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论述

2018-01-22 17:32刘良军
桂海论丛 2018年1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特色时代

□ 刘良军

(中共荆门市委党校,湖北 荆门 448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1]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必将引发深远的现实、历史、实践和世界意义,我们必须全面深入理解这一重大政治论断的时代内涵,全面把握其中蕴含的深邃哲理,进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不懈怠、永不停滞,勤于奋斗、勇于抗争,执着开拓、锐意进取,接力书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愈加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独特的政治制度优势,彰显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

一、新时代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站到了新的历史方位

毛泽东说过,主义譬如一面旗帜,旗帜立起来了,大家才知所趋附,有所指望。邓小平在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路,将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和我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此为标志,一直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便成为我们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所作政治报告的一条主线,成为新时期我们党和国家一以贯之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成为引领、激励当代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的鲜明旗帜。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正是由于高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矢志不渝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近40年来,尤其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英明、坚强、科学领导下,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并不断推进一系列重大理论、实践、制度、文化创新,以及其他社会主义建设相关方面的体制机制创新,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越来越被证明其既不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早期预想社会主义模式的“母版”,当然也不是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翻版”“改版”,而是专属于中国、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原版”“独版”。

巩固建设、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必然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努力、持续拼搏、永续奋斗。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为人民谋幸福、为国家谋富强、为民族谋复兴,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攻坚克难,筚路蓝缕、锐意进取,既统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又协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2],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并由此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使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一言以蔽之,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比以往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国梦,也更加有信心、有能力实现中国梦。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处于新的历史方位,一个至关重要的判断点,还在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理论上的伟大创新,并以这种理论创新持之以恒地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华大地的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其他各领域各方面创新。尤其面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我们党坚持以无私无畏的政治勇气、积极主动的政治责任和政治担当,先后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事关全局的重大方针政策,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举措,有力地推进了一系列重大工作,并由此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保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3]。仅以经济建设领域为例,从改革开放初期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反复强调“发展是硬道理”,到提出“发展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第一要务”、要求“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再到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提出新发展理念,要求遵循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遵循社会规律,实现包容性发展;遵循经济规律,实现可持续发展,等等。完全可以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从实践中作出新拓展,从理论上作出新总结、新归纳、新概括,不断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和增强“四个自信”,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活力,开辟新境界、呈现新格局。

总起来讲,当前党和国家的事业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成就,发生了深层次、根本性的历史变革,由此史无前例地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历史方位,迎来了一个新时代。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富有重大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旗帜鲜明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我们中华民族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逐渐走出久经磨难、倍受凌辱、积贫积弱的痛苦境地,终于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巨大历史性飞跃,迎来了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行稳致远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日新月异、蒸蒸日上,焕发出强大生机和活力,进而在世界上独一无二、高高地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繁荣发展,拓展、丰富了发展中国家实现本国现代化的路径,进而给世界上那些既渴盼摆脱落后、加快发展,又希望竭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换言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更好解决人类面临的普遍问题,贡献了来自中国的独特思想、理念、智慧和方案[4]。因此,上述三个“意味着”,既昭示我们党拥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自豪自信,又深刻揭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所体现出来的现实意义、历史意义和世界意义。

第一,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符合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逻辑。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以及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是摆在中华民族面前两大不能回避、必须应对的艰巨繁重任务。回首历史,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先后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中华民族站起来了,让世界不可小觑;由邓小平带领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探索与开辟,江泽民、胡锦涛先后带领第三代、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继续推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启了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新征程,让民族自豪、令世界瞩目。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有力领导下,中华民族更是在站起来、富起来的基础上不断强大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发力、全面进步,推动中华民族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因此,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重大历史成就为中华民族强起来奠定重要物质基础,这种强起来的飞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特征体现。同时,中华民族由站起来、富起来,继而强起来,其愈发验证这样一个历史逻辑: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是必定必然的,中国共产党毅然决然地选择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完全正确的;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要求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走“老路”、拒绝“邪路”,永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康庄大道的光明之路。

