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尺寸之功做起

2018-01-22 15:04
党员干部之友 2018年4期
关键词:小事小节党员干部

2018年3月10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多积尺寸之功。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小事小节中有党性、有原则、有人格。要牢记“堤溃蚁孔,气泄针芒”的古训,坚持从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从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严以修身,正心明道,防微杜渐,时刻保持人民公仆本色。

多积尺寸之功,总书记的教诲耐人寻味,给人启迪。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细节决定成败,党员干部只有坚持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抓起,脚踏实地,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才能成为新时代的合格共产党员。

堤溃蚁孔 “小处不可随便”

民国时期大书法家于右任在西安任职时,发现有人在办公楼后的小花园里方便,于是就挥毫写了一张“不可随处小便”的警示条,张贴在墙上。于右任的字千金难求,有书法爱好者觊觎他的墨宝,便揭去字条进行剪裁、装裱,做成“小处不可随便”的条幅。于右任看后惊讶不已,拍案叫绝。原来难登大雅之堂的六个字,竟变成一句警世格言,一时传为佳话。

重小处、重细行、重小节,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的重要内容。无论是《中庸》中的“致广大而尽精微”,《老子》中的“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还是《韩非子》中的“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都在提醒我们,无论是为学、修身还是做事,都要注重小节,“小处不可随便”。

其实,“小处”不小,“小”中往往隐藏着“大”,正所谓,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事物的变化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的改变。俗语“巴豆虽小坏肠胃,酒杯不深淹死人”,揭示的就是这个道理。有个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个人偷拿了邻居家的一根针被告官,法官在量刑时却定了与一位偷牛贼同样的罪。小偷很不服气,嚷嚷着问法官:“为什么我偷了区区一根针,却判得与偷牛一样重?”盗牛者对他说:“不要嚷了,我当初就是从拿别人一根针开始的。”从偷一根针到偷一头牛,一点点放纵自己,胃口越来越大、错误越犯越重,最终一步步滑向犯罪的深渊、不可自拔。这个故事告诫人们,加强自身修养、防止腐化变质,必须守住小节,防微杜渐。

道自微而生,祸自微而成。小事小节,往往因其小而容易被人忽略。个别党员干部甚至认为,要干大事就得不拘小节,只要在大原则上不出错,平时那些小节没必要细究。殊不知,这种观念是极其危险的。一些党员干部蜕化变质,一步步陷入违纪违法的泥潭,往往就是从一些看似小事小节的地方起步,在推杯换盏中放松了警惕,在小恩小惠面前丢掉了原则,在轻歌曼舞中丧失了人格,像温水中的青蛙,在不知不觉中陷于困境,等到发现水温过高,已经跳不出来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常拘小节、经常对照党章党规照镜子、正衣冠,慎独慎微,时刻警省自己,防微杜渐,加强自身修养,从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

欲成大事 必先做好小事

东汉时期,有一名少年名叫陈蕃,他自命不凡,一心只想干大事业。一天,其友薛勤来访,见他独居的院内脏乱不堪,便对他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陈蕃答道:“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无言以对,遂改之,后有所成。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再大的事情,都是由一个个小的事情和细节组成的。列宁曾讲:“要成就一件大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鲁迅曾说:“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来的。”这些朴实的话语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天下大事,始于小事;小事不做,大事难成。

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给自己立下了一个铁的纪律:“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其中一条,就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红军战士行军打仗,夜宿借了老百姓的门板做床铺,第二天清晨出发前,无论多么紧急,都必须把卫生打扫好,把门板安装好,否则就要受到严厉的处分。从党的最高领导人到普通战士,都严格遵守纪律,始终保持了良好的风气。正是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这样一件件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做起,严纪律明要求,中国共产党才凝聚起了亿万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革命的最终胜利;才依靠星星之火引发燎原之势,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成为今天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大国的执政党。

无论工作还是生活,都是由很多小的事情构成的,而有些人却往往倾心于远大的理想和宏伟的目标,口中讲的是“大格局”,心里想的是“大事业”,对微小的事物不屑一顾。结果小事不愿干,大事干不了。世上无小事,只有甘于从平凡的小事做起,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才能不断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一代伟人周恩来在注重细节小事方面,为我们树立了榜样。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这样评价他:“对于周恩来来说,任何大事都是从注意小事、注意细节入手的,他的所作所为都是围绕这一观点进行的。他既能亲自照料每棵树,也能够看到整片森林。”周总理最容不得“大概”“也许”“可能”“差不多”这一类的字眼。有一次,北京饭店举行涉外宴会,周总理问工作人员:“今晚的饺子是什么馅儿的?”一位工作人员答道:“好像是三鲜馅吧。”周总理皱皱眉头,严肃地追问:“什么叫好像?究竟是还是不是?客人中如果有人对海鲜过敏,出了问题谁负责?”很多时候,事情的成败就取决于一件件小事。只有认真对待每一件小事,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最大价值。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想在事业上有一番作为,必须从基层做起,从点滴做起,只有把一件件小事做实、做好,才能为将来干大事打下坚实的基础。

积尺寸之功 修为政之德

习近平总书记在《之江新语》中写道:“于细微处见精神,于细微处也见品德。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能够反映人品,反映作风。小事小节中有党性,有原则,有人格。”

细微之处见真章。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从中可以反映出党员干部的党性和道德修养;小事小节也是一块试金石,人民群众评价干部的品行,常常就是从看得见、摸得着的一件件小事来判断的。一代伟人毛泽东一件睡衣穿了20年,补了73个补丁,直到最后实在没法再补了,才同意让它光荣“退役”;周恩来总理吃完饭后,总会夹起一片菜叶把碗底抹一抹,把饭汤吃干净,最后再把菜叶吃掉;“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公私分明,因孩子看戏没买票而对全家进行批评教育;“为民书记”郑培民在突发心肌梗死被送往医院的路上,还在叮嘱司机“别闯红灯”……小事小节于细微之处展示人的品格和修养,也是我们共产党人人格魅力之所在。

厚立从政之德,就要多积尺寸之功。良好的从政之德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不懈锤炼的结果。小事小节正是锤炼政德的最好平台。作为党员干部,要在思想上时刻警醒,始终绷紧“小事小节不能小视”这根弦,做到真抓实干从“小事”做起,力戒浮躁的心态,稳得住心神、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信念,注重自身能力的集聚和积淀,以厚实的基础谋求长久的发展;做到服务群众从“小处”入手,从群众生产生活的细微处着想,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实实在在为群众解决最迫切的困难和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把群众的事情办实、办好、办细;做到清正廉洁从“小节”严起,慎言行、克大意、防疏忽,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常怀敬畏之心,始终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经受住各种诱惑的考验。只有守好小事小节,党员干部才能在群众中起到表率作用,才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工作,才能在事业上得心应手。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党员干部修身修为,不是一日之功,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久久为功。积尺寸之功,是实干者的真实写照,也是为民者的初心之鉴。党员干部当以尺寸之功的韧劲将党和国家的事业不断推向辉煌,以尺寸之功的实干精神践行对人民群众的承诺,当沙粒聚成高塔,繁花拥成锦簇,细流汇成江河,我们的民族也就有了最美的希望。

猜你喜欢
小事小节党员干部
党员干部新书架
羌族萨朗舞歌巴茸的音乐分析
——以羌族舞歌《叶忍》为例
快把我哥带走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德沃夏克
——《幽默曲》赏析
关于快乐这件小事
每一件小事都又烦又重要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小事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