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霞
摘 要:当前,“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将带来沿线国家市场新需求的大量释放,从而为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潜在市场需求和多元化的发展空间,也为我国服务外包企业突破已有的国际价值链分工、实现向价值链高端位置的跃进提供了重要契机。我国服务外包企业的广泛参与,有助于加快技术外溢,提升原创能力,促使我国企业在国际分工中沿产业链向高端攀升,实现从非战略性环节向战略性环节的产业转移。为此,深入剖析我国服务外包的现状及其发展瓶颈,对转型创新和经济发展新动能培育等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服务外包;阻滞因素;高端化转型;主要对策
最近几年来,我国服务外包产业迅猛发展,综合实力迅速提升,离岸服务外包已经成为我国产业融入国际产业链并向高端攀升的重要方式。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服务接包国,同时也存在实现高端化转型的阻滞因素,如何加快转型?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当前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一)服务外包产业规模迅速扩张,持续保持较快增速
2016年我国企业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金额达到1064.6亿美元,10年时间增长约77.2倍,年均增长54%。2017年1-7月,我国企业服务外包合同金额累计达到5530.4亿元,完成执行金额3937.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分别为7.6%和13%。其中,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金额达到3514.2亿元,完成执行金额2469.3亿元,较2016年同期分别增长3%和10.3%;仅仅2017年7月当月,已实现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金额767.6亿元,完成执行金额531.7亿元,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47.2%和24.3%。从服务外包执行金额对服务业进出口的贡献来看,2017年1-7月,在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的26529.7亿元中,服务外包执行金额占比达到14.8%,在7月当月,我国服务贸易3681.3亿元的总进出口金额中,当月服务外包执行金额贡献了约14.5%。
(二)服务外包产业区域集聚效应显现,推动相关产业新兴增长极的出现
截止2017年9月,我国共批准建设了31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初步形成了以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为龙头的东、中、西部错位发展格局。2017年初,仅仅京、沪、广、深四个城市的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金额就达到1385亿元,同比增长21.3%,占全国服务外包执行总金额的28.4%;2017年1-6月,我国服务外包31个示范城市所承接的离岸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金额达到2009亿元,同比增长9.8%,占全国服务外包执行总金额的92%。以长江经济带为例,武汉作为中部地区唯一的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和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参与服务外包试点后的1年时间,即实现服务外包合同签约额21.6亿美元,同比增长36.3%;长三角地区是长江经济带的龙头地区,也是我国离岸服务外包合同承接最密集的地区,其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额占全国总量的60%以上。在长三角的带动和武汉的策应下,至2017年初,长江经济带11省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金额和执行金额分别为921.4亿美元和673.1亿美元,分别约占全国总规模的62.6%和63.2%,产业集聚效应显现。
(三)服务外包产业结构高端化升级态势显现,创新能力和专业服务水平稳步提高
我国服务外包企业的国际竞争优势,正在从单项技术服务向综合性解决方案转化,以知识流程外包为代表的系统性、高附加值业务占比不断攀升。至2017年初,我国总服务外包执行金额中,以研发服务、设计等为主的知识流程服务外包占比已经从10年前的0%提升至36%强,我国新兴产业服务出口的70%以上来源于离岸服务外包,并借助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崛起。2016年全年我国承接离岸信息技术外包(ITO)2293亿元、业务流程外包(BPO)809亿元和知识流程外包(KPO)1783亿元,在全国离岸服务外包总执行额中的占比分别达到46.9%、16.7%和36.6%;国际外包专业协会(IAOP)的“2017全球外包100强”统计显示,我国服务外包企业新增软件能力成熟度(CMM)等国际资质认证927项,同比增长15.3%,累积达到15130项。得益于知识产权、数据挖掘和生物医药等领域的研究,2017年1-6月,KPO同比增速超过31.7%,也超越ITO和BPO的同期增速,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态势明显。
(四)服务外包国际合作上新台阶,“一带一路”沿线服务外包合作潜力巨大
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在国际价值链地位的攀升,带动了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国际合作攀上新台阶。2017年1-6月,我国承接美、欧服务外包执行金额分别为503.2亿元和332.8亿元,分别占前半年执行金额总数的23%和15.2%,国际合作规模和对象范围继续扩大。2016年末,我国承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金额121.3亿美元,在全国服务外包合同执行总额中占比11.4%。其中,对中东欧16国的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金额增长26.3%,对东南亚11国的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额达到65.7亿美元,是沿线国家增速最快和规模最大的区域。到2017年第1季度,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新签署的服务外包合同额达到261亿元,合同执行金额163亿元,分别增长34%和18%,在中国离岸服务外包总额中的占比分别达到17.8%和17.7%,已成为中国服务外包增长的新动力。同时,我国服务外包海外研究中心建设加速,中国在服务外包接包合作持续发展的同时,开始同国际社会展开发包合作,国际合作开始迈上新的台阶。
