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威海市委组织部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推进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扩大党组织覆盖面。近年来,威海市按照“健全组织、扩大覆盖、发挥作用、服务发展”的思路,实施“四抓四促四强”工作法,推动非公企业党建与发展互促共赢。
抓组建促覆盖,强组织建设。在单独建、联合建基础上,探索“六种模式”,提高组建质量。依托行业协会抓组建,针对文化产业、科技服务业等行业发展迅速的实际,建立了18个行业(协会)党委,管理党组织310多个。依托产业园区抓组建,针对碳纤维、医疗产业等园区企业比较集中、管理主体明确的实际,依托产业园区建立了14个党委(总支),覆盖企业1200多家。依托镇街商会抓组建,针对镇街企业规模较小、党员较少的特点,在镇街成立商会,并依托商会成立了50个镇街商会党委,覆盖企业1600多家。依托龙头企业抓组建,对电子信息等产业关联度比较强的企业,依托龙头骨干企业建立党组织,带动产业链上其他企业建立党组织。如,依托惠普数码打印机公司,成立产业联盟党委,带动40多个协作厂家建立了党组织,实现“党建凝聚力量、产业集聚发展”。依托市场楼宇抓组建,针对市场楼宇发展较快、党员管理相对松散的实际,依托工商部门成立个体私营企业党委,指导建立了17个商贸市场(楼宇)党组织,管理业户4万多户。依托孵化器抓组建,依托各类创业孵化器,推行“同步筹建、同步孵化”模式,实现“党建工作联抓、企业发展联谋、和谐企业联创、活动场所联建、文化活动联谊”。目前,党组织覆盖率达88%。
抓规范促提升,强机制建设。建立健全“三项机制”,推动工作规范提升。健全领导保障机制,条上,依托市、区(市)组织部成立“两新”工委,吸收20多个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块上,镇街成立综合党委,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两新”工委具体落实、职能部门和综合党委分工负责、联手齐抓的领导体制。健全标准引领机制,出台《非公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标准》,从党组织设置、党员队伍建设、工作运行机制等方面,明确具体标准30条,以标准化引领规范化建设;实施“红色引擎”工程,评选市级示范点64个,以点带面促进整体晋位升级。健全工作保障机制,在全省率先落实党建工作经费税前列支制度,中组部刊发了相关经验做法;建成区域性党群服务中心62处,搭建服务发展和智慧党建平台,实现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融合统一。
抓管理促提高,强队伍建设。将骨干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来抓,实施“三项工程”,提升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实施“党建之星”工程,建强企业出资人队伍,实行“教育触动、服务感动、创争推动、激励促动”的“四轮驱动”模式,实施“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年轻干部双百计划”,开展“国际英才创新创业大会”等活动,将出资人支持党建情况,作为评先选优、政治安排的重要条件,增强对党的政治认同。实施“红色CEO”工程,建强党组织书记队伍,坚持选优配强,提倡董事长(总经理)、党组织书记“一人兼”和高管层与党组织成员“交叉任职”,采取强化培训、激励保障、督导考核等方式,引导党组织书记争创“红色CEO”。实施“红领”工程,建强党建指导员队伍,先后从发改、国土等职能部门选派1900多名党员干部担任,引导其当好党建工作的“指导员”、经营发展的“服务员”、和谐稳定的“协调员”。
抓载体促发展,强作用发挥。发挥“四个作用”,以党建“软实力”催生企业发展“硬实力”。助推企业转型发展,建立党组织参与重大事项决策机制,开展“双强六好”党组织创建活动,实施党员干部分包重点工程、党员带头认领攻关项目等,为企业新旧动能转换当参谋、做表率。引领先进企业文化,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引领职工凝聚共识、诚信执业、共谋发展,使文化成为企业健康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党管人才理念,实施“威海英才计划”“党员人才双培工程”等。同时,积极帮助企业物色、储备、培养人才,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创新激励机制等,吸引了大批优秀人才向企业集聚。目前,已有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3人,省泰山人才96人。引领和谐企业建设,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作为党组织践行为民服务宗旨的具体行动,引导企业规范劳动合同,建立集体协商工资制度、职工工资逐年增长机制,真情为职工排忧解难,并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履行社会责任,已向社会捐款3.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