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英+范建荣
摘要 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统战部整合宁夏统一战线力量,以“百企帮百村”为主要内容,开展助力脱贫攻坚行动。区直统战部门首批组织动员66家非公有制企业在宁夏海原、同心和西吉3个国家级重点扶贫开发县开展精准扶贫。本文在3个贫困县中各选择1个贫困村,通过调研并分析了3家非公有制企业在贫困村开展结对帮扶的措施及效果、精准扶贫主体的角色定位及相互关系,揭示了非公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作用机理:政府是精准扶贫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企业采取培育发展产业等多种扶贫方式拉动贫困地区实现脱贫致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和实际行动力是实现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在三方共同作用下,促进宁夏回族自治区非公有制企业参与精准扶贫,推动宁夏回族自治区新一轮扶贫攻坚战略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 非公有制企业;精准扶贫;作用机理;寧夏回族自治区
中图分类号 F127.8;F3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24-0254-04
1 宁夏非公有制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背景
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统战部为响应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号召,决定整合宁夏统一战线资源和力量,在“十三五”期间开展宁夏统一战线“助力脱贫攻坚”行动,在当地党委、政府实施精准脱贫工作的基础上助力添劲,进一步彰显统一战线的优势。自治区党委统战部还专门印发了《宁夏统一战线“助力脱贫攻坚”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中强调“助力脱贫攻坚”目标是以建档立卡贫困村和贫困人口为对象,以“百企帮百村”为主要内容,利用3年时间(2016—2018年),帮助百村脱贫摘帽,助推宁夏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自治区区直统战系统重点在同心、西吉、海原3个脱贫任务重的县组织实施,银川市等5市统战系统在所辖地组织实施,动员组织100家非公企业和商协会,与贫困村结对帮扶。《方案》中还确定了坚持“广泛参与、自愿互惠、精准扶贫、开发扶贫”的4个基本原则。
2016年,在宁夏统一战线“助力脱贫攻坚”行动指挥下,自治区区直统战部门组织动员了66家非公有制企业和商协会组织,与3个贫困县中的31个“销号村”结对帮扶。企业和商协会组织将通过产业脱贫、商贸脱贫、就业脱贫、捐赠脱贫等方式开展帮扶,宁夏回族自治区民委、工商联、文史馆、侨联、宁夏社会主义学院、各民族党派区委会及自治区各宗教团体等通过教育支持、医疗援助、特色村寨建设等多种形式助力3个县脱贫。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统战部部长马廷礼指出,培育富民产业是助力脱贫攻坚的核心任务,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是助力脱贫攻坚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增强贫困群众的市场意识、创业能力和致富本领是减贫的有效途径。
非公有制企业参与精准扶贫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的利益主体是多方面的,做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面临诸多方面的挑战。因而必须正确认识非公有制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运作机理,才能确保宁夏统一战线助力脱贫攻坚工程的顺利进行。为了便于认清问题,研究中分别选择了同心县、海原县和西吉县各1个贫困村,以结对帮扶的3家企业开展精准扶贫的具体措施为例进行分析,进而归纳、总结并揭示出宁夏非公有制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作用机理[1-3]。
2 典型案例
2.1 宁夏红枸杞产业集团帮扶海原县新民村的措施及效果
2.1.1 高崖乡新民村村情。高崖乡新民村位于海原县东北部,总户数263户,总人口1 040人,有劳动力618人;全村有耕地面积160 hm2,人均耕地面积0.153 hm2;201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 700元,属经济收入比较低、贫困程度比较重的村。该村是高崖乡计划整村推进脱贫销号村,属于全县“十一五”生态移民村和纯回民村。2015年列入精准扶贫计划脱贫135户548人,占贫困面的53.7%。村民文化程度不高,初中、高中文化程度以上的占贫困人口数量的25%,文盲或半文盲以及小学文化程度的占65%。近35%的贫困村民以养殖基础母羊和母牛为主,68%的贫困村民以地膜玉米和脱毒马铃薯种植为主。由于干旱缺水,种植农作物产量低。村民饮用窖水,以燃煤和柴草作为生活和供热来源,入户路面以水泥路为主。
