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2018-01-22 07:21郝春英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24期
关键词:采集制备

郝春英

摘要 通过多年的实践经验并查阅了相关资料,本文着重从3个方面详细系统地阐述了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制备,以供广大科技人员参考。

关键词 土壤样品;采集;制备

中图分类号 S1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24-0176-02

土壤样品采集是土壤分析的基础,如果土壤样品采集存在问题,即使后续分析过程精密,其分析结果也没有意义。因此,做好土壤样品采集及制备工作十分重要,需根据不同的分析目的,选择有代表性的样品采取点,并采用不同的采样方法和处理方法[1]。

1 样品的代表性和采样误差的控制

土壤分析的目的是利用样品的分析数据研究或判断一定范围内土壤的性质和内在特征,作为论证某一事物或解决某一问题的依据。要求所采集的样品对所研究的对象必须具有最大的代表性,否则其分析结果过于片面,甚至会出现错误结论。土壤不均一性是造成采样误差的主要原因,一般情况下采样误差要比分析误差大得多。为了提升样品的代表性,可采用如下措施进行误差控制。

1.1 采样单元划分

在采样前进行必要的现场勘查,根据采样点的土壤特征、地形图等将其划分为若干个采样单元,尽可能地让同一单元内土壤均匀,并以采样单元为单位进行采样,可以大幅降低采样误差。

1.2 扩大采样范围

尽可能准备足够多的采样点,扩大采样范围,使之能够充分反映土壤特征,有效提升分析精度与准确性。通常情况下,以各处理的小区为一个采样区,生产地一般以0.67~1.33 hm2为一个采样区,大面积耕地肥力调查一般以6.67~66.70 hm2为一个采样区,每个采样区的样点数量要根据采样区的实际大小而定,一般以5~20个采样点为宜。

2 土壤样品采集方法

2.1 耕层混合土样的采集

受人类生产活动影响,土层土壤成分往往存在较大差异,且差异具有一定的方向性。为此,在土壤样品采集时,通常需要沿着一个方向,并遵循“随机”“等量”以及“多点混合”的原则开展[2]。“随机”是指随机选择采样点;“等量”是指每点采土量相同,且采样深度一致;“多点混合”是指将同一采样单元内的多个采样点采样后均匀混合,作为该采样单元的样品。

2.1.1 取样布点要均匀、随机,具有代表性。对于耕作地块,通常采用“S”形布点,这样能够有效避免因耕作、施肥造成的采样误差。对于地形平坦、地力相当、且采样单元面积不大的地块来说,通常采用梅花形布点。布点尽量随机均匀,但一般不在田埂、沟边或者堆过肥的地方设点采样,以免影响采样代表性[3]。

2.1.2 采土深度需保持均匀一致。规范使用采样器进行采样,采样前可用铲子铲出一个耕层断面,再进行采样。

2.1.3 合理土样精减。混合土样不宜过多,以1 kg为宜,过多时可通过四分法进行精简。具体方法:将采样土壤均匀搅拌后铺成四方形,并采用划对角线方式将其分成4份,将对角线2份合并,形成2份混合土样,保留1份即可[4]。如土样量很大,则通过多次四分法弃去。当对湖沼土或水稻土进行采样时,四分法则不适用,可用搅拌法进行精简,将采样土放入盆中搅拌均匀,再取出所需样土。

2.1.4 做好采样标记。分别将样品放入样品袋,并用标签记录好采样时间、地点、土壤名称、采样深度、编号以及采样人员等信息。

2.2 土壤剖面样品的采集

为研究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往往要按土壤发生层次采样。具体方法:在采样点挖出一个长方形剖面坑,尺寸以长1.5 m、宽1 m为宜,深度根据具体情况而定,通常情况下,需要达到母质层或地下水位。根据土壤的质地、颜色、湿度,以及松紧度不同进行土层划分,并自上而下逐层进行采样,每层采样时尽量靠近土层中部采取,以保证样品的代表性。每个土壤样品以 1 kg左右较为合适,并将样品放入样品袋。

2.3 土壤诊断样品的采集

土壤分析经常作为农作物病症的重要测定依据,用于农作物死苗、矮缩、花而不实等问题的分析定位。土壤样品采集时通常采用多点混合,并在附近采集正常土样作为对比。

2.4 土壤盐分动态样品的采集

土壤中盐分含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蒸发与淋溶。此类样品通常采用垂直深度分层采取方式,具体方法为自上而下每10~20 cm划分为一个采集层,采集点尽量选取在每层的中间部位,这样有利于土壤储盐量的计算或土壤剖面盐分分布图绘制。如对土壤中盐分垂直分布特点进行研究时,则多采用“点取”方法进行取样。另外,采集时要注重采样深度与采样时间,因为盐分上下移动受不同时间的淋溶与蒸发作用的影响很大。

