发性。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求异求新并进。问题的创设坚持求同存异的观念,鼓励学生大胆推测、想象,采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解题,在肯定学生主体性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多维思维。二是直觉、逻辑互补。高中阶段,学生已经具备相对成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洞察能力,在对数学问题的解题思路上,具备一定的直觉思维,能够根据已有的学习水平和经验产生联想、想象、顿悟、灵感,思维灵活,具有突破性和开拓性,但对于抽象的数学问题,仅仅依靠直觉思维,其达到的学习效果是受限制的,还需要从逻辑思维上重点训练培养,让学生在具备对数学问题的敏感度、发现力的同时增强其思维的清晰性、条理性、逻辑性,使思维更为全面、健康,从而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三是发散、收敛并重。问题的创设注重对学生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的培养,是为了让学生在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也就是说发散思维是为了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在问题本身上更具有想法和见解。而收敛思维则是让学生能够对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实现整个思维的良性循环。四是从猜测到定论。猜测是鼓励学生去思考、探究、想象和挖掘,让学生作出假设,而定论则是让学生提出依据,以启迪学生思维,实现学生能力的提高和独立思维的形成。
2.探索求解阶段
探索求解阶段是让学生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搜集、分析信息资料,调查研究以得出问题的结论,并且反思结论的成立性,提出充分的探究结论的证据,以实现探究性教学的价值。探索求解阶段实质是学生思维、逻辑整合与归纳的一个过程,既是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动手能力、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样也是对学生逻辑的连贯性、思维的灵活性和清晰性以及分析能力、归纳能力、条理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二、教师自身的要求
探究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展开的教学方法,但整个课堂氛围的调节、教学内容的把控、问题创设等方面都需要教师积极地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使课堂更具有创造性、新颖性,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更高,更具教学氛圍和教学实效。一方面,需要教师在探究式教学中,问题的创设阶段、探索求解阶段都始终围绕学生为中心展开,强调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大胆探索、想象、创造,将课堂归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课堂更具有吸引力,学生更具有参与欲。除此之外,还需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意识,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行为的独立性、人格的独立性。
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除了是对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的培养以外,更体现在对学生数学意识、思维能力、创造性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在面对问题的过程中能够从多角度去分析、认识和探索,以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薛莎莎.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3.
[2]吴衍军.高中数学课堂探究式教学之初探[J].新课程(上),2011(12).endprint
新课程·教师2017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