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爽
[摘要]在大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既具有必要性也有可行性,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应有之义,是解决社会思潮多元化问题的现实需求,是加强大学生人格培养的重要途径;面对马克思主义这一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体系,大学生与当前中国社会其他阶层相比,最容易接受马克思主义这一强大的思想武器。把这些必要性和可行性转变为现实性,这需要从大众化进程的客体、主体、中介的三个方面入手进行对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在大学生中顺利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关键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要性;可行性;实现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任务以后,党的十八大又继续强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是当代中国时代的呼唤和理论发展的必然要求。大学生不仅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而且还肩负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使命,因此,在大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势在必行。
一、在大学生中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国家事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占据着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在对大学生的培养中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一直致力于拓展其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应有之义。从其科学性和革命性来讲,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个可以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其内含的科学性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经产生便应该作为一种强大的武器被人们所掌握,同时赋予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必将广泛传播的使命和意义,必将为全世界的无产阶级指明前进方向,必将为全人类探索社会发展规律提供指南。马克思曾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理论掌握群众的重要意义在于“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即理论一旦与群众紧密地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理论被广大的无产阶级所掌握,就会由一种精神武器转变为巨大的物质力量,就会为全人类的前进发展提供动力和武器。从其创立目的来讲,马克思主义理论根本目的是为了解放全人类,马克思主义实现大众化也是其发展目标和最终方向。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写道:“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他们揭露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用剩余价值理论为无产阶级打破束缚提供了理论依据,提出人民群众的主體地位论断,为人民群众寻求解放提供了精神武器。这种群众立场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方方面面,马克思主义理论时刻与人民群众的命运紧密相连。
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解决社会思潮多元化问题的现实需求。当前社会由于各种复杂情况出现了多元的社会思潮和各样的意识形态,给国家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困顿和障碍。这种多元社会思潮的障碍主要来自社会转型期多元价值观的混乱影响、中国传统观念和现代文化的冲突、国外资本主义文化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冲击等。我国目前正处于前所未有的社会转型期,经济、政治方面的快速发展和文化建设长期积弱造成的短板形成鲜明对比,对社会建设的各方面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漩涡,也引发了各个群体、不同地域的人们拥有多元的价值观念,难免出现各种思想碰撞。伴随时代发展的理念和信条也在不断变化,传统意义上的保守理念和现代的开放观念、传统的伦理纲常和新时代的自由文化、两者截然不同的逻辑方式和价值信条使人们之间出现层次性的冲突和对立。在全球化程度愈来愈高的今天,西方和东方的联系更加频繁,由于政治体制、意识形态的差异和对抗也越频繁,且以更隐蔽的方式抢占精神阵地,比如以伪马克思主义形态来反击马克思主义,其目的就是消除我们走中国道路的历史依据。这些文化观念上的抗争和撞击都使马克思主义在大众化的实践过程中更加曲折,某种程度上破坏了当代中国发展所需要的政治认同和价值共识。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并不是要统一人们的意识形态,更不是遏制多元发展,而是给超越社会主义界限的思潮予以控制,抵制思想界杂乱无章的混乱现象,确保中国道路的正确方向。
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加强大学生人格培养的重要途径。人的青年时期是塑造人格的关键时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高尚的人格会潜移默化地对人产生特殊的重要影响。但由于当代大学生理论认识和社会经验不丰富,容易会走入各种错误思想的误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等产生曲解甚至对抗观念,就会造成政治方向不稳、三观不正等问题,给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带来危害或潜在威胁。这就要求当代大学生用科学的思想武装头脑,提升自身素养和能力,为社会做出有益贡献,实现人生价值。大学生必须用正确的立场和方法分析和对待现实问题,普遍树立科学的思想观念,在推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实现自我价值。
二、在大学生中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可行性
受众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切入点。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十分庞大的文化体系,内容博广深刻,要使全体大众普遍性地学习、研究、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显然十分困难,可行性较低;但大学生群体更容易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有着与其他群体不同的巨大优势,具有具体的可行性。
