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面向未来的国际一流金融软件开发中心
———专访中国工商银行软件开发中心总经理杨龙如

2018-01-22 03:05
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架构中心金融

BUILDING UP THE WORLD LEADING FINANCIAL SOFTWARE DEVELOPMENT CENTER

《金融言行》:非常感谢杨总接受我们的采访。作为全国第一家银行软件开发中心,工行软件开发中心已经成立21年了。您能否为我们简要地回顾一下研发中心二十多年来的发展历程?

杨龙如:1996年,工行总行决定成立软件开发中心,总部确定在珠海。在历届总行党委的关怀下,经过21年的发展,软件开发中心从成立之初珠海一地30多人,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包括珠海、广州、上海、北京和杭州5地、51个部门、4500余名员工的总行最大直属机构。中心承担着全行应用研发、技术管理、技术培训、生产运维等多项职能,也是目前国内同业人数最多、产品线最齐全、实力最雄厚的研发机构。

21年来,软件开发中心紧紧围绕全行发展战略,以建设国际一流金融软件开发中心为目标,积极履行职责使命,在服务客户、服务业务、服务管理中实现价值创造,谋求自身发展;在应用研发实践中提升自身能力,把握发展方向,探索中国银行业信息化发展道路。

中心研发了支撑全集团经营管理的全功能应用产品体系,从最开始的CB2000,到目前的第四代NOVA+、FOVA,功能覆盖客户服务、经营分析、国际化、综合化、互联网金融等多个领域,共22条业务线,193个业务系统、279个应用;构建了以主机为核心的“两地三中心”安全运行架构体系,实现了“三中心”共同运营、相互接管的一体化运维格局,全面保障全球业务7×24小时连续运行;建立了面向全流程的研发管理体系,从标准瀑布研发模式到引入敏捷、迭代等研发方法,形成了多元化的开发模式以及完善的技术规范体系和产品质量守护体系,形成了快速响应业务需求、跨地域多团队协同、与业务密切融合的研发管理机制;锻造了一支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研发队伍,培育了创新超越、追求品质、乐于担当、融合共进的工软精神。

21年来,中心的工作得到了人民银行、总行及相关同业的高度评价,大量成果获得表彰和奖励、取得了多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正如易会满董事长在中心成立20周年员工表彰大会上指出的,在20多年的探索实践中,我们逐步深化了对信息科技发展尤其是创新研发规律的认识,也积累了一些值得认真总结的宝贵经验,概括起来就是必须坚持自主创新为主、必须坚持以安全为本、必须坚持与业务融合的创新策略、必须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

近两年,软件开发中心积极做好传承创新,紧跟金融科技发展潮流,面向全行转型发展需要,启动了IT架构转型、研发管理模式变革,新技术应用创新等工作,努力推动科技与业务更紧密融合,为我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探寻新的服务模式和盈利增长提供了有效支撑。

《金融言行》:近年来,在互联网的渗透下和新一轮技术的变革中,银行发展模式正面临着深度重构,对于这一趋势,您有怎么样的理解?

杨龙如:近几年,信息技术发展非常迅猛。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爆发式增长,大数据技术应用日趋成熟,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在很多领域应用有新突破,区块链、物联网技术也在不断演进,应用场景不断丰富。这些技术正在影响人类的生活行为,改变各行业的格局,创造全新的业务模式和商业生态。银行业也不例外,现代银行业一直是技术密集型行业,金融科技的演进为银行发展带来了挑战,但也为银行转型提供了契机,给了银行拓展业务领域和服务模式的手段和空间。要化挑战为机遇,我有几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是要做好面向客户的产品和服务整合。客户为中心的理念要体现在客户接触点上,银行的优势是产品多、服务多、渠道多,但目前更多体现为劣势,客户选择困难,体验不一,要着力整合好客户接触点归属不同业务部门的系统和服务,为客户提供一致的服务流程体验。

