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蕾 姚思雅
在莲湖进校的办公室里,我们与李可老师正式见面了。在谈话开始之前,李老师打开了身后的铁皮柜子。我以为会是一些她的藏书或者荣誉证书之类的东西,因为我们在很多教研员的办公室里都看到过。但当我们真正看到李老师的宝贝时,一下就愣住了。那是满满一柜子我完全叫不出名字的物品,看到我们惊奇的表情,李老师笑了,“就知道是这个表情,很多人第一次看到跟你们一样呢!这是生锈的铁,这是各种纸,这是塑料泡沫,这是用塑料瓶做的空气动力火箭,这是鸡蛋保护器,这是自制乐器,这是飞行器……”
半个小时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李老师才意犹未尽地介绍完毕。在她声情并茂的讲述中,我们品到了一股对科学教研浓浓的兴趣和自豪感。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位科学教研员呢?我们更加好奇起来。
教师到教研员
2006年,在调入莲湖区教师进修学校之前,李可老师是一位任教多年优秀的中学物理教师。从物理教师到小学科学教研员,李可经历了从盲目到执著,从不了解到有了自己的见解,最终恋上科学教育并不断学习和创新的过程。角色转换带来的不仅是工作环境的转换,还有工作内容的全新挑战。
1980年,年仅18岁的她被分配到了西安市第四十四中学,担任中学物理教师,这一呆就是二十几年。早在担任物理教师时,她就已经开始尝试突破常规的物理教学模式,带领学生们开启一段不同的物理学习之旅。有一次,要给学生们讲牛顿第一定律的相关内容。可是,对于抽象且枯燥的定理学生学习时提不起兴趣。李老师经过再三尝试后,就将此内容改编成了课本剧,由学生扮演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牛顿,而引发了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学生在玩中真正理解了知识、掌握了知识。李可老师说:“学生在物理学习中有很多盲点,比如电学、简单机械、浮力等,主要就是因为现在的学生缺少生活体验而造成的,所以教师就要多思考、多创新。”
作为科学教研员正式走马上任后,她立即就发现了物理与科学教育的相通点,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她开始接触“做中学”科学实验项目,参与了陕西省《西部农村“做中学”探究式科学教育实践研究》课题组的研究。
在《由教育的缺失谈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活动》一文中,李可老师认为:学生应多参加动手实践活动,经历探究活动的过程,体验感受科学规律,培养学习科学的悟性。凭借在二十几年中学物理教学中累积的经验,以及对“做中学”理念的深刻理解和大胆实践,2008年李可老师获得陕西省基础教育成果文萃、“西部欠发达地区‘做中学科学教育教师培训和推广实践项目”一等奖。
接触了“做中学”理念后,2007年,李老师开始着手编写科学夏令营活动方案,她想把孩子们拉出课堂,在自由的氛围中感受科学的魅力。2008年,第一次试水,反响很好。2009年,她将学生带到了杨陵高新学校,开展了为期七天的科学夏令营活动。活动开始之前,孩子们的热情并不是很高。李老师就请来专门的心理学教师给孩子作了心理测试。测试的结果显示大部分孩子都有厌学情绪,其中四人被诊断为轻度心理障碍。然而七天后,测试结果让很多人惊叹不已:孩子们的厌学情绪普遍得到了缓解,学习的热情,尤其是对科学的热情高涨了起来。回忆起当年的活动,李老师依然清晰地记得:“孩子们做出了鸡尾酒、鸡蛋保护器、遥控飞机、排箫、水琴……当东西摆在教师们面前时,很多人都被孩子们的奇特想象力和创造力震撼了。晚上的模拟新闻发布会热闹非凡,好多原本腼腆的孩子,也争先恐后地上台介绍自己的成果!”“本来想把这项活动作为常规活动做下去的,结果因为现实的种种因素而夭折了,很可惜!如果以后有机会,我还是会继续开展这样的活动并坚持做下去的。能为孩子们做点事,我感觉特别开心!”李可老师不无遗憾地说道。
“将鸡蛋从四楼扔下去,怎样才能不破呢?”问题刚一抛出,立即引发了学生空前的参与热情。这是李老师在青年路小学上的一节“如何制作鸡蛋保护器”的小学科学实验探究课。看抛出的问题成功地引发了学生的兴趣,李老师这才慢悠悠地将准备好的各种材料拿了出来,让学生一一鉴别物质的属性,然后选定制作鸡蛋保护器的材料。一周后,学生们带着制作好的成品参加比赛,结果所有学生的作品全部合格。李老师的科学课就是要带着孩子们玩,时刻践行“玩中学”的教育理念。
