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廉洁?廉洁一词最早出现在屈原的《楚辞·招魂》中:“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求沫”。“廉”就是不贪,“洁”就是没有污垢,不受曰廉,不污曰洁。清正廉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们每一位青年民警需要履行的郑重承诺。
莲,因洁而廉;人,因廉而正。廉洁是一种价值观念,是一种生命品质,是一种信仰坚守。自古以来,人们都视廉洁为一缕清风,一缕清正廉洁之风,翻开中华文明史,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十分清廉。后来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之时,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 ,刘宠不受。后来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他因此而被称为“一钱太守”。宋朝的包拯,人称“包青天”,他为人公正廉明,他的铡刀上铡皇亲国戚,下铡贩夫走卒,只要是正义,就会在他的面前发光,只要有罪恶贪婪,一律逃不出他公正无私的眼睛。包拯就是这样一个公正严明,廉政爱民的好官。所以,青史上永远镌刻了他的名字……这些反腐倡廉的典范告诉我们:水以清为贵,人以廉为尊。我们要做到廉洁每一天,自律每一事。
然而,有反腐倡廉的美好先例,自然也有被利欲冲昏头脑的黑暗丑陋。有人比喻犯错误是分了四步走的,第一步是走在河边不湿鞋;第二步是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第三步是既然湿了鞋那就洗洗脚;第四步是既然洗了脚干脆洗洗澡。这个四步曲形象地道出了一个人由廉到贪的渐变过程。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普天之下,芸芸众生,有几人不为名利所困,数不清的贪官污吏就是因为贪念作祟,由小贪到巨贪,一步步走向犯罪的深渊,刘青山、张子善他们曾是优秀的共产党员,战争年代为国家和人民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就是由于放松了自己的思想改造,贪赃枉法,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极大的损失,最终被判处死刑。因此,任何贪污腐败,有害于人民的人和事都逃脱不了法律的惩罚。诚然,丰厚的物质生活是没有人不喜欢的,毕竟是人就会食人间烟火。但是,透过贪污受贿等违法手段获得利益有时会成为海洛因,让人无法自拔,害人害己。作为青年民警,我们必须坚守心灵净土,以“清廉、为民”为自己的职业操守和准则。
康德曾说,世上只有两样东西能引起人们内心深深的震动。一是我们头顶灿烂的星空,二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則。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廉洁就像是一面镜子,它时刻提醒着我们要抵得住诱惑,撑得住信念,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搞好反腐倡廉工作,是我们青年民警的责任,更是我们的使命。当然,反腐倡廉不能只喊口号,更需要我们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推进反腐倡廉,需要筑牢思想防线。作为青年民警,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以坚定地共产主义信念筑牢思想防线。在查案办案的时候,面对权力和金钱的考验,要时刻以共产主义信念警醒自己,坚决不办权利案、人情案、金钱案,坚决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时刻牢记“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宗旨,把旅客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做群众所需,做一个廉洁、为民的好民警。
推进反腐倡廉,需要严明组织纪律。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毫无疑问要用严明的纪律、严格的党内监督,把纪律挺在前面,从小处抓起、从日常抓起。虽然还未入党,但作为青年民警,要时刻以公安楷模为榜样,从违法违纪实践中汲取教训,时刻以《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要求自己,严于律己,遵守组织纪律、政治纪律、工作纪律,做一名明理守纪的人民警察。
推进反腐倡廉,需要永葆淡泊心态。佛教中提倡“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心灵境界,其实作为基层民警,我们正需要保持平和、理智的阳光心态。但现实工作中,却不乏个别青年民警好大喜功,一心想在工作中出政绩,一心扑在个人得失上,导致对人民群众利益考虑的少。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避免出现这种心态,时刻怀着淡泊名利的心态,履行好人民警察职责。
作者简介:刘亚婷,女,西安铁路公安局西安公安处蔡家坡站派出所民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