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与精准脱贫实践

2018-01-22 17:32农玉珍
桂海论丛 2018年1期
关键词:恩格斯共同富裕贫困人口

□ 农玉珍

(中共百色市委党校,广西 百色 533000)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工作中心实现了大转移,由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面来,开始了在全国范围内为实现国强民富而向贫困宣战的长达近40年的“长征”。在不断总结中国改革开放得失以及批驳各种错误思想言论的过程中,邓小平理论形成并不断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之一,也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的科学理论。其理论中提出的共同富裕思想随着精准脱贫行动的推进而进入了新的实践阶段。

一、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科学内涵

无论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马克思、恩格斯,还是坚定信仰并亲身实践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等人,都一致认为共同富裕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目标,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他们尽管对共同富裕实现途径的认识有所差别,但是对共同富裕的实现都持肯定的态度,甚至终其一生为谋求共同富裕实现而奋斗不止。邓小平在继承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共同富裕理论的基础上,总结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教训,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思想。

(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这是忠实的马克思主义者对共同富裕的共同认识。恩格斯指出:“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目的”是“给所有人提供充裕的物质生活和闲暇时间,给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1]。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指出,在共产主义社会中“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如此迅速,以致尽管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所有人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还是会增加的”[2]。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通过社会生产,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自由的发展和运用”[3]。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和规划。邓小平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他指出:“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4]373,在1992年视察南方发表的讲话中又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4]373这一论断为中国近40年的“反贫困”行动指明了方向。

(二)共同富裕实现基础是发展生产力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未来社会的共同富裕“是以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为前提”“因为如果没有这种发展,那就只会有贫困的普遍化;而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就必须重新开始争取必需品的斗争,也就是说,全部陈腐污浊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5]39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也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5]272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未来社会,是在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那时社会生产力已经达到很高的程度,但他们还是认为,只有更快地发展生产力,共同富裕才能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基础上建立的,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远远没有达到发达资本主义的那种高度,因此,只有“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最大程度地生产和积累社会物质财富,才能实现全中国人的共同富裕。

(三)共同富裕必须首先打破平均主义

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富裕、同等富裕、同样富裕,而是分区域、分阶段、分层次来实现的。邓小平指出:“共同富裕的构想是这样提出的: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4]373“我们的政策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以带动和帮助落后的地区,先进地区帮助落后地区是一个义务。我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然而平均发展是不可能的。过去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实际上是共同落后,共同贫穷,我们就是吃了这个亏。”[6]155所以要实现共同富裕,就必须打破平均主义,“改革首先要打破平均主义,打破‘大锅饭’,现在看来这个路子是对的。”[6]155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的“反贫困”行动让东部沿海地区先富起来,然后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先发展经济解决温饱,然后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自然“五位一体”共同发展,为人民创造和谐发展的环境。

(四)共同富裕是一个渐进提高的过程

在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中,共同富裕的实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根据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初的经济发展水平、全国人民基本上都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现实,国家政策只能摆脱原来的平均主义,共同富裕必须要分“先富”“后富”“共富”三个阶段来完成。并且,要实现我国经济发展“三步走”战略,也只能实施“先富”“后富”“共富”的政策,才能实现从温饱、小康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比较富裕的目标。邓小平提出:“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这样,就会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地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7]

(五)共同富裕的实现途径是改革开放

在邓小平理论中,共同富裕是指引改革开放的旗帜;改革开放是支撑共同富裕实践的两条腿且缺一不可。我国的改革开放首先突破传统马克思主义认为未来社会没有商品、没有市场的观点,认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发展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由市场来调配资金、生产资料、劳动力等的流向。市场和计划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不能作为评判其是“姓资”或是“姓社”的标准。邓小平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4]373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经济体制改革从计划经济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转变,极大地提高了经济发展的速度,才能在20世纪末基本解决温饱,有了向小康迈进的物质基础。

二、共同富裕思想指引着精准脱贫的实践方向

(一)共同富裕思想指引精准脱贫选择正确的目标

共同富裕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也是自古至今全体中国人的梦想。但是在实现过程中,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分不同的阶段选择不同的阶段目标。只有一个一个阶段性目标实现和累积,才能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梦想和愿望。邓小平提出共同富裕思想以后,不但为其实现而提出了中国经济发展“三步走”战略构想,并且还把它具体化为“先富”“后富”“共富”三个阶段。这是他从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为中国人民的共同富裕梦想的实现进行的科学设计。邓小平吸取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开辟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由于他认识到初级阶段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全盘考虑到整个国家不同区域、不同条件基础、不同发展难易程度等等的差距,故而在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实践中纠正了过去对“共同富裕等于同时、同等、同样富裕”的认识偏差,提出了“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和帮助后富”的阶段性目标。精准脱贫是“先富带后富”的最后阶段,这一阶段的目标就是要让中国最后的几千万贫困人口,通过精准扶贫使他们摆脱贫困进入全面小康阶段,让他们与全国其他老百姓一样享受小康社会的生活。