“理论再多,都不如亲自动手做一个课例给教师的示范、影响作用大。”基于这种认识,李老师编写了大量学习小学科学的活动教材,如《了解物质属性——制作生活用具》《了解声音——制作乐器》《研究物体的稳定度——制作不倒翁》等。她还为莲湖区的科学教师主编了《莲湖教育》科学专刊,广泛搜集莲湖区优秀科学教师的出色教学设计,传播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供广大科学教师参考和借鉴。她受邀为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小学综合文化素質资料库——科学》,2017年正式出版。
基于在科学教学教研方面的突出成绩,李老师多次受邀参与陕西省科学教师实验技能大赛、陕西省科学教师创新实验大赛命题和评委工作,承担陕西省中小学学科带头人的指导工作,承担陕西省中小学教学能手的评委工作,为选拔和培养优秀的科学教师竭尽心力。
“明师”育名师
“李老师就像老母鸡,抱了那么一窝。现在陕西省的小学科学名师队伍里,就属李老师的弟子和她指导过的老师最多。”莲湖区西关一小的科学教师杨生荣告诉记者。杨生荣是李老师担任科学教研员后,发掘和培养的第一批科学教师。2007年,杨生荣在全国教育学会年会上作示范课展示,并获得全国小学科学优质课一等奖,从此开始步入名师成长之路。目前,他已先后获得陕西省教学能手第一名、陕西省小学科学实验技能大赛第一名、陕西省小学科学实验技能大赛第一名、陕西省实验创新大赛一等奖,包揽了陕西省内所有小学科学赛教活动的大奖。
“做教师培训工作一定要有想法!”李老师认为:无论是作教学工作还是教师培训工作,都要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和有创意的做法,她就是凭着这种“有想法”去做好教师培训工作的。有些人作教师培训时,是“一张讲稿走遍天下”,李老师却不然。她总会先了解受训对象的基本情况,甚至提前做一些专业调研,然后根据教师的实际需求撰写培训课件。所以,她的培训在科学教师中间备受推崇。有一次,培训后她被一位老师拉住了,那位老师激动地说:“李老师,我感觉您的培训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实在太有用了!”endprint
远东一小的科学教师行璐对此深有感触,“李老师最爱到区内的学校听课了,刚开始知道她要来听课,大家还是很紧张的。可是时间长了,大家才发现李老师这是在为培训收集素材呢。因此,李老师的培训特别有针对性,对我们教学的提升很有帮助。”在李老师的帮扶下,行璐已经成为省级教学能手,并获得2016年省级优课。
青年路小学科学教师何小明,是一位刚刚走上教育岗位的年轻人,一开始在语文、数学教学工作中,都没有找到自己的感觉和落脚点。担任科学课老师后,经过李老师的培训、反复听课和面对面的指导,教学上有了很大的进步,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先后在莲湖区、西安市展示自己的科学课。2016年,在陕西省中小学教学能手大赛中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这一年何小明的科学课《观察水》获得教育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部级优课。
“在教师培训中,要有想法,更要有做法!”“以点带面”就是李老师最常用的做法。2006年,西安市莲湖区开始进入“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全区共有五所小学加入课题实验组。李老师主动与各校课题组的老师们一起学习、讨论“做中学”的理念和教学方法,安排课题组教师上观摩课,并及时给教师们提出指导性的意见,促使教师们不断提高。经过多次这样的活动,课题组的老师们深入了解了“做中学”理念,并逐渐掌握了“做中学”的课堂教学方法,都能独立而有创意地进行教学设计,科学课堂充满了活力与激情。
课题组的老师们既是传播新理念的种子,又是引导小学科学课走向探究之路的火把。现在全区科学老师在李老师的带领下,都能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分享教研成果。2009年,她所在的西安市莲湖区,有近二十几位科学教师获得省级甚至国家级各种奖励。就是这一年,在全国首届新课程优秀课评选和全国苏教版科学优秀课评选中,获奖的老师达十四人。一行同去参会的代表感慨地说:“你一个人领回这么多奖,我们这么多区县加起来也没有你们区拿得多呀!”
