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小平
在日前召开的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进政务公开、党务公开,加快推进电子政务,构建全流程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更好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的问题。早在两年前召开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习总书记就指出,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这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7亿网民的真诚关切,也是信息化时代对群众路线提出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坚持把网络理政作为必修课,充分运用互联网这一同群众交流沟通的新平台,使网络成为了解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途径,发扬民主、接受监督的新渠道。可以说,干部从网上尝到了甜头,群众从网上得到了实惠。网络已经成为新媒体时代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新纽带”,成为密切联系党和群众的“网上高速公路”。
但毋庸讳言,现实中一些领导干部不想走、不会走、不敢走“网上群众路线”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漠视网上民情而反应迟钝,贻误引导和处置良机,导致“被解读”“被表达”,“小事情”演化为“大事件”;有的对群众反映的问题,答复态度僵硬、语焉不详,诸如用“已阅”“已收悉”等官话套话敷衍搪塞;有的依赖家长式宣传“我说你做”,与被宣传者缺乏互动,无法感知其想法和建议,等等,被群众称为“网上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不仅影响办事效率,还伤害群众感情,破坏党和政府形象。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环境和人们的思想行为,网络不仅成为人们普遍运用的生产生活平台,也成为群众思想和观点交换的舆论场。网络时代,群众就是网民,网民就是群众。网上的民意,虽然不代表所有民意,却是了解社情民意的一个重要渠道。网上群众工作,虽然不能代替现实中的群众工作,却是做好群众工作的一个重要路径。新时代,如何加强网上正面宣传,引导网民理性发表见解、表达诉求,及时有效疏导和化解网络情绪,成为考验党群关系的又一块试金石;运用网络了解民意、开展工作,成为领导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基本功,也是衡量领导干部治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方面。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领导干部走好“网上群众路线”,首先要走进网络,做到常态化触网、经常性在线、主动性发声。多触网,就是要把上网看看、论坛转转作为自媒体时代下了解群众、贴近群众的新途径,让互联网成为发扬民主、接受监督的新渠道。常在线,就是要利用好网络问政平台,积极回应群众诉求,使群众的利益关切说了有人听、听了有人办、办了有反馈、反馈后有评议。敢发声,就是要对不了解情况的及时宣传,对有模糊认识的及时廓清,对怀怨气怨言的及时化解,对持错误看法的及时引导和纠正。
相较于传统媒体,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创新、快速革新的行业。领导干部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必须提高媒介素养和治理能力,克服“本领恐慌”。领导干部要主动适应信息化要求、强化互联网思维,不断提高对互联网规律的把握能力、对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对信息化发展的驾驭能力、对网络安全的保障能力。尤其要增强同新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做到懂网民心理、会网络语言、有为民情怀,善于运用新媒体宣讲政策主张、了解社情民意、发现矛盾问题、引导社会情绪、动员人民群众、推动实际工作。
无论是通过深入田间地头“面对面”,还是通过网络媒介“键对键”,其收集社情民意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与群众做到“心连心”。了解社情民意只是前提,只是提供了努力和奋斗的方向、标靶。体念群众冷暖困苦,用实干为民排忧解困,增进群众获得感才是根本。事实表明,不善于用网络与群众沟通交流当然不行,但网上交流了、收集了意见建议,矛盾不化解、困难不解决,言行不一或说了不做,躲在网上不下来,就更令群众反感,丧失宝贵的民意信任。只有把“网上群众路线”与网下群众路线有机结合起来,善用网络、用好网络,既善于到网上听民意,又敢于在网下抓实干,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地做好群众工作,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网上群众路线”才能走得更稳、更实、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