第二,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阐释科学社会主义的现实发展逻辑。无论是20世纪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论,还是党的十八大提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政治优势,都高高地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一方面,我们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沿用、遵循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理,又开拓、创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逻辑;另一方面,通过将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理与不同时期中国时代特征、具体国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迎来了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繁荣昌盛。尤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总结30年多年的改革开放实践经验,深刻分析世情、国情、党情,因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自信昂扬的精神状态和持之以恒的奋斗姿态,自觉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使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呈现出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并不断开创新境界。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不断劈波斩浪、开拓前进,就在于其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依据中国国情、立足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今天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胜利,说明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深化了对执政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说明马克思恩格斯阐明的科学社会主义原理不仅没有落伍、过时,反而历久弥新,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彰显了现代化道路的中国逻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不能要求有着各自独特文化传统、相异历史遭遇、不同现实国情的国家,都一律向同一个标准看齐、采用同一种发展模式。然而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特别是作为一种发展中国家怎样实施后发赶超战略、加快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固然有其自身发展特殊性、民族实践性、不可复制性,但其发展过程中又体现出一般规律性、普遍适用性。换言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要阐释、回答和解决的问题,也是当今世界上一些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极其关心关注的问题。譬如怎样既加快发展、后来居上,又不跟在人家屁股后面亦步亦趋、照猫画虎,而是保持自身民族独立性等等。正是从这个角度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今天创造的辉煌历史成就,也在一定程度上观照着世界上那些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怎样发展、如何现代化的问题。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倡导并积极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欢迎世界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愿意与之分享中国现代化的经验、智慧、成果和机遇等等,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世界上的影响进一步提升,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参考、拓宽了思路。事实上,随着中国的崛起壮大,国际社会也日益期待听到中国声音、中国主张,汲取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更需要中国。因此,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把中国经验总结好、提炼好,就能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方案、思路和办法。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丰富内涵

昨天是今天的历史,明天是今天的延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个时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专门划定一个独特的时代,并非历史的终结,相反其为未来标定方向、标注方位,更有利于拓展历史,给了人们以无限想象的空间、以尽情发挥的可能。具体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主要有如下三大层面的丰富内涵:

第一,“五个是”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更富时代色彩,要求紧紧抓住这个美好时代,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不断书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其一,这个新时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奋力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时代。尽管今天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论对世界贡献也好,还是人民群众获得感与幸福感大大提升也好,成就喜人,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必须清醒认识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不足,迫切需要创新激发动力,将创新驱动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位置;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情形依然存在,必须贯彻落实协调发展理念,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以避免“木桶效应”愈加显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坚持绿色发展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要求兼顾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进一步扩大开放、深化合作,实现双赢共赢多赢;顺应人民群众对于公平正义的需求,共享成为不得不面临的时代考题。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永远在路上,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其二,这个新时代,是决胜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乘势而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更是我们党作出的政治承诺,是人心所向、众志成城的共同目标。而只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向着现代化强国意气风发、锐意进取。其三,这个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共同创造美好生活,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毋庸置疑,时至今日,城乡、区域、阶层等方面的差距仍然存在,人民群众过上富裕生活的强烈向往不曾减弱,要求时不我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让人民群众有获得感,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其四,这个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齐心协力,阔步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民族复兴,只有在新时代里让一切创新创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劳动、知识、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的源泉充分涌流,才能上下同欲者胜,让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更加挺拔的精神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五,这个新时代,是我国进一步向世界舞台中央靠拢、负责任地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作为世界发展的贡献者、全球进步的建设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大胸襟与宽广情怀,要求自身发展进步的同时,也必须“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第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显著标志,要求牢牢把握住这一主要矛盾,不断认识、适应、引领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由此,从过去落后的社会生产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之间的矛盾,嬗变到今天新的社会主要矛盾,说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都已经内在地发生变迁,要求审时度势,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实际上,自我们党2014年底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谋划我国经济工作的大逻辑”伊始,就说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开始渐进性演变、阶段性转化。比如,一方面,产能过剩,大量的商品与服务供过于求;另一方面,部分高端制造设备、精细化服务、定制型产品等,又严重地供不应求。造成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双方虽然都存在问题和不足,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却是集中地呈现于供给侧,要求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此,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产业政策要准、社会政策要托底,坚决打赢“三去一降一补”(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歼灭战,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说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切切实实发生变革,要求“世易时移,变法宜矣”,既有新认识,又有新举措。当然,我们更要看到今天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一方面是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与日俱增,呈现出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进而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而化解今天社会主要矛盾,只能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更加强调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总之,在某种程度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也是社会主要矛盾转变转化的倒逼使然,要求在新时代更加注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于更加美好生活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5]。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没有改变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早在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就曾指出,党的基本路线至少要管一百年。言下之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须经历上百年的时间。屈指算来,从1949年成立新中国,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实现,刚好是一百年,全都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仍然没有超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里“温饱、小康、基本现代化”三个时间段的不断向前推进。也就是说,党的十九大提出新时代的重大战略判断,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越来越接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后期阶段,越来越强大与发达。也正因为如此,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语重心长地告诫,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既然基本国情、国际地位都没有变,变的只能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变化,那么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我国发展的最大实际,改革开放以来所确立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也不能变。实践一再证明,我们党所确立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仅是我们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幸福线。其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坚持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四、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使命与首要任务