二、我国服务外包产业深入发展的主要阻滞因素
(一)服务外包人力资源规模大,但质量和结构有待改善
从现阶段看,我国服务外包产业人力资源丰富,但人力资源的质量和结构仍待进一步提升,主要是海外接包所要求的强能力和强市场开拓的高端人才严重缺乏。根据科技部统计,在我国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究人员的占比,仅高于土耳其和巴西等发展中国家,而韩國、法国等的研究人员数量是中国的3倍以上,发达国家平均是中国的4倍以上。到2017年,日本整个产业队伍中的高级技工占比超过40%,德国达到50%以上,而我国仅仅为5%,全国高级技工缺口近0.1亿人。俄罗斯是中国在国际服务外包市场的主要竞争者之一,至2017年初,俄罗斯大约有1.6亿人口,尽管英语未普及,但其工程师和科学家人数占总人口的比率居世界第三位;根据GCR2016年全球高等教育与培训全球竞争力排名看,高等教育入学率俄罗斯和中国排名分别为第18位和83位,数学和科学教育质量俄罗斯和中国排名分别为第49位和58位,专业培训俄罗斯和中国的排名分别为第56位和63位,俄罗斯高水平人才的教育与培训,使得俄罗斯在发展服务外包时,尤其是承接中高端服务外包是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中高级人才的缺乏,明显制约了我国服务外包行业向国际产业链高端的升级。endprint
(二)服务外包企业数量多,但营运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截止2017年9月,我国服务外包企业从10年前的500多家增长至近4万家,10年时间增长80倍,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金额增长51倍,10年时间崛起为万亿级规模的产业,相关产业综合实力大幅度提升,我国已经稳居全球第2大服务外包承接国。《中国服务外包行业发展报告(2016)》数据显示,当年我国有3400多家服务外包企业的营业额在100-500万美元,2700多家服务外包企业的营业额在500-3000万美元之间,过亿美元的企业仅仅120多家,营业额超10亿美元的只有2家企业。以增速较快的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为例,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年初,我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年平均工资122478元,同比增长9.3%,较2008年的54906元上涨超过123%,而同期俄罗斯的涨幅不足70%。根据中宏测算,虽然我国服务外包企业数量巨大,但企业的平均利润率仅仅5%左右;2016年度中国最佳服务外包企业50强排名第一的文思海辉科技公司上年度营运利润率不足3%。随着服务外包企业人工成本的上升,目前我国的人工成本在全球主要接包国中已经不具优势,直接削弱了服务外包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以软件外包与服务行业为例,我国相关行业尚处于发展初期,相对于IBM、Infosys、NTT Data等公司,国内软件服务外包企业不仅营业额规模小,市场集中度低,研发能力也比较弱,利润率也比较低,承接大型软件服务外包的能力也比较弱。
(三)自觉维护信息安全和知识产权的意识有待加强,影响了服务外包发包方信任
在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信息安全和知识产权保护的总体环境是影响服务发包方信任的重要方面。我国商业秘密保护尚无专门立法,举证立案保护难导致商业秘密侵权纠纷迭起。仅仅深圳市一地,近3年就发生商业秘密侵权案25件,涉案45人之多。相关企业自觉维护知识产权的意识有待加强,尽管我国当前的知识产权立法已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但执法水平不足,直接影响了服务外包业务发包方的信任度。至2017年初,我国各级人民法院受理一审知识产权有关民事、刑事案件数量较上年同期上升16.8%达到152072件,知识产权民事一审案件增速超过24.8%。在服务外包较发达的京、沪、浙、苏、粤地区新收各类知识产权案件107011件,在全国占比达到70.4%;鲁、闽等地的案件增幅也均超过20%。渝、湘、皖三地的新收知识产权案件同比增幅分别为57.9%、52.1%和45.4%。由于缺乏专业性司法部门,知识产权尤其是技术类知识产权案件涉及复杂的技术事实认定,案件审理难度很大。尽管我国知识产权立法在国际上已属先进水平,但由于民间自觉维护信息安全和知识产权的意识不足,加之执法水平不足,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这对服务外包业务的发包方造成了消极影响,导致客户资源的流失。
(四)服务外包业务开展的制度质量有待提高,影响了产业融合发展效率
通过服务外包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不仅可以促进离岸服务外包的国际竞争力,也有利于激发在岸服务外包市场拓展,从而形成如“服务外包+农业”、“服务外包+制造业”、“服务外包+金融”、“服务外包+信息产业”、“服务外包+能源产业”等新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对此,尽管我国各级行政部门都制定了促进服务外包业务发展的制度和规章,但在高技术企业服务外包政策试点落实的过程中,企业资质认定较为模糊,也缺乏明确的可操作性细则,导致政策落实力度不够;地方政府在服务外包企业的土地使用审批、关键技术人员落户、员工生活和工作条件改善等方面也有较大的改善空间;服务外包企业的员工和法人的所得税优惠问题、资金跨境移动中清算通道的便捷性、劳动力跨境流动的签证手续等的便捷性也有待提高。影响服务外包企业及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效率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金融问题,融资难是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重要阻滞因素。服务外包产业环境的快速变化导致较大的资金缺口,而我国缺乏定向金融安排。而且,我国外包企业中中小企业占比较高,资产抵押质押贷款效果不理想,相关行业的风险投资机制也不健全,相关金融制度中也缺乏服务外包企业融资信用增级的定向支持机制,使得融资问题成为影响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重要消极因素。
三、促进我国服务外包产业高端化转型的建议
(一)强化制度创新,进一步完善服务外包产业政策