2.5 土壤物理性质测定样品的采集

当对土壤孔隙、容重等物理性質进行测定时,则需要采用原状土作为样品,此时可直接用环刀在各土层中取样。为保持土壤原状,需注意土壤的湿度情况,不能过干或过湿,以不粘环刀、不松散变形为宜,如出现变形应当弃去变形部位。3 土壤样品的处理和贮存

3.1 新鲜样品

当对土壤中铵态氮、低价铁、硝态氮等成分进行分析检测时,为了精准完成分析检测,需要注意土壤样品的保鲜处理,并在采样后及时进行处理、分析,因为上述成分很容易在风干环境下发生显著变化。通常情况下,新鲜样品不建议提前太久采样,如有暂时贮存需要,可将样品用塑料袋密封后置于冷藏室或冰箱内进行速冻,以达到保鲜目的。

3.2 风干样品

对于风干样品的处理来说,从采样点带回后需及时放在样品盘中,将大块样品捏碎摊开,除去其中的杂质,并放在干净的室内进行风干处理,注意不要受到酸碱性物质污染,切记不能进行曝晒,风干过程中需定时进行翻动。

样品风干后需要根据不同的分析需求进行处理、封装、贮藏,并用标签做好标记,注明土壤名称、采样点、采样时间、深度、采样人与制样人等信息。

样品做好后应当放在阴凉、干燥处,不能放在曝晒、高温或潮湿的地方,以免对样品成分产生影响。待分析工作结束后,样品不能立即丢弃,需要存放至少3个月时间,留存备查。少数有价值、需要长期保存的样品,须保存于广口瓶中,并用蜡封好瓶口。

3.2.1 一般化学分析试样。用于一般化学分析的土壤样品,比如用于pH值、盐分、交换性能以及有效养分等项目测定的样品,待其风干后在制样板上进行碾压,清除其中的石块、植物残体等杂物,对于细小难去除的物体,可采用静电吸方法进行清除。粉碎后的土壤样品直径不能超过2 mm,需要通过2 mm孔径筛进行严格过筛,直径过大的需要进行再次碾压粉碎,直至所有样品直径<2 mm为止。如需对土壤中有机质、腐殖质组成、全氮、碳酸钙等项目进行测定,需要对通过2 mm孔径筛的土样进行再次研磨,使其全部通过0.149 mm孔径筛。

3.2.2 微量元素分析试样。用于微量元素分析的土样其处理方法同一般化学分析样品,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整个处理过程中,不能使用金属器皿,以防带来污染[5]。筛要用尼龙筛,过2 mm筛的土样用于测定有效态微量元素;过0.149 mm孔径筛(用玛瑙研钵)的土样用于测定土壤全量微量元素。处理好的样品应放塑料瓶中保存。

3.2.3 颗粒分析试样。将风干土样反复碾碎,使之全部通过2 mm孔径筛。留在筛上的碎石称量后保存,同时称量过筛的土样,以计算石砾所占的比例。然后,将土样混合后盛于广口瓶内作为颗析及其他物理性质测定用。若在土壤中有铁锰结核、石灰结核、铁子和半风化体,不能用木棍碾碎,应细心拣出、称量保存。

4 参考文献

[1] 刘珍.化验员读本(上、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3.

[2] 刘守田.化验员基本知识(修订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0.

[3] 何迅,巩细民.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技术[J].湖北农业科学,2003(3):47-48.

[4] 潘玉荣,张惠涛,张淑玲.土壤样品的采集及制备方法[J].吉林农业,2005(3):29.

[5] 鲁如坤.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endprint

猜你喜欢
采集制备
邻羟基苯乙酸的制备方法研究
市政工程档案采集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浅析磷酸二氢铝在氧化铝泡沫陶瓷过滤板上作用机理
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浅析微量物证的采集和包装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金红宝石玻璃的制备历史与研究进展赵毅 刘玉林
异种去细胞肌腱的制备及其生物相容性的实验研究
温湿度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浅谈生物公司脐带血采集业务的收入及税金核算方法
探讨网络环境背景下的高校图馆文献信息资源采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