第一,新时代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意味着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国家富强。中国共产党90多年来砥砺奋进、执着进取,始终万变不离其宗,追求的就是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由此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无须赘言、不言而喻。然而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能守株待兔、唾手可得,更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指日可待,需要全党付出百倍努力,驰而不息、持之以恒,进行艰巨、艰难、艰苦的卓越斗争与抗争。其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需要进行伟大斗争。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指出,我们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应该看到,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笼罩之下,前行路上既有“黑天鹅”,也有“灰犀牛”,伟大斗争必然具有长期性、复杂性、严峻性、艰巨性,需要涉险滩、啃硬骨头,要求拿出刮骨疗毒的勇气、壮士断腕的决心,不怕一切困难,去争取所有的胜利。其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需要建设好伟大工程。工农兵学商,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历史与实践表明,只有搞好党的建设这个新的伟大工程,确保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中华民族复兴才能蹄急步稳、有条不紊,否则只能是空想、臆想。因此,要不断增强党的创新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升党的政治能力、执政能力和领导能力,切实加强党的建设,使我们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要坚持问题意识和目标导向,通过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使党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6]。其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需要推进伟大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被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是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实际的正确务实选择,其来之不易,既需要格外珍视、倍加珍惜,更要求坚定不移、忠贞不渝。

第二,新时代下中国共产党的首要与紧迫任务。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面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前最迫切、最紧要的任务,就是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早日开启实现社会主义基本现代化新征程,进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对此,党的十九大作出分析与判断,从党的十九大到党的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这个期间,我们党既要兑现承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继往开来、快马加鞭,接续步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吹响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冲锋号。因此,党的十九大提出分“两个阶段安排”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战略,即确保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换言之,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与时俱进作出的战略新安排,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运筹帷幄、决策千里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我们党锲而不舍、再接再厉,奋力书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目标追求。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恰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所言,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因此当务之急,就是全党要进一步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使上下同欲、左右同心,“军民团结如一人”。更进一步讲,人心齐,泰山移。中华民族是历经磨难、不屈不挠的伟大民族,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人民,中国共产党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伟大政党。唯有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沿着党的十九大指引的方向、作出的擘画、绘就的蓝图,戮力同心、众志成城,精准施策,就没有翻不过的山、没有趟不过的河,就一定能“直挂云帆济沧海”,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如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党的十九大文件汇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7:7.

[2]刘 江,张旭东,等.十九大报告的新思想新论断新提法新举措[N].解放军报,2017-10-19(4).

[3]王 琎,王斯敏,陈海波.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N].光明日报,2018-03-13(1).

[4]张 铁.沿着历史轴线,认识我们的新时代[N].人民日报,2017-10-19(4).

[5]白 龙.新使命,点燃奋斗的激情[N].人民日报,2017-10-21(4).

[6]房名名,周一青.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南,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N].宁夏日报,2017-10-20(4).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特色时代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中医的特色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完美的特色党建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