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霞
(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泰州 225599)
癌胚抗原是一种酸性蛋白,癌胚抗原升高常见于大肠癌、胰腺癌、胃癌、乳腺癌、甲状腺髓样癌等,吸烟、妊娠期和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非特异性结肠炎等疾病少数也可见癌胚抗原升高[1]。本文将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接收诊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40例作为研究样本,探究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癌胚抗原水平的影响结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抽取2015年1月~2017年7月,我院接收诊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40例作为研究样本,均为我院依据相应标准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例11:9,年龄43~75岁,平均年龄(60.6±2.5)岁;观察组患者男女比例10:10,年龄42~76岁,平均年龄(59.2±3.1)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的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具有可比性。
首先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检查,检查指标包含糖化血红蛋白、血生化及肿瘤标志物。给予患者饮食护理,确保饮食营养均衡,并指导患者开展适当运动练习。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方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添应用二甲双胍。患者应于治疗三个月后来院复查,对血糖、肝功能、肾功能及血清癌胚抗原水平等指标实施检查。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方法对血清癌胚抗原水平展开检测。
观察并比较给予对应治疗方式前及开展治疗三个月后,两组患者血清癌胚抗原水平的变化情况。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餐后血糖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年龄、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癌胚抗原水平对比(±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癌胚抗原水平对比(±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20 5.63±1.31 3.08±1.28观察组 20 5.17±1.05 2.73±0.76
血清癌胚抗原存在范围比较广泛,如正常胚胎的消化管组织、起源于内胚叶的消化系统癌变及普通人血清中,若血清癌胚抗原出现升高趋势,则意味着患者可能出现肺癌、乳腺癌及大肠癌等肿瘤症状[2]。血清癌胚抗原是一种细胞粘附分子,对细胞聚合具有促进作用,癌细胞基底膜表面的血清癌胚抗原的过量表达有利于肿瘤细胞的转移及正常细胞的瓦解[3-4]。二甲双胍是临床常用的降糖药物,通过激活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或肝激酶转导通路进而抑制恶性肿瘤细胞主要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实现降糖功效[5]。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餐后血糖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血清癌胚抗原水平均呈现下降趋势,且观察组下降趋势更加显著。
综上所述,二甲双胍对血清癌胚抗原水平降低具有显著作用,且作用独立于其他因素作用。同时间接表明,二甲双胍抗肿瘤作用部分机制可能与其使血清癌胚抗原水平降低作用具有一定关联性,为二甲双胍抗肿瘤作用机制相关研究提供有力依据。
[1] 刘 芳,唐峻岭,张丹丹,等.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癌胚抗原水平的影响[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3,29(7):594-597.
[2] 张广吾,申小英,王 峰,等.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癌胚抗原和糖类抗原19-9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1):62-64.
[3] 江梅菊,张 辉.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癌胚抗原及糖类抗原125水平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23):20-22.
[4] 宋秋萍.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EA水平与降糖药间的相关性分析[D].苏州大学,2015.
[5] 张丹丹.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EA和CA19-9水平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苏州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