2.1.2 扶贫措施及效果。宁夏红枸杞产业集团公司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也是自治区农业产业化优秀龙头企业,主要从事枸杞深加工及枸杞果酒、枸杞白兰地、葡萄酒和枸杞特产系列的生产及销售,资产规模达5.2亿元。2016年,该企业通过“一企带一村”的形式与新民村建立了结对帮扶,主要采取以下帮扶措施。一是2016年春节前,企业给予62户贫困家庭每户大米10 kg、面粉10 kg、食用油5 L的物质慰问。二是经过考察,确定了家庭伤残老弱病残严重的,劳动力基本丧失的低保户和特困户24户,投入4万元给予农作物(枸杞)种苗种植补贴;在乡政府的参与下,企业采购了枸杞种苗并邀请了有关专家给予指导,实地考察种植后枸杞苗木生长情况。三是企业除了支持贫困户种植枸杞外,在村支书的带领下给村民们做思想工作,积极协助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到企业就业,解决就业问题。
宁夏红枸杞产业集团通过给予资金和技术的“双扶”措施帮扶贫困户种植枸杞实现产业脱贫,契合了大部分贫困户的脱贫需求,拓宽了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渠道,改变了贫困村单一的种植结构。
2.1.3 存在的不足。企业以产业支撑带动贫困户脱贫的出发点是正确的,但低保户和特困户仍以社会保障兜底为主。企业不仅在帮扶供需对接上存在偏差,而且还忽视了缺水这一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忽视了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没有找对“穷根”。只有解决水的问题,才能发展种植业,继而促进养殖业的发展。企业对于解决闲散人员的就业问题虽然也做了积极努力,但由于受回族的风俗和传统习惯的影响,没有村民到该企业上班,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民族地区传统风俗和习惯对企业的帮扶措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更要提高帮扶措施的精准度[4]。endprint
2.2 宁夏易捷庄园枸杞科技有限公司帮扶同心县三山井村的措施与效果
2.2.1 下马关镇三山井村村情。同心县下马关镇三山井村,总户数1 391户,总人口5 774人,劳动力2 600人,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 950元,属经济收入比较低、贫困程度比较深的1个村。2015年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776户,2 802人,村民文化和技能素质总体偏低,文盲或半文盲以及小学文化程度的占贫困人口数量的56%,消化和吸收现代生产方式的技能较弱。由于大量的土地被企业流转,村里的产业结构比较单一,有54%的贫困村民以基础母羊和肉羊养殖为主,养殖近1.9万只,养殖圈舍面积达11.3万m2。村里的基础设施较好,入村到户路面已经全部实现水泥路面,全村实现自来水入户,村民饮水安全、健康得到充分保障,以燃煤为生活和供热来源,8%的村民家中建有卫生间。
2.2.2 扶贫措施及效果。宁夏易捷庄园枸杞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以枸杞鲜果系列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为主。企业自成立以来在同心县下马关镇接受转移生态移民4.3万人,通过土地流转完成种植基地建设3 453.33 hm2,成为宁夏乃至全国规模最大的有机枸杞种植加工企业和国内外最大的枸杞烘干加工企业。企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政府“搬得出、稳得住、管得好,能致富”的移民工程提供了有力的产业支撑,成为宁夏产业扶贫的先进典型。企业在实践中探索出了生态移民区群众加快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即“四位一体、一步到位、实现双赢”的产业开发模式。四位一体即“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科技支撑+移民联动”;一步到位即政府将项目、企业投资、科研成果、移民务工一步到位,引向市场;实现双赢即项目建设后最终实现移民增收、企业增效。
通过企业帮扶,实现了移民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实现在家门口脱贫致富的愿望,有力地提升了移民区农业产业化水平。一是增加了所在贫困村的财政收入。通过土地流转每年为当地农民创造了1 642万元财政收入,惠及2 000户当地农户和生态移民户,户均收入从当初的2 000元增加到目前逾1万元。二是种植基地每年为当地提供32万个农业用工量,带动逾4 000名农业工人每年人均增收7 500元。三是企业在带动农民致富的同时,还先后投资近1 000万元用于田间道路修整、种植基地绿化、水利管网维护,有力地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
2.2.3 存在的不足。企业在通过创新驱动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应加大对生态移民区贫困农户的技术培训力度,提高产业化减贫的科技含量,要积极采取各种有效形式,有组织、有计划地对不同层次的农户进行农业生产实用技术培训,逐步提高农户的科学种养水平,促进农户稳定增收。在产业化减贫的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大力培养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5]。