二是要加强合作共建共享场景生态。移动互联网让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有了很大的延展,跨界跨领域合作共建、满足客户场景需要、实现共赢多赢是当今业务模式拓展和客户拓展的重要手段。

三是要推动传统业务运营模式向互联网运营模式的转型。发挥技术优势,压缩空间时间,提升运营服务效率和品质。

四是要依托金融科技,深化客户识别、业务处理、风险控制等银行核心业务能力建设。

五是要进一步加强技术与业务的融合。无论是科技金融还是金融科技,体现的都是要融合,只有更好地融合,创新才能结硕果。

《金融言行》:随着工行发展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各重点业务领域的战略转型也在逐步深入,软件开发中心是如何发挥科技优势,服务全行转型发展的?

杨龙如:总行提出了IT架构转型及e-ICBC 3.0战略,IT架构转型战略重点是建立集中与分布式并重的架构体系,突出开放性、松耦合、易扩展、高容量、安全稳定、成本可控、便捷研发特征,适应未来业务发展需要;e-ICBC 3.0战略,重点是构建开放、合作、共赢的金融服务生态圈,建设智能化的营销、产品、服务、风控体系,推进工行向智慧银行升级。

为抓好战略落地,软件开发中心提出了加强“六大能力”建设,提升架构治理、新技术研发与应用、资源整合、质量管控、运维管理和队伍建设的水平,并以“五化”为抓手,推动各项重点工作。

一是应用服务化。通过开展产品与产品、产品与渠道的解耦,降低产品间、产品与渠道间的关联影响。尤其是互联网金融相关的个人产品、渠道间的影响,为快速创新提供相匹配的应用架构基础。

二是技术平台化。重点围绕移动端开发平台、分布式服务框架、大数据平台、云计算平台、区块链技术平台、API平台等的建设,实现外部能力向中心新内部能力的转化,形成新技术能力的有效突破,支持各领域快速创新。

三是开发社区化。基于社区建立良好的线上沟通交流平台,实现中心部门与部门、总行与分行、工行与合作伙伴之间新技术、新平台、新接口的共建共享。推动局部能力向企业能力、生态圈能力的转化。

四是管理精细化。统一管理工具和度量标准,基于工作任务条目化,实现团队管理透明化,有效支撑资源结构调整,提升重点研发资源的供给能力。

五是团队柔性化。重点领域、重点工作任务密切与业务融合,组建专门团队,通过敏捷迭代模式探索,降低研发过程中的沟通成本,提升决策效率,保持市场快速响应能力。

《金融言行》:科技金融不断发展的大趋势下,工行成立了七大创新实验室,我们很想了解一下创新实验室的建设情况,未来又有怎样的发展前景?

杨龙如:2016年底,易会满董事长在全行战略研讨会上提出主动布局金融科技相关新技术领域研究,加快组建信息科技创新实验室的相关要求。2017年3月,我行依托现有科技管理架构,组建了七大信息科技创新实验室,软件开发中心承担其中数字化银行、区块链与生物识别、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云计算和互联网金融等五大创新实验室的职能。

五大创新实验室按照“加速创新、引领发展”的指导思想,深入开展新技术研究及探索,根据应用前景推动新技术落地实施,实现前瞻性研究成果的价值转化,促进金融创新,支持全行向数字化、线上化和智能化方向转型。为做好创新实验室的建设,软件开发中心以加快自下而上创新及加强自上而下引导为原则,创新管理机制,建立全方位配套机制保障实验室建设。一是坚持统筹管理,统一调配资源加大投入,建立课题管理机制,以目标为导向推动课题研究应用。二是鼓励开拓创新,营造弹性工作氛围,鼓励自下而上发掘,不限定研究结论。三是追求价值贡献,以市场影响及成效、知识产权挖掘度为衡量,以企业级能力输出为目标,通过共享共建提高价值转化。四是加强内外交流合作,主动密切与业务部门的沟通协作,建立总分联动机制,积极参与业界交流及宣讲,扩大我行影响力。

