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失真的分类与防范

2018-01-22 23:50孙建萍
中国农业会计 2018年1期
关键词:企事业负责人监督管理

孙建萍

在现代社会,真实、准确的财务信息是企事业单位进行投融资、经营决策及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但是,会计信息不符合制度规范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不能客观地反映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等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时有发生。主要包括会计核算资料失真、成本核算失真和资产计价失真。我们要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原因并提出防范、治理措施。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分类

(一)会计核算资料失真。会计核算资料失真主要有:原始凭证失真、总账及相关明细账失真和报表失真。

1.原始凭证失真,是指少填、漏填及根本不填原始凭证,内容不真实,取得的原始发票与企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不相符,或者可能出现伪造发票、收据等情况,将违法的事项列入到合法的项目中。

2.总账及相关明细账失真,是指由于疏忽导致的记账错误或在核算中涂改账簿记录、销毁账簿、不挂账或挂假账等行为。总账及相关明细账失真可能是人为的,也有可能是由于业务不熟练而造成的记账错误。还有的总账和明细账不对应,不能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账证相符,在一些小企事业单位及还没有实现电算化会计的私营企业单位,这个问题尤为突出,因为其凭证,账簿都是手工登记,在计算时容易发生计算错误,或者干脆就是有意错记、乱记以逃避纳税等。

3.报表失真主要是由于总账及相关明细账失真等影响,其作假种类有直接用折旧调节成本、利润的,也有用并未完成的工程调整成本、利润的,还有用债务债权调节资金项目等情况。

(二)成本核算失真。有些企事业单位为了单位内部或个人的利益,在成本核算过程中,人为虚增或虚减费用成本,最终导致单位的盈亏状况发生改变,具体表现为该摊销的费用不摊销,该计提的折旧不计提,根据单位的需要随意调节成本费用,造成成本核算失真,使信息的使用者无法正确考核、评定企事业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三)资产计价失真。在现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物价变动相对频繁,而各单位基本采用历史成本原则对资产进行计价,这就导致了资产计价不统一,无法正确反映资产的当期价值,不计提减值准备,人为造成资产账目无序,各部门也不定期进行财产清查,该上报的不上报,该进行盘亏处理的不处理,家底不清,账实不符,以致于其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失真。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一)会计监督机制不健全。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主要原因是企事业单位的经营者和会计从业人员缺乏法律意识,会计在核算上缺乏独立性,无法真正地履行其内部监督职能。在未建立有效约束激励制度和惩戒制度情况下,企事业单位为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所付出的风险和成本偏低,对提供虚假信息的主体也不采取惩罚措施,那么,就削弱了单位自身的约束。当与会计法律法规发生对立时,企事业单位就会自然地通过会计造假来获取更大利益,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而单位内部的监督管理机制不建全,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也可能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二)会计人员管理存在弊端。我国财务人员由于同时受政府主管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本身的双重领导,所以,履行双重职能。财务人员在业务上受政府主管部门领导,站在政府主管部门的立场,执行国家制定的相关会计法律法规和财务制度,对企事业单位发挥经济监督的职能;财务人员在企事业单位内部工作,做为单位的职工,负责企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受单位法定代表人直接领导,为单位会计信息使用者服务。如果国家与企事业单位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财务人员的双重角色使财务人员在国家与企事业单位的利益之间左右摇摆,财务工作也容易受到单位经营者的引诱或控制。管理者为了个人或小团体利益指使财务人员虚减利润,以达到逃税的效果,按自已的意愿修改财务数据,不自觉地参加到财务造假中去,这是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源所在。

(三)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企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会造成财务监督不利,同时也会忽略对单位经济违法违纪行为的有效监督。日常工作中,会计人员“顶不住、站不住”,内审部门也受企事业单位领导人的控制,听命于单位领导人。而财务人员同样受制或听命于单位领导人。由于这种内审和财务人员都得听命于一个人,相当于内部审计机构形同虚设,从而导致了出现会计信息失真及执法不严的客观现象。

(四)会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主要包括专业业务素质和思想品德素质。无论是企业单位还是事业单位中,都有一部分会计从业人员专业技能及职业道德品质不高。由于对财务核算的相关规范掌握不透,无法满足企事业单位多元化发展的需求。加上财务人员工作量大,把主要的精力全部放在日常的记账、报账上,对新知识和刚制定的法律法规研究少,对复杂的经济业务无法胜任,日常的财务核算工作不符合规定要求,不熟悉会计法规制度,凭证不规范,更有的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品质不高,在国家和单位利益发生冲突时,无法坚持财务人员应有的原则,这也是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之一。

