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怡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近年来,关于持续侵害是否具有正当防卫权的问题,理论上存在重大争议。有学者认为,无论是法益保护的有效性,还是“受虐妇女综合征”理论,都不能因此无限扩张正当防卫中的时间要件。然而无论是国外“受虐妇女综合征”和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发展,还是国内正当防卫的研究和司法实践,都在逐步证明着,持续侵害的正当防卫权存在的可能性及合理性。
“受虐妇女综合征”是指妇女在长期的家庭暴力后产生的无助、恐惧、憎恨等特殊的心理活动以及行为模式。这种综合症在西方国家有时被用作辩护理由来减轻其责任,其理论基础是妇女在长期家暴过程中产生了心理障碍,因为期待其在特定情况下为适法行为的可能性较小,所以长期受虐待的妇女对侵害者进行的反抗是有其合理性的。
持续侵害是否具有正当防卫权,主要决定于是否满足正当防卫的紧迫性条件。本文认为满足,理由如下:
第一,应该将侵害行为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理解。有学者认为,不法侵害持续过程中,即使某段时间暂停了不法侵害,但从整体上看仍具有紧迫性,应可以进行正当防卫。①也有学者认为,多个行为的连续性或许是使其被评价为一罪的理由,但却不足以成为使其融合为一个侵害行为。②本文更加赞同第一种观点,在持续的侵害过程中,被侵害人的法益受到连续的、经常的、长期的侵害,损害的不仅是身体上的自由和健康,更是心灵上的一种免于恐惧的自由,所以整个侵害行为具有整体性。在者,被侵害者所面临的不法侵害具有连续性和经常性的特征,所以不能割裂开来理解,而应整体上进行把握。
第二,从时间条件来看,持续侵害也符合紧迫性特征。要正确把握时间条件,就要准确理解开始和结束两个端点。理论上,对于不法侵害的开始,主要是以着手为标准,具体是指对法益产生现实紧迫的危险。至于其结束,有五种学说:一是危害结果形成说;二是危险排除说;三是危险制止说;四是无统一标准说;五是对抗状态持续说,结束于不法侵害和合法权益的对抗停止时。③本文认为,第五种学说更为合理,法律的本质目的就是为了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当合法权益面临危险时,安全稳定的生活状态被打破,就是正在面临不法侵害。由此笔者认为,在整个过程中均存在不法侵害和合法权益之间的对抗,所以不应以持续侵害间的暂停来排除正当防卫的紧迫性。
第三,被侵害者体力与侵害人不对等,侵害进行过程中难以反抗,只能趁侵害人放松警惕时反击。有学者认为,因为正当防卫制度设置时便是以男性为基准的,因此对“紧迫性”有严格要求,但却未考虑到男女力量的悬殊。④也有学者认为,法律对弱势群体的关怀需要各种法律制度和概念协调配合来实现,而不能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其中某一项身上。⑤本文更赞同第一种观点,在面临实力悬殊的不法侵害时,被侵害人必然需要更强大的力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例如受虐妇女在面临家暴的丈夫时,必然需要刀子等武器或者寻找合适时机进行反抗,而且必然这种反抗要远远大于被侵害的法益才有可能改变被侵害的现状。
持续侵害行为因其连续性、经常性的特征,损害了人们免于恐惧的自由,应赋予被侵害人正当防卫权。但同时我们也要警惕,不能因此无限扩大正当防卫权,使一些人得以以此为借口肆意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权。
国外的“受虐妇女综合征”理论对于我国的理论和司法实践均有参考和借鉴价值,我们要坚持实用主义而不是拿来主义,不能不加思考地直接引进该理论。因为我国本土的实际情况与国外存在着差异,作为外国法定减轻情节的“受虐妇女综合征”理论,在短时间内不会成为我国司法实践的准则。但是其合理性我们不容忽视,应该深入了解,逐步地引入我国的理论和实践中来。
[ 注 释 ]
①张理恒.刑法中“不法侵害”之争点评述——以正当防卫制度为限定.硕士学位论文,西南政法大学,2009,4:27.
②陈璇.家庭暴力反抗案件中防御性紧急避险的适用——家庭暴力反抗案件中防御性紧急避险的适用.政治与法律,2015(9):15.
③王亚锋.论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由两个相似案例的不同判决结果引发的思考.法律硕士毕业论文,兰州大学刑法学,2009,4:13-16.
④唐丽君.“受虐妇女综合征”与正当防卫——刘栓霞故意杀人案分析.法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西南政法大学刑法学,2012,3,20:12.
⑤陈璇.家庭暴力反抗案件中防御性紧急避险的适用——家庭暴力反抗案件中防御性紧急避险的适用.政治与法律,2015(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