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集团与集团办高职院校协同发展研究

2018-01-22 00:28田晓川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7年13期
关键词:企业集团协同发展高职院校

田晓川

[摘要]当前,我国企业集团举办高职院校的创新模式在不断探索,但企业集团与企业办高职院校在协同发展中凸显诸多问题,针对问题深入探讨两者在战略、管理机制、资源、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模式等五个方面如何进行协同发展,进而设计协同发展模型,提出促进两者协同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企业集团;高职院校;协同发展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办高职院校越来越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趋势。通过企业办高职院校,可以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推进高职教育办学模式的不断创新。企业集团利用自身的资源举办高职院校具备一定的优势,但由于企业重利,而教育侧重于公益,因此就存在如何合理协调企业盈利性与教育公益性的协同问题。

一、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

首先,企业、学校的战略协同需加强。目前,企业集团与集团高职院校在战略协同方面还未建立起完整的协同体系,暂未形成高职院校的发展战略与企业集团并轨,企业集团战略为高职院校起到有力的支撑作用,二者之间的企校“双赢”局面暂未出现。因此,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企校发展战略和文化的无缝对接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其次,两者的资源协同机制需完善。企业集团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和现状,举办高职院校明显缺乏资金,资金的不充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和影响了学校的发展。因此,要增加投入,支持企业集团举办高职院校,如增加资金投入、多方筹措资金,最大限度地给予职业院校财政支持,为学院解除后顾之忧。充分利用有完整产业集群链的企业集团,打造企一校共同体,采取“结对子”的方式,学校提供场地和设备,加快步伐建立生产实践性实验实训基地,实现“一校一企,一校多企”的美好状态。

再次,两者的技术创新协同机制需改善。为了使技术创新有章可循,特别设立企一校产学研联盟,并制定协同管理规章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各自的产学研合作水平和质量。高职院校结合企业能工巧匠研究有广阔应用前景、产量高、技术新、消耗低的新产品、新技术,企业集团依靠技术进步,采用新技术,获取更大的利润空间。

最后,逐步整合企业集团旗下教育资源,构筑集团高职院校校际联盟,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互通联盟内部教育资源上。集团各教育资源各自为阵,没有协同发展,也没有资源之间的共享与互补,这为整合教育资源建立校际联盟留下空间。

二、企业集团与集团办高职院校五个维度协同发展研究

(一)战略协同

战略协同效应是指实施战略协同后,使企业集团综合应对当前形势的能力表现较本集团企业和独立经营的成员单位更好,即1+1>2。战略协同的效应是通过共享人、财、物等实物资产以及专利、商标权等无形资产,从而节约成本,提高效率。企一校战略协同分析如下:

第一,追求统一的目标。首先,整合企业集团的文化,提升集团的凝聚力;其次,搭建整个企业集团各成员单位之间的交流沟通平台,逐步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创新的做法和成熟的经验等推广开来,从根本上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力;再者,打造企业集团浓厚的学习氛围,将企业集团的大客户和生意伙伴的职业培训纳入职业院校的社会服务项目,拓宽项目范畴。

第二,构建知识体系和流程。高职院校不应局限于培训本企业集团的员工,应有针对性的满足本集团上下游相关产业链条上其他企業集团的人力资源需求,建立相应的知识体系和培训流程。

第三,员工的发展。由高职院校为合作的企业集团员工定制培训方案,以实现员工的全面发展、超越目标、提升价值。员工在建立知识共享的基础上,相互协助和相互支持实现自我价值。

第四,学习的过程。高职院校通过学习成果保持与集团的企业战略目标一致。高职院校通过建立一个新的企业集团学习项目,传播企业的核心价值观,通过教育和培训建立企业集团“学习文化”。

(二)管理机制协同

管理机制,以管理结构为基础和载体,由多种分子机制有机结合而成。其协同效应分析如下:

第一,识别企业和学校的协同机会。围绕两者的协同目标,挖掘各种潜在机会,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最终实现管理协同效应。协同机会的寻找要明确企业和学校产生管理协同的可能性因素。例如,在什么条件下需要协同并能够产生协同效应,如何识别机会协同,遵循何种原则,具体哪些方面需要协同。

第二,预评价企业和学校的协同价值。企一校管理的协同效应是我们追求的最终目标,使企业和学校整合起来,组成一个体系,实现协同价值的最大化。因此,需评估企一校的协作元素,以评估带来的各种管理协同效应,然后进一步挖掘各种合作元素。与此同时,还要考虑协同时的成本,不能出现为了追求协同而不顾成本的增加。管理协同是追求协作所能带来的最大潜在收益,虽然要准确评估这种协同价值是困难的,但它可为企业和学校进行合理的利益分配提供详细的参考依据。

第三,加快企业和学校要素整合。该整合有利于充分发挥集团与高职院校的优势,将企校各自独立的科研、人力资源开发等资源进行有效融合,然后将这些融合的资源充分运用企业和学校的协同发展中,最终企业集团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三)资源协同

资源协同是指在战略目标一致的前提下实现两者人、财、物等资源的协同发挥作用,达到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有效使用,资源互相利用后使得企一校资源合理配置。在人力资源、资金流、有形的实物资源上协同构建企一校共同体。