自今年3月正式组建至今,软件开发中心五大创新实验室已投入200名专职骨干。截至目前,物联网、区块链、生物识别、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方向的应用规划已全部完成,物联网、区块链、生物识别、云计算、API等基础技术平台已完成搭建。业务试点也已取得初步成果,基于物联网平台的汽车专项分期车押监控、信贷企业运营监控投产试点;运用区块链技术完成账户贵金属转赠业务和贵州民生扶贫工程试点;运用人脸识别技术加强柜台业务身份核查等环节的身份认证,完成风控和营销场景在机器学习平台上的原型验证试点;应用平台云(PaaS)实现了万级容器集群规模的支撑。

未来,各实验室还将继续加大人员投入,密切跟进前沿技术的发展,深入开展技术研究,加快与业务场景的融合落地。后续将更深入研究边缘计算、语音识别、图像识别、机器学习等前沿技术,提升区块链、生物识别、大数据服务平台、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基础平台的企业级能力,并优先在智能客服、客户服务、风险管理、精准营销方面加速场景试点落地。

《金融言行》:软件开发中心在管理与研发体制机制上有哪些创新举措,以应对不断创新所带来的挑战?

杨龙如:为快速支持我行的经营转型和改革发展,提高产品研发质量,软件开发中心通过建立扁平化组织结构、推广敏捷迭代研发、完善资源整合机制等一系列创新管理举措,完善跨地域多团队高效协同开发的研发管理体系,持续推进研发模式的转型。

一是建立扁平化组织结构,提升管理效率。规范了开发测试部门的内部小组设置,缩减小组规模,小组成员数量不超过20人,同时明确产品经理、架构师、开发经理等关键岗位的工作职责,规范小组长的日常管理工作,强化部门负责人的沟通协调责任,缩短汇报路径,形成快速汇报和高效沟通的组织环境。此外对小组研发工作实施精细化管理,通过需求和任务“条目化”管理方式,建立需求与任务的追溯关系和工作任务进度跟踪表,形成研发任务各层级的资源管理视图,实现工作任务和人员状态的透明化管理。

二是推广敏捷迭代和社区化研发模式,提高研发效能。中心将通过逐步实施不同层级的敏捷实践,按照团队、中心和企业级等模式开展敏捷开发工作,并广泛应用持续集成和自动化测试手段,建立尽早发现版本质量问题的快速反馈机制,实现内部快速迭代交付。同时为提升研发团队的协作效能,中心大力推广社区化开发模式,促进了跨部门的协同开发和资产的有效积累,实现了平台化应用的共建共享,推进了总分行技术共享和团队协作,为产品研发尤其是基础技术平台的研发推广、新技术的研究应用,建立起了开放、透明、有序的线上协作机制。

三是完善资源整合机制,实现团队柔性化,保障重点项目研发。中心建立了应用研发工作灵活调整方案,打破单一应用由固定团队负责研发的模式,对于重点项目,在中心范围内灵活安排各部门资源参与,集全中心之力保障重点领域的资源需求。同时根据工作需要,可以跨部门灵活进行自有人员和外部资源的调度,增强团队的弹性,满足各种紧急任务的需要。此外积极派员参与总行柔性团队工作,通过人员集中办公等方式,加强与业务的融合,积极参与需求编制,灵活安排版本节奏,实现重点领域的快速研发和迭代交付。

四是深化绩效分配改革,强化激励。中心通过有步骤地加大员工绩效改革试点,调整分配结构,将绩效分配向业绩突出、贡献较大的员工倾斜,回归绩效分配本源,从而激发了人才队伍的活力,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发挥更好的基础性支撑作用。

五是强化党建与研发工作的融合。中心将党建与安全生产相融合,突出第一责任人责任;将党建与技术创新相融合,保持我行IT应用研发水平领先;将党建与研发管理改革相融合,破解资源约束瓶颈;将党建与项目攻坚相融合,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激活了开发中心改革发展的内生动力,构建了一条“融合共进”的研发新路径。

今年以来,中心重点项目全生命周期较总行的力争值少了11天,重点项目平均研发测试周期较总行的力争值少了13天,版本类季均五级问题数控制在目标值以内。四级及以上问题较去年同期减少40%;版本差错率较去年同期降低27.4%,上半年整体系统可用率为99.991%,达到力争指标,整体版本质量稳中有升。

《金融言行》:对于软件开发中心未来的发展,您有怎样的期待与设想?

