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同形异义词对中国日语学习者的影响

2018-01-22 19:42赵磊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51期
关键词:文化背景

赵磊

【摘要】中日同形异义词对中国日语学习者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是汉字带来的学习优势,一是意义不同带来的误用困扰。由于母语干扰的存在,在汉日互译时容易出现“望文生义”或“汉语式日语”的现象。因此,在日语教学中应加强对同形异义词的认知,并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化背景中去理解同形异义词。

【关键词】同形异义词 误用 母语干扰 文化背景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51-0114-01

引言

日本不仅利用中国的汉字创造了自己的文字,还保留了一些汉字词汇。据日本的《常用汉字表》(1981)记载,日语中的常用汉字数量为1945个。对于中国的日语学习者来说,学习日语很大的优势在于日语中有中国的汉字。我们常把日语中这些与汉字同形的汉字词叫作“同形词”,而由于意义的差别程度,“同形词”还可以分为同形同义词、同形类义词和同形异义词。本文便是以“同形异义词”来作为考查对象的。

所谓同形异义词,即日语中与汉字同形但词义完全不同的汉字词(此处的“同形”忽略了简体字与繁体字的差别)。例如,日语的「手紙」(书信)与汉语的“手纸”,日语的「娘」(女儿)与汉语的“娘”等等。这样的汉字词,对于中国的日语学习者特别是初级的学习者来说学习起来比较容易,但如果直接用中文的意思去理解日语的话,不仅不会得到便利,反而会产生误用。

一、“同形”带来的学习优势

(一)汉字带来的亲切感

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日语学习者,学习日语的优势显而易见。例如,日语中的「中国」「学生」「学校」「文化」,这些词语的意义中国人一看便知。如果给一个完全没有学过日语的中国人看一篇日语文章,他也能猜出大致的意思。汉字作为中国和日本两国文字的共同载体,也让中国人学习日语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中国的日语学习者看到汉字时,会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这种亲切感一直伴随着学习日语的过程,也增加了学习日语的信心。

(二)减轻书写汉字的负担

在其他国家的日语学习者还在一笔一划地学习书写汉字的时候,中国的日语学习者早就跨越了这一步。在书写上,日语中的汉字大多来自于中国古代的汉字,即繁体字。例如,「辞書」「雑誌」「電話」「専門」等。即便如此,对于中国的日语学习者来说,无非是笔画多少的问题,并无学习的障碍,有时反而还会对繁体字产生兴趣。由于这种学习上的便利性,中国人学习日语要比学习其他外语更容易入门。因此,这也成了很多中国人选择学习日语的最初原因。

二、“异義”带来的误用困扰

(一)日语翻译成汉语的场合

将日语翻译成汉语时,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就是同形词带来的母语干扰。如果按照中国汉字本身的含义去记忆日语的单词,将「新聞」(报纸)记为“新闻”、「顔色」(脸色)记为“颜色”、「野菜」(蔬菜)记为“野菜”、「留守」(不在家)记为“留守”、「湯」(开水)记为“汤”的话,便与单词本身的意义相差甚远。再如,将「李さんはJC企画の社員です」翻译成“小李是JC策划公司的社员”,在现代汉语的场合也是不合时宜的。因为日语的「社員」是「会社員」的省略表达,指的是公司的工作人员,而汉语的“社员”指的是中国在建国初期成立的人民公社的成员,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没有了人民公社, 随之“社员”这个词语也基本不使用了。

(二)汉语翻译成日语的场合

这种母语带来的干扰,在汉语翻译成日语的场合同样存在。例如,在汉语的正式场合称呼自己的配偶为“爱人”,如果按照汉语的思维直接译成日语的「愛人」,「こちらはわたしの愛人です」在日语中的含义便变成了“这位是我的情人”,在正式的场合带着自己的情人出席,这样的翻译显然会给听者带来困扰。再如,将句子“提高市民的素质是很重要的事情”翻译成「市民の素質を提高するのは大切なことです」,这里的「素質を提高する」的翻译也是不准确的,正确的翻译应为「意識を高める」。并且,在日语中找到与汉语字形相同的汉字词,只是把语序颠倒一下,这是机械式的汉语式日语的翻译,一些汉译日的翻译软件常用的也是这种方法。

三、教学方面的对策

如上所述,中日同形异义词的“同形”给中国的日语学习者带来很多的优势,但“异义”却也给我们带来了诸多的困扰。如何避免学生在学习中发生同形异义词的误用,便成为日语教学方面的课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指导是非常必要的。

(一)对同形异义词的认知要准确

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让学生发现同形异义词的存在。在学习之初,便将同形词的中文汉字的意义与日语汉字的意义区分开,叮嘱学生不要用汉语的思维去理解和掌握日语单词,逐步克服母语干扰产生的负面影响。例如,在讲解日语单词「新聞」的时候,教师可以直接指出,虽然这两个汉字在汉语中读作“新闻”,但是它在日语中的意义却是“报纸”。另一方面,在学习的过程中归纳总结相同类型的同形异义词,让学生能够明确“形同义不同”的原因,从而加深对单词的记忆。例如,有因保留古代词义而导致异义的「先生」「靴」等;有因扩大词义范围而导致异义的「道具」「愛情」等;还有因词义引申而导致异义的「手紙」「元気」等。这种归纳总结能够让学生更加清楚地辨别同形异义词的不同意义。

(二)在文化背景中理解同形异义词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学习语言的同时,也要了解该语言所在国家的地域文化、民族心理以及风俗习惯,应该将语言放在这些文化环境中去理解。为什么中国的汉字词传入日本之后,字形没有变化而意义却发生了变化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文化背景发生了变化。例如,汉语的“饼”和日语的「餅」,中国的“饼”有“月饼、烧饼、煎饼、饼干”等,传入日本后在原料、做法和形状上都发生了变化,而与日语的「餅」最接近的便是中国的“年糕”,这显然是受到了日本饮食文化的影响。再如,汉语的“果子”和日语的「菓子」,“果子”在汉语中很多义,根据地域的不同,指的是天津的“油条”、北方的“点心”和闽南的“水果”。因为日本没有“油条”这样的食物,水果也用「果物」来表达,因此「菓子」在日语中的含义只保留了“点心”。

结语

中日同形词是中日语言交流中重要的文化成果。本文通过分析中日同形异义词对中国日语学习者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对策,希望能够对解决中国日语学习者的误用困扰有所启发。值得深思的是,虽然日语和汉语中有相同的汉字词,但是我们要将这样的同形词放在语言所在的具体环境中去理解,有时还要结合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方式、心理特征、身份地位等因素。

参考文献:

[1]曲维.中日同形词的比较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5.

[2]王晓.关于日语教学中的中日同形词[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4.

[3]姜丹.中日同形异义词之误用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8.

[4]宋义淑.中日同形异义词的误用分析及教学对策[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4.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化背景
论文化背景知识在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中的应用和策略
本土文化背景下的童谣教学策略——以中班语言活动《茶口粉干》为例
英语口语与听力的关系及练习与提高
探究“吃播”现象背后的文化背景
浅析文化背景对英语阅读理解的影响
我国真人秀井喷式发展原因分析
浅谈汉代美术中的云气纹
新一代青春电影的文化创作母题
哈哈镜
哈哈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