当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客体是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高低不齐、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错综复杂、立场倾向存有差异的社会群体,因而难以快速实现大众化目标。从这一进程的主体视域来看,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无产阶级对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认识、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是最本质意义上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是一门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内容结构十分丰富的科学体系,就注定了要将这最本质的一般原理被最普遍的客体掌握的实践过程十分复杂艰辛。从这一进程的客体角度来看,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各阶层的具体利益出现分化,客体水平不一、各有差异,面向全民性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工作不能只使用一两种简单机械的方式,否则就会使受众不能整体准确地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甚至曲解、误解马克思主义。这种情况下,针对代表不同利益的不同阶级、所处于不同社会环境的各个群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需要综合考虑创新工作方式,将受众客体划分为不同的对象群体,针对性地使该理论因人而异的具体化;充分利用各种优势资源和不同的手段方法,将理论主体由最一般的本质规律转变为贴近生活的解释形式,实现通俗化。而大学生有着别于其他的独特优势和具体可行性。endprint
当代大学生作为和改革开放时代一起成长的社会群体,对走中国道路、日新月异的当代中国,有着最直接、最深刻的感受,“大学生是青年中最有知识、最具有创新精神和前途远大的群体……这为在大学生群体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契机。”作为在新时代成长起来的社会群体,从最早的启蒙时期就开始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参与各种爱国主义活动,尤其是大学时期的思想政治理论对文化知识水平、道德素养的引导,使他们对主流意识形态有着耳濡目染的整体认同,坚守着正确的原则立场。青年大学生接受的思政理论课也给他们积累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相较其他群体具有着十分优越的理论功底,更容易去解读原理文本并应用于生活。大学生积极参与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的各种实践活动,以社团、班级、院校为单位、以社团活动、班级活动和院校活动为实践中介,赋予这一理论新时代的实践解读,以最直观的感受、最直接的方式实现其大众化。大学生所在的高校以各种独特的资源培育着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丰富的专业教师对其进行理论教育、以各种学生组织和校园活动为其提供实践平台,在意识形态上对其正向引导。由于大学生是一个可塑性高、同質性强的社会群体,普遍具有较高水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也更容易实现马克思主义的通俗化、具体化,同时又能避免庸俗化,使大学生正确、深刻地理解该理论的深层内涵,而又反向地推动大众化进程。
三、在大学生中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
理论意义和现实需求赋予了在大学生群体中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要求,社会现实和群体特质使之更为可行,这样就产生了它的现实意义。为顺应必然之势,使其现实性更加明确,可从该进程的客体、主体、中介的角度人手。
从大学生的客体视角人手:首先,根据大学生追求个性化的特点,以活泼多样的形式将理论形态的马克思主义输送给大学生,因人而异地引导教育。再者,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自觉能动性,深入挖掘他们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和探究欲,使他们不由自主地被马克思主义的博大精深所吸引,自然而然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指引和教育。最后,坚持对大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人格培育并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只是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知识,最重要是教会学生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思考、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南的作用,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水平,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科学之科学”的必然要求。
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体视角入手:首先,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学理内含。恩格斯曾经讲到,“请您根据原著来研究这个理论,而不要根据第二手的材料来进行研究”,要在研读经典原著的基础上完整准确地理解这一概念,警惕多元思潮面具下的反马、非马实质,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真正内涵。第二,赋予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当代价值。以联系和发展的眼光、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这一进程,着眼于处于时代新起点的新国情对理论进行创新发展,消解旧的思想习惯和传统文化力量造成的对其真理的歪曲,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成为有着更深层次的前瞻性智慧和普遍性价值的精神武器。第三,以通俗化、生活化的方式进行理论传播。列宁认为:“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最高限度的通俗化”,通俗化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必要前提和方法。要充分运用多样化的传播渠道和手段,以更加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成长环境的方式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再次回炉,转变原有的表达路径,使之重新生长出生动化、生活化的形态。同时,要重点准确区分通俗化和庸俗化,“引导读者去深入地思考、深入地研究,……从最简单的、众所周知的材料出发,用简单的推论或恰当的例子来说明从这些材料得出的主要结论,启发肯动脑筋的读者不断地去思考更深一层的问题。”
从实践的中介视角入手:毛泽东认为,“我们说的马克思主义,是要在群众生活群众斗争里实际发生作用的活的马克思主义,不是口头上的马克思主义。”实践是一个理论价值的实现方式,是联结一个进程主体和客体的中间媒介,是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的必经之路。第一,在实践过程中贯穿马克思主义理论。时刻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时代发展的前沿相连结、和不断变化的实践现实相连结、和创造历史的人民大众相连结,以其基本立场武装大学生的头脑、以其基本观点指导大学生的具体实践、以其基本方法研究、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第二,加强实践载体建设。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阵地建设,并与红色文化、学生组织相结合,对高校传播者的质量水平严格把关,以理论的最新成果培养未来社会的接班人。
“全国各族青年,代表着我们祖国和民族的未来,代表着我们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事业需要你们去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在你们手中实现。”广大青年大学生要时刻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指南和人生信条,积极应对新时代、新实践带来的新问题,共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顺利实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