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小梅
摘要:高职院校要使培养的学生具有较高的职业能力与良好的工作适应能力,必须要注重严谨、耐心、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等职业素养的培养。本文从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构建人才培养模式与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三方面入手,以“工匠精神”为引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
关键词:工匠精神;职业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5-0259-02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教育事业也在蓬勃发展,然而,当前我国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却不容乐观,难以达到工作岗位的要求,大大滞后于社会需求。作为培养“大国工匠”的职业教育,高职院校必须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成为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一、高职教育中培养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1.培養工匠精神是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指出:“把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重视崇尚劳动、敬业守信、创新务实等精神的培养。”按照文件的指示,职业教育要打破原来高职院校重职业技能、轻职业精神培养的弊端,不但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弘扬“工匠精神”,积极探索有效的方式和途径,重视崇尚劳动、敬业守信、创新务实等职业精神的培养,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
2.培养工匠精神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需要。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一线培养具备“懂理论、会操作、讲道德、爱岗敬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而技术技能型人才若不具备爱岗敬业、创新务实等职业精神,很难顺利地适应工作,也不能更好地去面对工作中的各种挑战。工匠精神引领下的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考虑了职业岗位中对职业能力以及职业精神培养的全面要求,具有实用性和时代性,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与就业竞争力,能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脱颖而出,取得成功。
3.培养工匠精神是促进学校、企业共同发展的需要。在“工匠精神”引领下,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有利于促进学校、企业双方的共同发展。一方面,高职院校将“工匠精神”融入日常教学,加强对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精神的全面综合培养,使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是按照企业的要求来量身定做的,以提高毕业生的社会认可度,促进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企业的生存发展离不开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据统计,世界上延续200年以上的企业共5586家,主要分布在日本、德国、荷兰、法国等国家,研究发现,长寿企业之所以集中出现在这些国家,是因为他们都存在一个共同点:都在传承着工匠精神,注重培养兼备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的综合型人才。企业希望员工能够理解和认同企业文化、遵守纪律、熟练掌握岗位技能、爱岗敬业、讲求合作、求真务实,这是企业的立业之本和保持良性发展的必要条件。员工熟练掌握岗位技能、爱岗敬业,在一定程度上也为企业节约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二、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界定
近年来,职业能力的内涵呈现从单一方面向多个方面转变的趋势,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主要由四部分构成,即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品德能力。
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为例,目前在相关企业聘用员工的过程中,看重的职业能力主要是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品德能力。所以,对于高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来说,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轨道交通运营运作管理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求其具备较强的现场操作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依据企业对社会人才需求的标准以及高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高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是指轨道交通行车组织、票务管理、客运组织及服务等方面专业知识以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外语等基础知识。高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包括通用能力和核心能力,是指在轨道交通具体岗位上所应具备的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创新能力、票务管理能力、客运组织能力、客运服务能力、列车调度能力、设备操作能力、应急处理能力、营运管理能力等。高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的品德能力是指在工作中体现出来的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实事求是、乐于奉献的职业品质。以上三部分内容各有不同又彼此联系,共同构成高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毕业生职业能力的具体要求。
高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应定位为适应轨道交通产业行业的发展变化,满足轨道交通产业、行业需求的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实用型、技能型人才。
三、“工匠精神”引领下的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系
1.以“工匠精神”为基础,建设“双方向、双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考虑到职业岗位对职业能力以及职业精神的全面要求,为了使毕业生能够更好地面对今后工作中的各种挑战,以适应今后的工作,坚持以“工匠精神”为基础,构建“双主体合作、双方向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关键,充分发挥校企共建专业的优势,与现场专家一起进行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学院须成立包括现场专家在内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专业建设研讨会,就行业发展、人才需求、岗位群确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进行座谈、研讨和论证。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同的是,现有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对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的综合培养,将素质、专业、技术、能力等要素有机统一起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衔接,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的融通;通过日常教学情境创设、专题教育活动、行为规范教育,实现学生仪态美、心灵美、行为美的塑造。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以及对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实事求是、乐于奉献等职业品质的塑造,促使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品德能力的全面提升,实现了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有机结合。endprint
2.以“工匠精神”为依托,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核心,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基本设计思路:首先对主要工作岗位进行调研,确定入职岗位群、晋升岗位群两个层次的任职资格条件,然后对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技能要求进行分析,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围绕学生职业能力、职业态度、职业道德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養,考虑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职业迁移能力的需要,专业课程标准融合职业岗位技能标准与职业道德标准,整合构建了以“工匠精神”为依托、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核心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
其具体内容为:(1)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模块:通过入学军训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思政理论课、形势与政策、职业生涯规划等公共基础课,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较好的工作和生活态度。(2)职业基础模块:在城市轨道交通概论、城市轨道交通法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备等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中融入职业操作规范、服务礼仪规范等内容,通过理论教学与课堂演练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与职业素养。(3)职业技术模块:在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管理、安全管理、客运组织、应急事故处理、服务与礼仪等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中传承“工匠精神”,学习专业技能,并侧重在实习实训环节中,加大对“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实事求是、乐于奉献”等职业品质的训练与考核,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业务操作能力、磨炼意志、体会“工匠精神”的精髓。(4)职业拓展模块:该模块与职业资格考试课程对接,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潜力和职业迁移能力,增强人才的职业可适应性。
3.以“工匠精神”为灵魂,打造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团队。高职学校师资水平的提高,对学生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的提高非常重要。教学是一个言传身教的过程,包括在校理论课任课教师、实训课教师以及实习带岗教师与企业带岗师傅,不但要求其有渊博的知识、较强的业务操作能力,还要求其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从事工作;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感染学生;这样才能在教学中以身作则,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爱岗敬业等职业精神以及技术过硬、精益求精的职业能力。所以,以“工匠精神”为灵魂,打造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团队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4,(22):66-6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