(二)共同富裕思想指引精准脱贫选择正确的方法

共同富裕实践活动早已完成了“先富”阶段的目标,如今已经进入“先富带后富”阶段的时期。精准脱贫是“先富带后富”阶段的关键,要求扶贫行动要选择正确的方法以确保其目标实现。这是因为:1.精准脱贫是在新的条件上进行。精准脱贫阶段,我国的贫困面大幅度缩小、贫困发生率快速降低,2012-2015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6663万人[8],2016年底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240万[9];而且精准脱贫正是处在“啃硬骨头”关头,所以必须倾全党、全国之力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各行各业都要响应党中央号召,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贫困户进行有效帮扶。2.精准脱贫是在新的标准上进行。用于判断是否需要帮扶的扶贫标准有了新的调整。“2015年,国家扶贫标准按2010年价格的2300元动态调整为2855元,部分省的扶贫标准高于国家标准”[8]。扶贫标准提高,虽然使脱贫工作难度加大,但对于贫困户来说,一旦脱贫,其生活水平就会有很大提高,与小康社会要求的距离就有较大缩小。3.精准脱贫工作有新的要求。一是贫困人口特别是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二是扶贫工作进入倒计时,各地精准扶贫工作基本上都要求2016-2017年扶贫工作重点是致力于帮助贫困人口脱贫,2018-2020年扶贫工作的重点是帮助刚刚脱贫的群众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

(三)共同富裕思想指引精准脱贫选择正确的途径

能不能最终实现几千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关键在于精准扶贫工作成效。所以,精准脱贫要求选择科学、有效的途径。以百色市为例,精准脱贫的途径主要有:1.对全市范围内的贫困人口进行精准识别、建档立卡。2012年百色市就开始对全市贫困人口进行建档立卡,对全市169.5万贫困人口全部进行了识别,同时全部输入电脑管理系统,为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做好准备。通过精准帮扶,到2015年底百色市农村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还有68.2万人[10]。2.加强精准有效帮扶。这是“先富带后富”的直接体现,有的地方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扶贫模式,就是以公司为龙头、建立一个效益良好的产业基地、吸收当地贫困户参与生产过程、增加贫困户劳动收入的方式扶贫;有的地方采取“公司+产业+农户”的扶贫模式,就是以公司为龙头、引导贫困户入股一项效益良好的产业、年终给贫困户入股分红的方式扶贫。通过这种模式帮扶贫困户,尽快提高他们的家庭收入。3.出台精准扶贫措施。实施“八个一批”和“十个到村到户”。根据不同致贫原因,有针对性地选择扶贫对策,确保扶贫对策精准。“八个一批”即一是通过产业发展精准脱贫一批;二是通过转移就业精准脱贫一批;三是通过扶贫移民搬迁精准脱贫一批;四是通过生态补偿精准脱贫一批;五是通过教育扶智精准脱贫一批;六是通过医疗救助精准脱贫一批;七是通过低保兜底精准脱贫一批;八是通过边贸扶持精准脱贫一批。“十个到村到户”即惠民政策宣传到村到户、产业扶贫到村到户、就业扶贫到村到户、生态移民扶贫到村到户、社会保障到村到户、教育扶贫到村到户、金融扶贫到村到户、基础设施建设到村到户、危房改造到村到户、结对帮扶到村到户。

三、精准脱贫检验了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程度

(一)精准脱贫证明共同富裕实践取得很大成功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扶贫,30多年的扶贫工作成绩斐然。首先是贫困人口从原来的几亿人下降到几千万人;其次是贫困面由原来的全国普遍贫穷变为目前只有14个集中连片贫困区;再次是贫困线不断提高,从1985年的200元提高到2010年的2300元,2015年又动态调整为2855元。最后是贫困发生率不断下降,“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底的10.2%下降到2016年底的4.5%,下降5.7个百分点”[11]。与此同时,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环境和优势产业,使本地区的人民提早跨进小康社会,生活相对富足,有了带动和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能力。贫困地区那些已经脱贫的群众,他们的生活也因为收入增加、致富能力增强、社会公共事业发展而变得越来越好,大大超过温饱线要求,与小康要求差距不大。“十三五”期间,我们只要致力于对几千万贫困人口的精准帮扶,使他们更快更好的摆脱贫困,越过温饱,进入小康;其他地区的各项事业建设,只要能够按照党和国家的既定政策和目标实施,就不会出现大的变故。能够有这样的结果,证明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是正确的,实践结果也是成功的。

(二)精准脱贫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必经阶段

只有精准脱贫才能跨进共同富裕的门槛。共同富裕杜绝贫困,解决贫困问题,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有14个集中连片贫困区、几千万贫困人口,解决这些地区贫困人口生存发展问题一直是当地党委政府的重点工作并且力行多年。尽管我国的贫困人口在逐年下降,但是在连片贫困区,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贫困发生率还没有得到完全解决,贫困人口还是会产生,贫困问题还会存在,因此精准脱贫就成为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阶段。只有精准脱贫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没有农村贫困人口参与的小康,就不是真正的全面小康。习近平指出:“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是我们作出的庄严承诺。”[11]我们的全面小康,是全国人民共同享有的小康,这是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制度所决定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在于它的本质是要谋求所有人的富裕的生活;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其性质和根本宗旨也不允许中国有一部分人生活富足、一部分人生活贫困这种情况长期存在。为此,在扶贫工作处在攻坚拔寨阶段,党和政府都把所有精力放在精准脱贫上,目的就是为了让所有的贫困人口都能如期脱贫,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三)精准脱贫目标的实现标志着共同富裕的开始

