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商银行软件开发中心 张 旻 李东丽
近年来,金融科技FinTech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迅猛,已成为当前金融业、互联网圈高度关注和广泛热议的概念。在此形势下,为适应全行经营转型和业务发展的新要求,积极跟踪金融科技发展趋势,深入开展新技术研究及创新应用,持续推进信息化银行建设,2016年底,总行提出主动布局金融科技相关新技术领域研究,加快组建信息科技创新实验室的相关要求。2017年3月,总行完成七大信息科技创新实验室组建,软件开发中心负责数字化银行、区块链与生物识别、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云计算和互联网金融等五大信息科技创新实验室的组建。
创新实验室负责跟踪、收集、分析、整理相关技术研究领域产品、技术、标准及应用的发展趋势和前沿动态,开展新技术领域课题研究、技术攻关和概念验证,并联合业务部门开展原型验证和研究成果的应用转换、全行推广等工作。目的在于按照“加速创新、引领发展”的指导思想,深入开展新技术研究及探索,根据应用前景推动新技术落地实施,实现前瞻性研究成果的价值转化,促进金融创新,支持全行向数字化、线上化和智能化方向转型。创新实验室的成立,将更好地支撑以“开放、互联、融合、共享”为标志的信息化银行建设,全面增强全行信息化发展能力,推动全行向智慧银行转型。
软件开发中心五大创新实验室依托五地研发部组建。各地创新实验室工作方向,可视新技术发展趋势变化不断优化扩充。其中:
数字化银行创新实验室,致力于推进数字化银行研究与建设;推动数字货币研究和系统建设工作,做好行内数字货币的应用场景规划和技术储备;开展物联网技术研究,为我行万物互联时代各业务领域创新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区块链及生物识别创新实验室,致力于开展区块链及生物识别技术的研究工作;构建我行的区块链技术服务框架,形成区块链技术自主研发能力,推动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金融业务创新;开展生物识别技术研究及应用,探索在互联网金融、自助渠道等业务领域利用语音识别等技术。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创新实验室,致力于开展大数据技术研究及创新应用,探索人工智能、图计算及GPU等技术的前瞻性研究及储备;提升我行大数据基础平台企业级数据服务能力及业务服务水平;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研究及应用,优化我行金融服务流程,在信贷风控、智能投顾、客户营销产品推荐等场景开展应用。
互联网金融创新实验室,致力于围绕互联网金融业态开展新技术及新业务模式的探索研究及创新应用工作;推动各类新技术和架构方法运用于我行互联网金融相关应用,提升我行互联网金融应用的可扩展性、支撑能力和客户需求响应速度。
云计算创新实验室,致力于开展云计算相关技术研究及创新应用等工作,健全云生态体系;深入分布式技术研究,推动分布式架构的演进和转型;研究基于API开放平台的互联网金融生态。
为扎实推进创新实验室建设工作,提升新技术研究和创新应用能力,软件开发中心以加快自下而上创新及加强自上而下引导为原则,加强统筹管理,鼓励开拓创新,坚持价值贡献,加大内外交流合作力度,建立全方位配套机制保障实验室建设。
建立多渠道人才引入机制,择优调配资源加大投入。创新实验室组建初期,软件开发中心按技术方向统一调配技术骨干专家加入,并明确内部动态调配、公开招募择优录取的人员补充机制,以技术能力为重要标准,安排能力突出的专业技术人员调入,选择适当比例新员工作为梯队补充。同时,加大总分行联动力度,结合实验室研究应用进展,以集中办公、分行专家加入实验室专家小组、明确重点创新分行等方式加大分行力量投入。截至目前,创新实验室已投入200多名专职骨干,年底将达到240人。
加强自上而下指导,做好技术统筹管理。明确软件开发中心架构办作为实验室业务管理部门,参与研究课题讨论及技术把关,以中心统一的技术规划要求为导向做好实验室研究规划把关。设立实验室专家小组,由中心层级专家牵头,接洽中心内部及总、分行相关领域专家加入,针对研究方向、领域、课题等进行讨论把关,做好技术统筹管理。截至目前,五个实验室均已组建专家小组,部分领域专家小组已引入总分行专家参与。
