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东方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南调查规划设计院,长沙 410014)
林业产业是人与自然之间相互联系的桥梁。林业产业的发展,在保护森林资源、保护人们赖以生活的环境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受政策推进和市场需求增大等多种因素影响,芒康县的林业产业规模在逐步扩大,结构也处于不断的调整当中。
芒康县位于西藏东部、横断山脉北段。该地区山高坡陡,坡度大多为35~40°,土层较薄,土壤肥力低、质地松散、渗透性强、蓄水能力差、水土流失严重,土壤侵蚀潜在危险等级高,雨季常见滑坡与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森林覆盖率低且分布极不均匀,植被极易受到冲刷和破坏,这种脆弱的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林业产业的发展。
芒康县的县域社会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基础设施较为薄弱,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步发展,对交通、资源等方面的需求显著增大,给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带来相当大的压力;同时,芒康县野生动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野生动物种群的迅速增长,会逐渐突出野生动物栖息地活动地保护与林下资源开发利用的矛盾。
交通方面,芒康县境内有国道350 km,县乡道620 km,基础道路建设一直在进行,交通条件也在逐步的改善当中,但远没有达到和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交通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林业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资金方面,2016年全县财政收入仅10013万元[8],地方财力有限,且对林业建设的投入不多,限制了林业产业的发展;人才方面,芒康县林业技术人才匮乏,全县林业专业技术人才不足10人,且当地的科技水平较低,导致了技术力量和必要科技的投入不足;政策方面,林业法规不健全,地方配套的林业法规制度不够完善,个别地方还存在林业机构不健全的情况,森林资源保护难度大。
目前芒康县林业产业发展和资源开发利用比较粗放,县内仅有芒康县绿野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一家上规模的林产品加工企业,且由于电力、煤炭、油气等能源供应保障不足,导致加工产量受限。同时,由于县内人口不多,对于林产品的需求量不高且较为分散,林产品很少通过加工包装,而是普遍以初级产品的形式呈现,林业产业的规模效益和经济价值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和体现[2]。
芒康县林业产业规模扩大得益于市场和政策两方面的机遇,这两方面的机遇促使产业规模在近年来一直快速发展,且保持着强劲势头。
市场方面,随着国家整体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对于森林资源、环境资源、旅游和休闲资源、林产品等需求都在不断的增长中。休闲旅游、花卉苗木、绿色食品、保健品等需求增长势头强劲,市场前景广阔。林业产业的初步发展给林农和从业人员带来了持续增长的收入,同时也提高了行业社会影响力,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与交流。
政策方面,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脱贫攻坚战略背景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和规范林业发展的重大政策措施,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集体林权制度的意见》《中央财政林业补助资金管理办法》《中国银监会国家林业局关于林权抵押贷款的实施意见》《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快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的意见》及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林业改革发展的意见》等,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为芒康县充分开发利用集体商品林,壮大发展林业产业,提供了发展机遇和政策支撑。