精准脱贫只是让贫困人口解决了温饱问题。从我国扶贫标准线看,贫困人口是否脱贫,就要看他们的年人均纯收入是否超过2855元人民币。只要超过这个界限,就说明他们已经越过贫困线,过上了温饱不愁的生活,但距离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的富裕程度还有很大差距。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家庭资产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东部地区相比,刚刚摆脱贫困生活的人群,其家庭资产总和达到十万元以上的人家不少,但可用于生活消费的财物却不多。精准脱贫夯实共同富裕目标实现新基础。邓小平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三步走”发展战略;党的十五大提出了“新三步走”战略:“到建党100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下世纪中叶建国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精准脱贫行动只是使中国最终摆脱贫困,精准脱贫目标实现以后全国人民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也只是达到最低水平的共同富裕。虽然如此,但是它为我国在建国100周年实现现代化目标、真正达到共同富裕要求奠定了坚实的经济社会基础。因此,党和政府根据党的十八大提出“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的要求,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必须采取的途径,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有一个质的飞跃。

四、共同富裕思想指导精准脱贫实践的经验和启示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共同富裕

尽管共同富裕是人类共同的追求和梦想,但只有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才能真正实现这个梦想。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开展扶贫攻坚行动的经验告诉我们:首先,共同富裕实现过程是一个相当漫长的时期,没有坚定的信念和信心是不可能坚持到底的。只有不谋私利的中国共产党本着为民谋利的出发点,才能做到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着这个初衷。其次,共同富裕的内容不仅仅包括物质财富创造,还包括精神财富创造,只有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中国共产党和以实现全社会共同富裕为根本目的的社会主义,才能充分考虑和满足人民的利益和需要。再次,共同富裕是全社会所有人的事情,享受共同富裕成果的也是全社会的所有人,因此它的实现也是依靠全社会所有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有能力号召全中国人参与共同富裕的实践,才能号召人们为实现共同富裕无偿奉献自己的能力和热情。最后共同富裕实现非常艰难,在碰到难题时有时需要倾尽全国、全社会之力来解决。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有能力、有威望解决这种难题。

(二)实践活动是丰富和完善理论内容的关键

科学理论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在指导实践活动中不断地丰富和完善内容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如此,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之一的邓小平理论也是如此。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提出后,在实践中如何实现由“温饱”到“小康”的具体目标,如何从理论指导到扶贫政策制定、各种方法的选择、具体措施途径的落实等等,都是在实践中不断总结而一步步丰富完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邓小平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过程中,除了能够吸取苏联和毛泽东时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教训以外,没有前人成功经验可以借鉴,一切只能依靠不断总结实践经验来判断方向和途径的正确性。而且,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实践,是从摆脱贫困开始的,当时的中国社会生产力低下、拥有几亿贫困人口,谁都无法预料实践的结果是成功或者是失败,一切行动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所以,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能够在几十年的实践中坚持下来,并夺取一个又一个阶段性胜利,完全是实践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完善理论内容,一步步坚定朝向既定目标的结果。

(三)实践需要是推动理论发展的首要条件

一个思想、一种理论提出后,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由它是否符合社会实践需要来决定。如果符合社会实践的需要,对社会实践起到科学的指导作用,就会在实践中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反之,如果不符合社会实践的需要,对社会实践没有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就会遭到社会实践的否定和抛弃,也就不可能得到发展。正是为了摆脱贫穷、实现共同富裕的实践需要,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推动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不断向前发展。

在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设想中,未来社会是一个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个人消费品实行按需分配,每个人都形成自觉而乐意为他人、集体和社会服务和奉献的高尚品德,从而使整个社会形成了和谐友爱的人际关系。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提出后,在最初的实践中,为了尽快解决温饱,我们注重经济发展,追求国民生产总值翻番;后来,为了巩固党的领导、维护社会稳定,我们党又提出要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再后来经济快速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为了能够可持续发展,又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坚持绿色发展理念。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共同富裕实现要极大丰富社会物质财富的观点,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中所没有的关于精神文明建设内容,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又为共同富裕思想增加了新的内容。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70.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221.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22.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6]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7]李忠杰.邓小平理论全书:上卷[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844.

[8]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年)实施评估报告(2016年国务院发布)[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6/0614/c1001-28443785.html.

[9]李克强.2017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EB/OL].https://baike.so.com/doc/24233475-25025401.html.

[10]陈毅忠.百色市“十三五”期间通过“八个一批”形式完成精准扶贫目标[EB/OL].http://www.gxmw.gov.cn/sxxx/BT/14136.html.

[11]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EB/OL].http://news.12371.cn/2017/02/22/ARTI1487757539012531.shtml.

猜你喜欢
恩格斯共同富裕贫困人口
共同富裕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察与预见
隐形贫困人口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要让贫困人口真正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