李老师善于为区内的科学教师搭建成长进步的平台。她经常让优秀教师在全区教师培训活动中上示范课,让大家从别人成功的例子中找到方向和差距。同时,不断培养更多的教师,有计划地安排一些教师上研讨课,李老师亲自现场指导,并提出修改意见,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她不断地发掘优秀的教师,鼓励他们去参加各类赛教评优活动。
作为教研员,李老师有很多机会外出参加各种科学研讨和培训活动。每次她都想法设法把资料和先进的教育信息搜集回来,分类整理后,再按照莲湖区科学教育的特点进行修改,形成新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东西,在教师培训中快速准确地传递给教师们。“要上好科学课,首先要更新教育理念。没有好的理念支撑,所有的努力其实就是在穿新鞋走老路,是不会有成果的。”李老师在培训中,经常给教师们灌输这样的理念。她先后给老师们做了小学科学课标培训、小学科学教材培训、小学科学相关专业知识培训、认识和使用小学科学实验器材的培训、探究式科学教育模式培训、让“做中学”在小学科学课上生根的培训,首先从理念上解决科学教师的困惑。
在莲湖区科学教师的各种集会或培训现场,总有一个身影引人注意——新城区新知小学科学教师马建奎。他不是莲湖的,为什么经常出现在莲湖呢?原来是这样的,马建奎老师参加新城区内的赛教评优活动,而李老师正好是这次活动的评委,马建奎的《预测》一课,给李老师留下较深的印象,后来由李老师指导和推荐,李老师和马建奎一起参加了陕西省名师大篷车送教下乡”活动,马建奎自然成为了李老师的学生,就这样他成了莲湖区科学学科的常客,经常参加和参与科学学科教研活动。如今,马建奎的科学课已经成为学校最受欢迎的科目之一,他也在各种科学赛教活动中屡获佳绩,多次跟随李老师参加省教科院组织的“名师大篷车”送教下乡活动,将自己的经验和方法传送给广大的农村科学教师。
近年来,李可老师多次承担省级、市级科学教师培训任务、参加“名师大篷车”送教下乡活动,她的弟子也开始突破莲湖区的范围,渐渐遍布整个陕西省。“有人问:您是名师吗?惭愧惭愧,我不是,但我有很多学生是名师。有人问:您是名人吗?惭愧惭愧,我不是,但我有很多学生是名人。”李老师经常这样说。然而,在很多科学教师心里她就是“玩转科学的无冕之王”,是陕西省小学科学学科最璀璨夺目的“明师”(明星教师)。
倾情得倾心
当李可还是一名中學物理教师时,在学校里,她有很多的干儿子、干女儿。曾经有一个叫王海洋的学生家庭经济特别困难,李老师为了保护他的自尊,悄悄地向学校递交了申请,减免了他所有的资料费和补课费,并且经常给他带一些生活和日常用品。在李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王海洋顺利地完成了中学学业,考入了大学,如今已经是小有名气的创客。
有一次,李老师受邀参加学生董小龙的婚礼。董小龙的父亲激动地拉住李老师,“李老师,多亏了您啊,要不然我儿子估计就是个街头小混混啊!谢谢!谢谢!'故事要追溯到十几年前,董小龙因为父母闹离婚而日渐消沉了起来,开始逃课、吸烟、酗酒、上网。李老师知道后,亲自把喝得烂醉如泥的董小龙,接到自己家里住下来。她一边在生活上给予董小龙无微不至的照顾,一边循序渐进地进行开导。就这样,一个星期过去了,董小龙对她说:“老师,我没事了,要回去上课了。”在李老师的陪伴下,董小龙度过了这个艰难的时期,重新走回了校园。
“我在对待学生的问题时,从不会摆出一副权威的模样,站在一个道德的制高点上批评、惩戒他们。比如学生沉迷网络,我就主动去网吧上网体验学生的感受,然后再跟学生交谈的时候就有了很多共同话题。比如那几年流行周杰伦的歌曲,我就主动购买了磁带。下次学生再哼唱的时候,我就能立刻说出歌曲的名字,学生们特别惊讶,逐渐也开始跟我聊聊追星的话题……”人心教育,使她在学生心目中有很高的威望,是学生们的贴心人,直到现在仍然有很多慕名前来求助的学生和家长。
成为教研员后,与学生打交道的机会少了,李老师把这股子热心劲儿用到帮助教师成长方面。在科学教师这个队伍中,很多人都是“非专业的科学教师”,可能本来是教语文的、数学的、思品的、英语的……对科学课的理解和认识也就参差不齐,开展科学教学比较困难。为此,她主动给教师们解读科学课的课程标准、教材设计、教学理念等,首先从理论上武装科学教师的头脑。李老师还经常深入莲湖区的小学内听评科学课,指导教师修改教案、打磨教学环节。遇到特别难操作的地方,她就亲自给教师们上示范课。经过她的努力,莲湖区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有影响力的科学教师。
“李老师就是这么热心,所以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是遇到有关科学教学方面的问题,我们总爱说的一句口头禅就是:找李老师去!”陕西师范大学大兴新区小学科学教师王兆琦告诉我们。
即使在科学教学和教研中取得了如此显著的成绩,李老师也没有站在往日的功劳簿上沾沾自喜,目前科学教学的现状让她深感忧虑。正是因为明白科学教学问题的症结,李老师对自己从不敢有一丝松懈。她不停地为科学课、科学教师们奔走呼号,她要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带领更多科学老师的专业成长,她要用自己的一腔热情带动更多的人爱上科学教学!
“在我眼里,教育不是一项工作,它是我的生活。我想:一个教师如果没有苦过、累过、郁闷过、纠结过、孤独过、委屈过、挣扎过,甚至绝望过、崩溃过,他就不会咂摸出幸福的真滋味。一个人只有读懂了苦难和伤痛,才可能幸福和成熟!”李可这样总结自己三十七年的教育历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