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冰,赵 军,冯 剑,王乃会
(南通大学附属建湖医院,江苏 盐城 224700)
鼻出血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耳鼻喉科疾病,难治性鼻出血是急性的严重的一种症状,近年来该病发病率逐年递增。临床上多采用传统的凡士林鼻腔填塞、鼻咽填塞治疗,具有创伤大、术后并发症较多的特点,甚至是加重患者的病情。本文中对我院收治的150例难治性鼻出血患者采用鼻内镜下双极电凝结合鼻腔填塞进行治疗,以下是详细报告。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患有难治性鼻出血的150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70例,患者中男性103例,女性47例,年龄20~64岁,平均年龄(41.6±6.1)岁,患者均确诊为难治性鼻出血,排除肝肾功能异常、血液系统疾病等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性(P>0.05),两组有可比性。
对照组给予单一凡士林纱条鼻腔填塞治疗,将鼻腔采用凡士林纱条由后向前、由上向下进行填塞,若仍出血可用凡士林纱条进行后鼻孔填塞,术后3 d取出填塞物,若有复发则继续填塞。
观察组给予鼻内镜下双极电凝结合鼻腔填塞治疗,指导患者仰卧位,在鼻内镜下观察鼻腔并吸除腔内血性分泌物进行鼻腔黏膜麻醉(0.1%肾上腺素+1%丁卡因棉片),在鼻腔内由前向后、由上向下寻找出血点,确定出血点后采用18~22 W双极电凝镊电凝1~3 s,直至出血点以及周围黏膜颜色变为灰白色。若患者术前有鼻腔黏膜损伤、明显肿胀以及反复鼻腔填塞史,在以上基础上将Merocel高膨胀止血海绵或可吸收性㬵原海绵折叠拧成松散麻花状来填塞出血部位,术后2d将填塞物取出。
治愈标准为治疗后患者出血侧鼻腔再无出血症状,记录患者鼻腔恢复通气时间、出血量、鼻腔黏膜恢复时间以及一次性治愈率。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的鼻腔恢复通气时间、出血量、鼻腔黏膜恢复时间以及一次性治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结果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结果比较(±s)
组别 例数 鼻腔恢复通气时间(d) 出血量(mL) 鼻腔黏膜恢复时间(d) 一次性治愈率 [n(%)]观察组 80 3.8±2.5 35.1±30.0 5.2±3.3 77(96.3)对照组 70 7.7±4.4 62.5±21.6 9.3±3.5 18(25.7)x2/t - 6.12 9.42 8.01 6.72 P-<0.05 <0.05 <0.05 <0.05
难治性鼻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危重疾病,其临床症状为出血部位隐蔽、出血剧烈以及复发率高等特点[1],临床上传统治疗方法是凡士林纱条填塞鼻腔或者后鼻孔,但是填塞会出现不准确或者是无效的结果,取出纱条后容易继续出血,填塞过程中疼痛严重,引发缺氧、头痛等症状影响患者的正常呼吸和睡眠质量。鼻内镜下双极电凝可以准确确定出血部位,电凝时患者痛苦小,对鼻黏膜损伤较小,便于患者术后恢复,若再次出血可准确止血,避免反复填塞给患者带来的痛苦。若患者术前已反复进行鼻腔填塞史,鼻腔黏膜损伤严重等,电凝后给患者采用Merocel高膨胀止血海绵或可吸收性㬵原海绵鼻腔填塞,效果较高,这是因为Merocel高膨胀止血海绵或可吸收性㬵原海绵可以将渗出液完全吸出,促进坏死组织的脱落,对创面进行清洁,便于鼻腔黏膜的恢复[2]。本次对150例难治性鼻出血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鼻腔恢复通气时间、出血量、鼻腔黏膜恢复时间以及一次性治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难治性鼻出血患者采用鼻内镜下双极电凝结合鼻腔填塞治疗的一次性治愈率较高,有利于患者身体的恢复,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林欣润,麦锦生,方忠泓,等.鼻内镜下双极电凝结合鼻腔填塞治疗难治性鼻出血100例[J].广东医学,2016,37(10):1543-1544.
[2]申明放.鼻内镜下双极电凝结合鼻腔填塞治疗难治性鼻出血52例临床观察[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6,17(6):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