第一,利益共享。包括有:其一,技术研发的利益共享,通过企一校双方技术研发可使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高职院校的培养成本降低,从而实现二者的利益共享;其二,人力资源的利益共享,双方应共同享有的高层次人才引进后给企业和高职院校发展带来不菲益处;其三,教学资源的利益共享,企一校双方共同享有优质教学资源带来的利益共享;第四,社会服务的利益共享,企一校双方应共同享有各种社会服务带来的利益共享。

第二,优势互补。对企业集团而言,高职院校具有高水平的知识人才,可以帮助其开发新产品、新工艺,同时可以将研发成果最大限度应用到企业实践中去,进而有效地降成本,获得竞争优势。对高职院校而言,企业集团可以利用其在机器设备、资金、信息上具有的优势帮助高职院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他们的综合实力和品牌竞争力,最终实现双方利益最大化。endprint

第三,岗位互挂。企一校共同体任务之一是培养“双师型”教师,集团和学院互派人员挂职锻炼。一则,高职院校教师到企业一线去,零距离接触企业,锻炼专业技能,提升个人素质,尤其是能将所教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融合起来,同时转变工作理念,认真学习企业文化,做先进企业文化的传播者和践行者。对企业而言,教师参与到企业的管理、生产、科研、企业文化等工作中,有效地降低了企业的人力成本,提升了企业运营效益。二则,企业集团的能工巧匠、优秀技术骨干到高职院校挂职,充实了学校的师资队伍,尤其是“双师型”师资队伍。

第四,教学共管。教学共管是指企业集团要充分介入高职院校的教学实践中,切实参与到监督与管理高职院校的教学任务中去。企业集团提供实验实训场所及配套的实验耗材、设备等,有效充实高职院校的实训资源和提升学生实习的水平。教学共管要侧重于实验实训教学,企业技术人员要将车间的“师徒关系”带入到学校中,给学生进行“传、帮、带”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重点学习生产实训知识。同时,企业集团的相关领域的专家和技术人员结合当前市场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特别是企业需要毕业生具备何种专业知识与特定专业技能,有针对性地开设相关课程,搞好课程规划与设置,且进行适时的修改。

(四)技术创新协同

技术创新可能不会带来产品的变革,但会带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速度和更高的效率。技术创新协同效应呈现如下:

第一,系统优化整合与企一校业务流程再造。要获得协同效应,一般需要提高企校组织的子系统水平。如果将企校协同发展视为一个复杂系统的话,技术创新协同就是一个子系统,这就需要根据客户的需要、市场的形势,优化企校合作结构,构建企校技术创新的流程,进而整合其他子系统以实现整体协同。在企业集团,良好的流程有利于技术创新、便于展开激烈的市场竞争。在企校的协同的方式中,一者合作伙伴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寻找新的商业合作伙伴创造价值,再者也必须确保这一进程不会影响到自己以及其他合作伙伴的利益,防止给企业集团产生负面影响。

第二,企校技术与制度协同创新。企校技术创新,一是环境,企校技术创新需要适合的保障机制和良好创新环境。二是协同,企校技术创新是以人为主体开展的活动,这就涉及到不同的主体之间的协同发展的问题。企校技术创新的同时要不断完善相应的制度体系,从而保证协同发展的大方向不偏离,集团办高职院校也不例外。

第三,企校技术与管理协同创新。企校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关系是辩证的,既互相约束,又相互促进。技术的创新是管理创新的外在表现和内在着力点,但是管理创新为技术创新提供了管理的规章制度。总之,企校管理创新的目的是通过合理的协调,使人力、财力、物力和信息优化配置。因此,要想实现既定目标就只有促使企校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在协同下的条件下飞跃发展。

第四,企一校技术与市场协同创新。技术创新通过市场的检验才能创造价值,组织在技术创新时就需要加大资源投入的力度,利润率较高的企业会加大该方面的投入,在市场中可以展开公平竞争,争夺资源。所以,当前的新形势下,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校双方需要建立技术创新中市场环节与技术创新环节的相互作用机制,共同研究突破技术难题,促进技术创新与市场协调发展。

(五)人才培养模式协同

人才培养联合模式,是企业集团和高职院校设置人才培养专项计划、由企业技术专家担任高职院校专业顾问、企业储备人才到学院进行培训指导、高职学院教学骨干到企业挂职锻炼、高职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建立企业实训基地。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积极开展校内实训和校外培养,实施模块化教学。主要包括:

第一,基本技能训练模块。让学生在入学的第一和第二学期除了学习校内理论知识外,还要强化校内实训,对学生进行专业基础技能训练。

第二,专项训练和工学交替模块。学生在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后,第三和第四学期根据所学专业结合企业需求进行工学交替的校外实习。

第三,考证和产学结合模块。整个学习期间,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安排学生进行中级工考证训练,第五和第六学期继续让学生到校外参加企业实训,实现产学结合。

第四,頂岗实习模块。企校签订合作协议,让学生在毕业前的最后一学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真实体验工作,使学生顺利完成由在校生向社会人的转变。

实践证明,依靠企业集团的扶持是高职院校迅速发展壮大的有效方法。运用协同理论、管理学理论,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两者在战略协同和管理机制协同、中观层面的资源协同和微观层面的技术创新协同和人才培养模式协同等五个维度上构建协同发展模型,为企业集团和高职院校协同发展提供了参考与建议。endprint

猜你喜欢
企业集团协同发展高职院校
山东省旅游产业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协同发展探析
企业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