丰富人才发展举措,有效保持团队创新能力。一是定期组织实验室人员能力评估,摸底实验室人员的专业技能情况,建立实验室资源分析机制,做好实验室人员准入准出管理,不断优化人员结构,提升实验室竞争力。二是结合课题研究计划及目标达成情况,定期开展创新实验室评价,建立新技术课题专项基金,按年组织创新课题成果评优,加大对创新团队及人员的专项激励。截至目前,实验室已组织完成人员能力评估摸底,并按季开展实验室工作评价,启动创新课题年度评优工作。
加强课题统一管理,推进实验室研究成效。一是建立实验室课题清单动态管理视图,明确课题的负责人员、工作目标、范围及计划安排等,跟踪课题的关键成果,加快提升课题的价值转化。二是以目标为导向集中开展课题结项评估,围绕研究投入、研发周期、产生效益、知识产权覆盖度、市场推广效果等,按季组织结项评估验收,确保课题完成质量。截至目前,实验室已规划66个课题。
鼓励自下而上发掘,激发创意大胆突破。一是密切关注业界相关领域的新技术,对前沿新技术特性、业界应用场景进行跟踪研究,大胆发掘突破,提出可深入研究的具体课题,不限定课题研究结论。二是充分激发创新创意。实验室专家小组定期组织头脑风暴等形式会议,充分收集各研发部自下而上的新技术创新思路,讨论、激发各技术领域需求、创意,形成待研究课题。
营造弹性工作氛围,提升创新成效。一是允许实验室成员根据兴趣自主研究。实验室成员可自主选择课题开展研究,自主弹性安排工作,激发创新热情和成效。二是允许实验室成员跨领域交流学习。通过建立轮岗机制,促进跨专业、跨部门的人员交流学习,提升创新成效。
建立共享协作模式,做好生态圈共建。一是坚持社区化平台建设,开展社区共享协作,及时展示实验室研究成果、试点实施案例等,为总分行提供场景挖掘参考。二是加强总分行联动。建立分行常态联系方式,明确重点创新试点行,形成分行与实验室的直通渠道,定期面向分行开展培训宣讲,及时收集分行创新建议,共同探索落地场景,促进研究成果转化。目前已建立创新实验室总分行交流社区,搭建分行与实验室人员直接沟通的桥梁。
聚焦技术能力输出,推进企业级能力转化。一是建设标志性新技术平台。推动标准化企业级平台建设,提升新技术基础平台能力供给水平,以平台化研发为目标,支撑业务场景的快速应用,加速推进企业级能力转化。二是持续完善技术标准体系。加强对分布式服务、云计算、区块链等领域的探索和研究,完善具有工行特色的统一技术标准,主动参与各类新技术相关的标准与业务规则制定及推广。截至目前,已建立区块链、生物识别、API等领域的标准规范,完成物联网服务平台、API开放平台、移动互联网金融开放平台等平台搭建。
加大对外培训交流力度,扩大业界影响力。积极参加业界有影响力的技术论坛,主动宣讲实验室创新成果,加强与业界技术领先公司的咨询合作,开展各技术方向的对标分析,加深实验室对新技术的了解,逐步扩大业界影响力。实验室自成立以来共参与50余次公司交流或培训活动,并在金融科技创新高峰论坛、金融创新论坛等业界论坛发声,宣讲我行的研究成果与应用实践,扩大我行业界影响力。
强化对内培训交流机制,提升核心技术掌控能力。一是举办全行新技术创新应用交流大会,面向总分行交流技术发展趋势及实践应用;二是开展中心各层级新技术培训交流,依托党委扩大会议面向中心管理层开展新技术培训,依托架构师培训、核心人才工程培训等宣讲新技术研究实践,强化上下一致的新技术学习氛围。
通过推动管理机制创新及提升统筹管理水平,软件开发中心创新实验室自2017年3月成立至今,已在不同领域取得初步成果。在规划研究方面,完成物联网、数字货币、区块链、生物识别、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应用体系规划。在业务试点方面,一是完成物联网服务平台搭建,在陕西分行成功试点购车分期车辆押品监控创新项目;二是运用区块链技术完成账户贵金属转赠业务和贵州民生扶贫工程试点,运用人脸识别技术实现智能终端自助开卡业务的身份认证,使用人脸识别辅助认证场景实现柜面客户身份核查,提升身份鉴别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三是完成风控和营销场景在机器学习平台上的原型验证试点,欺诈识别场景准确率提升58.8%,基金产品线上营销响应率由4.76%提升到36.12%;四是完成PaaS对接IaaS的研究和投产工作,实现由IaaS动态供应虚拟机环境纳入PaaS集群,并试点建军纪念币的发行;五是完成HTTPDNS客户端原型验证及并输出构件,通过“工银e生活”试点HTTPDNS技术。
未来实验室在管理上将进一步注重企业级能力的输出,加强平台级梳理,实现将技术平台面向总分行开放;在对外合作方面,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将业界研究成果快速转化为我行的业务应用。同时将进一步做好前瞻性研究工作,加大对同业新技术应用情况的了解,持续开展对标分析,主动挖掘新技术研究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