政府支持是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力量之一。我国在“十二五”期间制定了关于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随后又推出了《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为新阶段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障。为实现服务外包产业“规模显著扩大、结构显著优化、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的2020年目标,当前,国家应该在可操作性制度细则方面着力完善。在服务外包产业国际合作、财税支持、金融支持、高端人才培育制度、高端专业人员跨国流动的通关便利性、服务外包企业资金跨境流动便利性以及服务贸易便利化等方面进行强化制度创新和制度顶层设计。地方政府应根据国家指导性政策,完善地方政策配套,提升政策的可实施性,同时要加强法制建设,优化服务外包企业认证、高端人才引进、定向金融支持、重大项目引进和服务外包企业间合作交流平台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包括严厉打击泄露国家秘密和商业欺诈等行为,规范服务外包市场运营秩序。
(二)提升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品质,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服务外包产业园区
到目前為止,我国31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表现很突出,已经逐步牵引形成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和新增长极。进一步不提升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品质,应从区域经济特色出发,促动离岸外包和在岸外包业务协同发展,结合区域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发掘和培育特色服务外包产业领域,在金融服务外包、生物医药、工程设计、管理咨询等高附加值领域提供产业发展的便利条件。同时,在相关行业中树立服务外包企业标杆,发挥领先企业的引领作用,提升服务外包的技术溢出效率,推动相关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基于不同地区的产业基础和产业优势,应因地制宜,围绕服务外包业务密集区,在相关城市建立服务外包特色产业园,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并利用产业园区的集群优势,使得区域资源和基础设施得到充分利用,加快服务外包产业的效率提升。endprint
(三)完善各级服务外包行业协会,完善服务外包高端人才培育和储备制度
进一步发挥我国各级服务外包行业协会已经成为促进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促进各级服务外包行业协会致力于专业化企业调研和行业数据统计,分析市场发展中的问题,组织相关企业展开合作交流,推动服务外包产业价值链与垂直行业的对话,搜寻和把握市场机会,抱团提升竞争力;同时协会应积极参与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规划制定,提供专业化参考意见,协助研究服务外包产业政策,搭建起政府和服务外包企业之间的桥梁,助力服务外包企业发展。另一方面,尽管我国服务外包领域人才密集度很高,但高端人才的需求缺口依然很大,依托服务外包行业协会,应建立和完善高端人才的培育和储备制度,定期或不定期举办服务外包专业培训,建立从业人员素质提升计划,搞好对高端人才跟踪,建立灵活多樣的人才合作和交流机制。
(四)着力维护服务外包的信息安全,保护知识产权
在社会智能化发展大背景下,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幅度提升了服务外包行业的信息效率,也为信息安全和知识产权维护增加了更大的不确定性。保护信息安全,除了完善立法和执法水平外,也应依托云计算和大数据系统,完善全行业征信体系建设,推进服务外包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强化产业范围内的监督、赔偿和惩戒制度建设,促进信息安全。从根本上扭转知识产权侵犯案件居高不下的情况,弱化信息安全和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带来的对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不良影响。对此,我国服务外包应着力完善知识产权审查机制,尤其是重点专利和涉及产业发展安全的专利审查机制;对于重大科技项目应完善知识产权和信息安全第三方评议机制;加强信息安全和知识产权维护的社会服务和行业管理,建立健全信息安全防范预警制度,并逐步推进知识产权等的证券化运作,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交易及其资金融通的信用担保体系建设。
(五)加大服务外包研发投入,以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
加强服务外包产业的研发投入,以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才能最大限度的利用服务外包行业发展的技术和知识溢出,提升自身科技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服务外包产业的研发投入,既包括资金投入也包括人力投入,在产业发展的关键领域获得核心技术,真正建立起“中国服务”的品牌。为此,要通过深化与先进的跨国服务外包企业的合作交流,学习和延伸拓展先进生产服务系统,创新生产喝服务技术,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力度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升服务外包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水平。同时,要创新社会资本进入服务外包产业的形式,探索服务外包企业间的资源整合模式和效率,高效拓展市场业务领域,扩大业务范围, 集聚和发挥市场优势,促进服务外包行业在业务模式和技术内容两方面的转型升级,包括推动企业业务由单一服务外包向综合服务模式转换,业务内容从一般工商服务向云服务转型,使得每个服务外包企业都能成为专家型服务外包供应商。
参考文献:
[1]姚星,李彪,吴钢.服务外包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研究[J].科研管理,2015,36(4):128-135.
[2] 戴军, 武红阵, 严世清,等. 中国21城市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竞争力实证研究[J]. 亚太经济, 2015(5):102-106.
[3] 施锦芳,闫飞虎.金砖五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竞争力及影响因素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16(3):35-45.
[4]张鲁萍.公共服务外包的政府规制探析[J].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6,31(2):16-26.
[5]朱昭瑜.广东服务外包的创新发展与提升路径[J]. 对外经贸实务,2016(5):21-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