(五)人为因素多。会计信息失真的人为因素也很多,因为,财务人员与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在工作上属于上下级关系,单位负责人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或为了掩盖贪污受贿违法行为,向财务人员施加压力,财务人员为了生活和不丢掉工作,违背了会计准则,在领导的指使下,进行财务弄虚作假。调查显示,当前企事业单位普遍存在做假账、设账外小金库的问题。如果财务人员未被引诱、强迫,那么,有什么理由弄虚作假。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防范和治理

(一)完善会计监督管理体制。首先,企事业单位应统一制定内部监督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实行内部统一监督管理责任制,提高内部财务监管的效果,使监督管理有据可依。在企事业单位内部,营造严格执行制度的氛围,把监督管理工作落到明处、落到实处。其次,建立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对财务报表及日常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建立健全内部监督管理体制,加强财务基础工作规范;建立健全单位内部相互牵制制度和财务人员各岗位轮换制度,相互协调内部分工协作,具体明确各相关部门及个人的权利和义务,防止单位管理者在可能出现的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对其利益进行侵害。再次,对企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状况进行独立审计,实现单位所有人对单位负责人的监督管理职能,消除内部人自我控制的现象。这样,可以减少因为内部审计人员都在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进行内部审计工作,而受到单位负责人的领导,无法发挥独立审计的监督管理作用。最后,企事业单位外部审计监督管理要从乏力状态过渡到有力监督管理的状态,要完善注册会计师制度,设立社会也就是外部监控管理,达到各部门相互协调,相互制约,以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

(二)实行会计委派制。实行会计委派制是我国在财务人员管理制度中的重大改革,它的出现,能充分保护企事业单位的所有者权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有效制约企事业单位负责人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提高了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使财务人员完全从企事业单位中独立出来,不再受单位领导人的约束,有利于财务监督管理力度的加强。目前,一些大型国有企事业单位已经开始实行会计委派制,设立专门的会计部门,由本单位的财务负责人进行统一监督管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改变了财务人员的从属关系,企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可以独立地开展工作,不再受单位负责人的直接管理,使财务人员没有理由再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同时,可以使其站在公平公正的立场上处理日常会计工作,对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进行会计监督管理,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除此之外,国家各级相关部门如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也要依法对企事业单位进行外部检查和监督管理。要明确责任,对违法违纪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对相关人员给以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追究其刑事责任。

(三)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应加强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重点抓财务人员每年的继续教育,加大力度提高财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高素质的财务从业人员是会计信息真实性、可靠性的保障,应以“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不弄虚作假”为财务人员从业的原则,加强学习法律知识,了解伪造会计信息是违法违纪的行为,应遵纪守法,坚持原则,一旦发现经济违法违纪行为要及时制止,以确保日常财务工作有序进行。最后,还要加大力度对违法违纪行为进行严肃处理,从行为上约束财务从业人员认真做好工作,不断吸收专业人才加入到财务工作队伍中来,促进财务人员提高专业水平,进一步提高财务从业大军的整体综合水平。

(四)强化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的法律意识,加强单位负责人对会计工作的领导。从企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来看,各单位负责人大都是为了政绩提升、偷税漏税和为了追求更多的经济利益,才会要求财务人员进行伪造票据、修改财务报表、设立“小金库”等一系列违法行为。因此,抓住违法违纪行为的关键,就在于明确各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的责任,使其成为会计责任重要主体。只有企事业单位负责人意识到自己可能为此所承担的法律后果,才能端正态度,避免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并监督财务从业人员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在对企事业单位内部整体财务工作的建设上,不要只是局限在单位负责人和财务从业人员上,还应提升到企事业单位整体的管理上来,从根源上杜绝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发生。

猜你喜欢
企事业负责人监督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监督管理
企事业单位经济管理责任要素及功能分析
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有效策略
关于药品生产质量监督管理的思考
大数据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变革方向研究
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改进探析
探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
浅谈企事业单位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经济管理
社区银行管理思维探索与思考
环保部约谈4地政府主要负责人 督促落实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