根据《芒康县“十三五”国土绿化建设规划》相关内容,芒康县“十三五”期间林业产业建设项目主要包括经济林种植、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产品加工、生态旅游等。从经济林种植业来看,芒康县已经具有0.1067万hm2的经济林规模,包括核桃、苹果、蜜橘、花椒、桃子等经济树种,在这个基础上需进一步扩大规模和培育优质品种,并考虑不同地域的差异性和种植品种的差异性,选择引种成功的名特优品种和具有当地特色的乡土品种,重点培育市场潜力较好的品种。同时,围绕其中的一个品种,开发出一系列的产品,例如徐中乡、如美镇等乡镇推广的核桃,不但可以生产鲜核桃加工成干果或果仁,也可以加工为核桃乳饮料等。林下种植业主要包含林下蔬果、林下药材、林下菌类等,每个类型都不只是单一的发展结构,如宗西乡推广的林下种植药材,不但生产初级药材,还加工成成品药材及保健品等。林下养殖与林产品加工业也是同样,不但生产初级产品,也可带动禽畜加工业和林产品深加工业态,这就形成了林业产业链的不断延伸和产品类型的丰富多样。在这些产业形式中,除了传统的产业类型外,种苗花卉培育观赏、森林生态旅游等新兴产业也迅速崛起,逐渐成为了林业产业发展的新亮点。以森林生态旅游为例,芒康县充分发挥红拉山(芒康滇金丝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莽措湖等旅游资源优势,合理利用森林生态系统多重功能,加快推进县内生态旅游业建设,初步形成了一批旅游热点线路和一定规模的旅游服务功能。如国道318线、国道214线、千年盐田、上盐井摩崖雕塑、曲孜卡温泉及众多生态休闲农家乐等,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积极拓展生态旅游,已成为国内闻名的生态旅游线路,2016年全县旅游收入实现7 159万元,同比增长10 %[8]。由此看来,市场环境和社会生活中已经渗透了多种类型的林产品,林业产业的内涵不再单一。
芒康县立足于当地的自然资源和经济条件,加快林业产业布局和建设,积极发展适合自身优势的特色林业产业,大力实施特色林产业品牌战略,依托“雪域高原”和“高山净土”的资源优势,打造西藏特有品牌,树立高原特色品牌,着力提高林产品附加值,增强竞争优势,先后推出了康巴蜜橘、芒康花椒、高山当归、高山松茸、高原蜂蜜等一系列高原特色林产品,使具有民族区域特色的林产品逐步打入广大的农产品市场。为了配合生态旅游发展,充分展示以“雪山、草地、森林、峡谷、民俗” 为特色的旅游景观资源、达到游客“进的来、留得住、玩的爽”的目标,芒康县在不断改善旅游基础设施的同时,还结合小城镇建设加快旅途游憩点建设,通过优化景观配置,在毗邻城镇的地区建设以生态科普、生态休闲为主题的城郊(镇)主题公园,在弘扬森林文化、宣传普及生态知识,改善城镇居民休闲娱乐环境,为周边居民亲近自然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为过往游客提供了中途休息、调整及同当地居民零距离接触交流的机会。这些依靠当地环境和资源优势,打造的特色品牌和生态小景观,不但是生态建设和旅游资源的有力补充,同时也极大的展示了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对于壮大特色经济和发展特色旅游,促进文化交流和促进民族融合也具有重要意义。
芒康县林业产业的逐步规模化发展,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林产品,使市场上林产品的品种更为丰富,产品结构更为合理,消费者的选择余地更为多元;同时,经济林种植、林下种植养殖、生态旅游等产业发展也给当地农牧民带来更多参与生态建设的机会。一方面通过参与生态建设,提高了农牧民爱绿护绿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另一方面通过从事林业生产或参与务工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入,这不但减轻了环境保护压力,还带动了农牧民脱贫增收,对于地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都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例如徐中乡组织238户贫困户种植核桃,三年后即可挂果,年毛利润可达182.4万元,除去相关成本后,可实现每户每年增收7600元,有力的助推了扶贫攻坚战略实。因此,林业产业的发展,不但有利于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同时也是推动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3]。
林业产业作为一项基础产业,具有生产周期长,经营风险大等特点,因此资金投入量大且回收时间长,资金收益跨度大,不确定因素较多。林业产业的建设资金,一方面来自于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工程建设投入或补贴补助;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出台相关支持政策鼓励以贷款、合作经营、林权流转、资源入股、招商引资等形式,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林业产业[4],使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林业产业建设,并从产业发展中获得收益,从而解决资金的来源问题。人才方面,建议对林业职工和林农进行专业、系统的技术培训,提高林业产业从业者的整体素质和劳动技能,使林业产业队伍逐步实现专业化和职业化。同时,完善人才使用和激励机制,鼓励支持林业科技人员开展有偿科技承包和技术咨询服务;建立和完善林业科技推广网络与服务体系,组织科技攻关,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争取在乡土良种、新品种培育等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对在林业科研、成果转化、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林业科技工作者给予表彰奖励,充分调动林业科技人员投身林业产业的积极性,通过提高林业科技含量来促进和推动林业产业发展。