杨龙如:软件开发中心的发展深植于工商银行的发展,建设国际一流金融软件开发中心是我们的目标。易会满董事长在开发中心成立20周年员工表彰大会上,对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五个“着力”的要求:一是着力把握银行未来科技方向,始终屹立行业领先;二是着力支持全行经营转型与创新发展;三是着力在互联网金融和大数据应用领域取得更大突破;四是着力提升业务系统研发的风险控制能力和市场响应效率;五是着力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围绕这五个“着力”,我们正从以下几方面开展深化落地:

一是面向未来业务发展,打造全新IT架构体系和高效架构治理体系。中心将持续优化主机与开放平台布局,完善面向服务的分布式架构体系,建立高效、高容量的数据分层服务体系,引进、吸收新技术提升技术架构支撑能力。同时,持续提升IT资产管理水平,完善架构管控机制,稳步提升IT架构的成熟度,保持架构体系的先进性和安全性。

二是推动开放融合,构建合作共享的研发生态圈。中心将进一步推动开放融合,以互联网金融和大数据应用为重点,致力于构建合作共享的研发生态圈,有效整合分支机构、境内外、合作方资源,形成业界有影响力的金融研发社区。完善总分联动的研发管理机制,运用平台支持、服务共享、基础设施托管等手段提升企业级能力输出,更好地为全行服务创新与经营管理转型提供价值贡献。

三是建立契合我行发展要求的研发管理模式,提升质量和效率。为适应不同类型项目的研发需要,中心正在建立稳健型瀑布研发与创新型敏捷迭代研发并存的双模研发管理模式。在互联网金融等领域,推进快速交付、注重体验、业务与技术紧密协作的迭代研发模式,实现产品的小步快跑和快速创新。同时引入项目组合管理方法,统一管理各类研发资源,加强资源调配力度,统筹安排应用版本规划,提升集约化开发程度和大规模协同开发管理能力。

四是依托实验室创新机制,提升技术转化和应用能力。创新实验室的建立将有助于开发中心掌握前沿技术发展的主动权,持续提升核心技术转化能力,快速形成企业级生产力。中心后续将充分依托五大创新实验室,在管理机制上加快变革创新,加强新技术人才投入及培养,加大价值贡献的激励举措,在技术实现上加强前沿新技术特性的研究和验证,提升我行对新技术的掌控能力,夯实新技术落地应用的基础,提高新技术孵化应用速度。同时在业务服务上密切与总分行的联动,加快新技术业务场景的挖掘,创新业务服务模式,加速将科技优势转化为业务价值优势。

五是打造适应金融科技发展的人才培养平台。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石,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行业竞争不断加剧,软件开发中心致力于打造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的良好平台,持续推进科技队伍建设和专业化管理,搭建骨干人才发展平台,分层分类建立信息科技人才库和层次丰富的培养使用体系,并重点在互联网金融、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应用等领域加大新技术培训投入,加快专业化人才梯队的建设与培养。同时,通过不断加大企业文化建设,发挥党建优势和群团组织合力,服务青年员工成长成才,提升员工归属感和认同感,在确保科技队伍稳定性的同时不断激发活力、创造力和战斗力。

未来,软件开发中心将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积极应对金融环境的变化和新技术的变革,全力支持我行转型发展需要,为持续保持同业领先优势而努力。

猜你喜欢
架构中心金融
基于FPGA的RNN硬件加速架构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功能架构在电子电气架构开发中的应用和实践
基于云服务的图书馆IT架构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WebGIS架构下的地理信息系统构建研究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P2P金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