2.3 宁夏正丰集团帮扶西吉县小岔沟村的措施及效果
2.3.1 西吉县红耀乡小岔沟村村情。西吉县红耀乡小岔沟村位于西吉县城西北部,该村总户数253户,总人口1 033人,劳动力570人,可用耕地710 hm2,纯汉民村。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 300元,是该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01倍,但仅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平均水平的3/4。2015年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183户761人。村民文化程度较高,初中、高中文化程度及以上的占贫困人口数量的65%,文盲或半文盲以及小学文化程度的占35%。该村种植业主要以种植马铃薯为主,少量种植玉米,间作小麦、胡麻、小杂粮等经济作物;畜牧业主要以基础母牛和畜力牛养殖为主,部分村民养殖少量肉羊和猪等。由于干旱缺水,2016年种植马铃薯产量低。该村入户路面基本以普通泥土公路和砂石公路路面为主,村民主要饮用窖水,以燃煤和柴草作为生活和供热来源。
2.3.2 扶贫措施及效果。宁夏正丰集团是一家集房地产开发、建筑工程施工、市政工程建设、物业服务、工贸经营为一体的综合性民营企业,企业注册资本1.75亿元。宁夏正丰集团针对当地人畜缺水问题和村民真正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为小岔沟村资助20万元,建设储藏水窖100口,每口水窖补助1 500元,受惠群众105户。二是在当地发展黑山羊、珍珠鸡等养殖业,利用资源基础,扩大附加产业,拓宽百姓致富渠道,对养殖黑猪、珍珠鸡、黑山羊的农户按每户1 500元的标准进行补贴。三是帮扶援建20套太阳能路灯,帮扶资金5万元,方便村民出行。
帮扶企业正是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培育+社会事业发展”的综合扶贫途径开展了精准扶贫,并且倡导参与式减贫,突出贫困人群的主体地位。通过企业的帮扶,一是改善了当地农户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企业通过建设小水窖,解决了人畜用水问题,使村民喝上了自来水,而且发展了生产,有了致富的基础。二是使当地的养殖业逐步发展起来,改变了当地以马铃薯种植业为主的单一的产业结构,通过养殖业的发展提高了农户的收入,使贫困户的人均纯收入从6 300元(2014年)提高到7 000元(2016年),增加了700元,增幅达11.1%。三是激发了贫困群众勤劳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能力。四是通过安装路灯改善道路照明,美化乡村,使村民在发展生产的同时有了更好的生活环境。
2.3.3 存在的不足。企业帮扶还需加强与其他部门联动。该村是纯汉民村,且均为原住居民,村风淳朴,百姓的文化水平较高,对教育较重视,因学致贫的占调查人口的30%;因残、因病致贫的约占调查总人口数的30%,这部分家庭需要得到医疗救助和政府兜底保障;部分家庭45岁以上具有劳动能力的村民还有扩大养殖和种植规模的需求,需要继续给予资金补贴;现有马铃薯种植业品种单一,种植区域干旱少雨,产量低,需要引进抗旱新品种、采用新技术。针对不同扶贫对象的各类脱贫需求,企业要做到因户施策,还应该与教育、卫生、社保、科技、金融等部门建立联动帮扶机制,建立起“多对一”的幫扶,变“单打独斗”为各方助力的大扶贫,实现扶贫效果最大化[5]。endprint
3 精准扶贫主体的角色定位及相互关系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宁夏非公有制企业参与精准扶贫主要涉及政府、企业和农户三方,以三方扶贫主体为例阐述各自的角色和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而构建出宁夏非公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作用机理图(图1)。
3.1 政府在精准扶贫中的角色定位及与企业的相互关系
3.1.1 政府的角色定位。在扶贫中,政府首先对扶贫开发做顶层设计、制定扶贫开发规划,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对市场、社会、企业参与扶贫提供准入条件,建立激励机制,并对扶贫行为予以规范。其次,政府发挥调控、监督作用,做好扶贫的宏观调控,协调、组织并引导好企业在政策规范的轨道运行。最后,政府抓扶贫政策执行,监督和考核各扶贫主体的扶贫行为,及时反馈扶贫成效,调整、完善各项扶贫政策。
3.1.2 政府与企业的相互关系。政府和企业是合作者、动员者、引导者、规划者、监督者和扶持者的关系。企业自觉接受政府的管理、引导、规划和监督等,企业与政府是协作和配合的关系。
3.2 企业在精准扶贫中的角色定位及与农户的相互关系
3.2.1 企业的角色定位。企业是社会扶贫中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企业以法人身份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占用了许多社会资源,也要担当起对社会的责任。企业承担、履行社会责任是为了在解决社会问题的同时完成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企业投入资金、人才、技术、管理、信息等资源,针对农户的脱贫需求开展帮扶,通过产业扶持、提供就业、发展教育、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等综合措施推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同时又可以充分利用贫困地区的土地、劳动力等资源优势建立自己的产业化基地,实现共赢。