《芒康县“十三五”国土绿化建设规划》相关内容显示,芒康县党委政府已经对当地环境优势和资源优势有了充分的认识并作出了较为全面的谋划,“十三五”将从资源培育、品牌培育、市场推介、产值壮大等多个环节来全力推动林业产业建设。在生产经营方面,要坚持集约化经营,改变粗放经营的模式,注重规模效益,避免林业产业由于发展规模小,地域分散等对产品运输、加工方面形成制约,出现生产成本高,收益率低的状况。同时,积极鼓励和扶持林业产业龙头企业,提高龙头企业的辐射能力,推动林业产业规模化发展[5]。
全县重点扶持扩建芒康县绿野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促使其经过精细加工的獐子菌、青杠木耳、松茸、花椒粉等系列野山珍林产品做大做强,充分利用其高原无污染品牌优势,占领藏东南一带市场,并向四川、云南等周边省份辐射;同时,继续支持扶持小微型林产品生产和加工企业,并通过加强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个体、经纪人等培养,提高其规模组织、信息获取、田头贮藏和产品直销的能力,提高林产品生产运销的规模化、专业化和组织化程度,发展“林—超”对接、“林—批”对接等市场模式,促进“订单林产业”发展,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从而实现林业产业产值的持续增加。
林业第一产业即传统意义上的林业种植业,其产量是以当年林木生长蓄积量来衡量[6];第二产业主要指制材、家具、地板等木材生产加工业;第三产业则是指森林旅游业、林下资源利用和多种经营等产业。芒康县作为天保工程县和藏东南重要的公益林区,其第二产业受限于木材采伐,基本没有发展空间,受限于交通因素和技术因素,也不可能开展来料加工等。第一产业主要围绕高原生态屏障建设和天保工程建设开展造林绿化工作,其中部分气候条件有利地区可开展经济林种植等。目前,芒康县林业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占比较大,第三产业比重不高,市场上林产品的科技含量普遍不高,通过深加工的林产品品种不多,林业产业的整体结构不够合理。而丰富的森林资源和旅游资源以及日益改善的交通条件和逐步完善的市场环境正适合大力发展林业第三产业,这也符合芒康县政府确定的“十三五”整体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尤其是林业第三产业可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开发利用生态资源,是一项绿色产业、低碳产业,环保产业,也是国家政策鼓励大力发展的新兴产业。因此,需进一步调整林业产业结构,以市场为导向,做实第一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县内林业产业结构进一步趋向合理,促进全县林业产业健康合理发展。
“十三五”期间,芒康县将按照西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统一安排,根据《西藏自治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的要求,在全县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有利于林业生产力的解放与发展[7],在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推动作用的基础上,能够充分激发农牧民的生产热情,同时调动社会资本发展林业产业的积极性,使得多种生产要素迅速向林业方向聚集,带动林业产业发展。这一改革政策的落实,将极大的释放改革红利和激发林业生产活力,有助于盘活芒康县集体林地林木资源,加快林业产业建设,促进林业产业结构调整,最终实现绿色发展、绿色惠民的目标。
按照 “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林地经营权”的总体改革思路,集体林经营户可在不改变林地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采取转包、出租、入股等方式流转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也可引进外来资本投资林业,依法开发利用林地林木,实现规模化和市场化经营。虽然传统林业生产周期较长,但在改革红利的刺激下,林业产业的外延将不断延伸,产业链也将不断延长,产业结构将不断调整和优化,更多的就业岗位得以开发,农牧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显著提高,依靠林业产业也可实现增收致富。同时,改革政策的实施,也给农牧民带来消费结构和消费观念的改变,使农牧民更加清晰的认识到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保护好森林资源,才可实现可持续经营和实现森林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的有机统一,这些都将为芒康县林业产业进一步发展带来结构性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