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认识

2018-01-22 00:13王小平
开心素质教育 2017年7期
关键词:范读感情读书

王小平

阅读是收集信息,获得审美观的重要途径。可语文阅读却成了学生心中的硬伤,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感受文中角色的感情,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就成了当今语文阅读中的一个热点话题。

一、阅读学习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阅读教学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对话过程。传统教学思想课堂上忽视了学生在阅读教学上的主体地位,教师总是在阅读教学上自导自演,阅读教学的方法过于简单,内容枯燥无味,语文教师将阅读知识毫无“营养”地、甚至强制灌输给学生,而学生作为被动只能默默接受,这样的阅读教学淡化了学生的积极性。突出小学生在语文阅读的主体,主要表现在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不是消极、被动地去接受知识。而是通过自己主动地去获得知识,确保学生在学习上的地位,是激发学生在阅读上热情的保证,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比如:学习《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一课时,为了突出学生的地位,让学生来主导,教师可以让两个同学上来扮演苗苗和季羡林,两个孩子通过表演感受到了自己的地位,也对阅读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加强。

二、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训练

1.教师范读。在阅读上面要求学生把音标读准来,然后练习句读,最后把句子都通顺才能读好整篇文章,从句子开始练习是为了防止学生阅读中出现顿读现象,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对学生们进行范读。教师的范读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朗读水平,学生在教师范读的时候边听边想,边看边画,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意思。比如教师在范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时,读到“请问诸生为什么而读书时”,教师可以停下来问问同学,你们读书又是为了什么?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想法,在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学生已经很好地投入到课文上面去了。當读到: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段时,教师要用铿锵有力,带满感情的阅读出来,以此震撼学生的想法,同时让学生领会阅读的魅力。

2.创设情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情景,让学生通过环境因素对课文有更深入的感悟,带着感悟再次的有感情的阅读课文,以此达到更好的效果。比如在讲述《牧场之国》一课中,为了能够让同学们更深刻的牧场里动物的快乐,自由自在,在讲到有时站立不动,仿佛在思考着什么,教师可以问同学们,它可能会在思考什么呢?通过这样的创设情景,让孩子展开想象力,有的会说“我的家园好美”,有的会说“这里的青草可够我一辈子吃的了”,然后教师说,同学们带着这种现象有感情的去阅读一下描写牛的那一段吧,这时学生会读起来有板有眼,对课文有了深入的认识。

3.正确、有感情的阅读。学生正确,有感情的阅读是学生与课文之间的对话,但不是说整篇课文都需要平均用力。课文中的重点词,重点句子,指导学生有感情的阅读好这些句子,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的感情。比如在《生命生命》一课中,抓住课文的重点句子“这就是我的生命”,抓住这一句反复的指导阅读,让学生有感情的去读,有时单单从一个词或者一段句子就能深刻的理解这篇课文的意思,这就需要学生善于抓住字眼。

三、尊重学生阅读的独特体验

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育注意熏陶,同时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但在普遍的阅读教学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同学们没有自己的想法,只是跟着教师的想法走,共识多,个性少,形成都是一致的“标准答案”的现象。教师用问题、回答牵引学生们读书,这不是与学生们互动,而是将学生的思维禁锢住,不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对于同一篇课文,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想法,教师不要用统一的标准去禁锢去否定学生的想法,而是应该放任学生,随学生去理解,正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要依教材抓重点来有感情的范读,有目的性地指导朗读,教师要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用方法去阅读,感受阅读的魅力,唤起学生心中读书的热情。(作者单位:江西省樟树市观上镇中心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范读感情读书
最好的感情
浅谈教师范读的“放”与“收”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感情工作
不分对错
感情强烈的叹号
我们一起读书吧
漫谈范读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回归本真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