3.2.2 企业与农户的相互关系。企业和农户是一种拉动关系。农户在企业的帮扶下,解决了实际困难,增加了收入,对企业的帮扶行为给予了正面反馈,农户对企业的口碑开始发生变化,并自然营造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舆论环境,促使利益流在企业和农户之间不断反馈和强化。因此,农户与企业是一种正反馈關系。
3.3 农户在精准扶持中的角色定位及与政府的相互关系
3.3.1 农户的角色定位。贫困农户既是扶贫主体又是受益对象,贫困户有强烈的脱贫需求、有脱贫致富的主动意识和实际行动力。
3.3.2 政府与农户的相互关系。政府对扶贫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政府推动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是责任和义务,政府与农户是一种推动关系。农户在政府的管理、组织和协调及外在推动下,变被动扶贫为主动参与脱贫,不断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增强自身综合素质,实现脱贫致富的目的。因此,农户与政府是一种服从管理和正向反馈的关系[6-7]。
4 作用机理分析
4.1 政府是实施精准扶贫的组织者
摆脱贫困、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全社会力量的参与。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是政府重要的责任和义务所在,非公有制企业是社会扶贫中一支重要的力量,非公企业参与精准扶贫已经成为社会共识。目前,非公有制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积极性不足,政府作为精准扶贫的组织者,希望所有的非公制企业都能积极参与、履行社会责任,促进社会进步;有的非公有制企业虽然有扶贫的强烈意愿和想法,但缺少参与精准扶贫的平台,导致扶贫目标无法实现。因此,迫切需要政府为企业主贫困户牵线搭桥。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统战部、自治区工商联等部门选择了一批经济实力较强的非公有制企业和商会,集中组织动员起来,以村企结对的形式开展产业投资、培训技能、吸纳就业、捐资助贫,参与扶贫开发,一方面弥补了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的不足,另一方面促进了企业与农户之间供需的有效对接,充分激发了市场活力,发挥了辐射和带动作用。
4.2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参与精准扶贫的前提
扶贫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非公有制企业充分认识到扶贫工作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特殊重要性,认识到自身发展与精准扶贫之间的关联性,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企业资本优势,支援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文化教育、医疗保障、人文关怀、社区建设等项目的发展。非公有制企业作为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在脱贫攻坚中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在政府的组织和引导下,实现精准扶贫的目标。非公有制企业成为精准扶贫的实践者和社会风尚的引领者,为精准扶贫、脱贫贡献力量,不仅丰富了企业精准扶贫的内涵,而且为成功实施社会责任战略提供参考。
4.3 培育促进产业发展是精准脱贫有力的支撑
发展是最大的扶贫,产业发展是最大的支撑。没有产业,扶贫就不可能持续。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统战部、工商联积极引导企业树立“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帮扶理念,带动和帮扶贫困户发展产业。经验表明,精准扶贫最重要的是让老百姓有致富的产业。如海原县高崖乡新民村集中土地种植苜蓿草、支持村民开办养殖场,通过种草养畜扩大养殖规模,鼓励村民种植枸杞经济作物,转变单一的产业结构,拓宽村民增收致富道路;西吉县小岔沟村在发展马铃薯产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肉牛、蛋鸡养殖业,实现“两条腿走路”;同心县下马关镇通过土地集中流转,发展有机枸杞产业,打造中国枸杞产业全链条发展平台,为生态移民区企业和群众实现共赢探索了一条新的路径。
4.4 拔掉“穷根”是非公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关键
非公有制企业参与精准扶贫,为贫困地区注入了发展活力,企业作为最具活力的市场主体,通过精准帮扶,可以扶到“点子上”和“根子上”,推动市场发展能力最强的企业与发展需求最迫切的贫困群众之间实现最有效的对接。如宁夏正丰建设集团投入20万元,帮助西吉县红耀乡小岔沟村困难群众建设储藏水窖,解决人畜用水困难问题。企业找准了“穷根”,小水窖发挥了大作用,成为山区的“保命窖”“幸福窖”。企业通过帮扶建设小水窖,助推村民发展生产,有了致富的基础,最大程度发挥了扶贫资源的效能。“老百姓最需要什么,企业就扶什么”突出了问题导向,创新扶贫开发思路,体现了企业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endprint
4.5 贫困户强烈的脱贫致富愿望是精准扶贫的内在因素
“农民要自己动弹才行,只要动起来,农民自己就能活”“只要水的问题解决了,不需要国家支持,老百姓自己想办法”,西吉县和海原县2个贫困村的村支书在调研中这样表达了各自致富愿望,表达了贫困户希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一种勇于改变自身落后面貌的决心和自信心。如海原新民移民村在搬迁前长期位于宁南山区,自然环境恶劣,生产条件极差,只能靠天吃饭;居住偏远,交通不便,基础设施不足,教育与医疗条件极其落后,生存环境极其恶劣;受固有户籍管理体制和文化素质等方面的影响,只能困守山区而脱贫致富无望。生态移民政策的执行,为广大贫困群众提供了机遇。搬迁后生态移民将脱贫致富的愿望付诸实际行动,并与良好的土地资源和发展环境相结合,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民生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民生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4.6 勤劳致富是贫困户脱贫的内在动力
从同心、海原等西海固地区长期的扶贫经验可以看出,单纯靠传统的救济性、福利性扶贫解决贫困人口的生活保障问题,只能短期解决温饱,这种扶贫方式解决温饱后返贫率高,再生性差,对于贫困人口来说,只是被动地接受帮助性捐献,容易滋生“等、要、靠”的“懒汉思想”。因此,从以往扶贫开发的实践来看,要实现贫困人口摆脱贫困这一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推进参与式、创业式扶贫,对于有劳动能力的村民给予资金扶持、对项目进行差额补贴。如宁夏正丰集团修建水窖,每口补贴1 500元;对养殖珍珠鸡、黑山羊的农户每户给予补贴1 500元,充分调动农户脱贫致富的积极性,真正树立勤劳致富的思想,强调贫困户的主体地位,增强了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使其具备积极参与致富活动的能力和条件。
4.7 “产业发展+民生工程”是实现精准扶贫的有效途径
非公企业因地制宜,充分发挥人才、技术、资金、渠道和管理等各种优势,除了在贫困村开展产业扶贫外,还积极参与民生工程的建设。开展村道绿化、庭院整治,修建机井、水窖、地窖、青贮池、连户路以及捐款建设希望小学等。如宁夏易捷枸杞科技有限公司先后投资近1 000万元用于同心县下马关镇田间道路修整、种植基地绿化、水利管网维护,有力地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宁夏正丰集团在西吉县小岔沟村安装太阳能路灯改善道路照明,方便出行,美化乡村,使村民在发展生产的同时有了更好的生活环境。企业在确保自身良好发展的态势下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不仅加大了贫困村改善生产基础条件建设,而且还注重所在贫困村的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积极发展教育等社会事业与公共服务业,为建设美丽乡村做出贡献,改变了贫困村的村容和村貌,加快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
5 参考文献
[1] 中华工商时报.百企帮村战贫困[N/OL].中华工商时报,2016-11-08(005).http://epaper.cbt.com.cn/epaper/uniflows/html/2016/11/08/05/05_45.htm.
[2] 傅春荣.精准扶贫需要创新思维[N/OL].中华工商时报,2016-02-29(005).http://epaper.cbt.com.cn/epaper/uniflows/html/2016/02/29/05/05_47.htm.
[3] 人民網宁夏频道.宁夏:发挥统一战线优势 助力脱贫攻坚[EB/OL].(2016-01-08)[2017-09-01].http://nx.people.com.cn/n2/2016/0108/c192493-27496298.html.
[4] 《宁夏经济》专稿.科技扶贫成为宁夏反贫困实践的特色[EB/OL].[2017-09-01].https://wenku.baidu.com/view/8c63a6dafd0a79563d1e-7204.html.
[5] 陕西“府谷现象”研究课题组.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开发的环境与机制:陕西“府谷现象”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6] 新华网.王涌:民营企业应主动担当 合力推进精准扶贫[EB/OL].(2016-06-28)[2017-09-01].http://www.sn.xinhuanet.com/snzx/20160628/3237405_c.html.
[7] 庄天慧,陈光燕,蓝红星.精准扶贫主体行为逻辑与作用机制研究[J].广西民族研究,2015(6):38-4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