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美丽西藏,扎实做好林业工作

2018-01-22 12:22普布顿珠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18年4期
关键词:保护区造林西藏

普布顿珠

(西藏自治区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拉萨 850000)

2017年10月1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这个新的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扬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全新的视野对新时代规律进行认识和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前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坚持和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推进国土绿化,建设美丽西藏,使西藏自治区和全国各族人民一起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1 西藏生态文明建设新变革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中国共产党西藏自治区八届三次全会提出:全面落实好党的十八精神,坚定不移加强生态保护,着力建设美丽西藏。生态文明的观念日益深入西藏自治区各族人民心中,自治区的生态文明制度逐步健全,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全面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考核奖惩机制不断完善。

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提出“中国明确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从各方面,深入阐述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意义、方针、方法、举措,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态文明观,为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西藏自治区全体党员统一思想和行动,全面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理念,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自觉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确保西藏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等生态文明理念已经成西藏自治区全体党员、全体人民的最大共识。

早在2006年,西藏自治区就编制了《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2008—2030)》;2014年为加快西藏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步伐,巩固和提高造林绿化成果,编制了《西藏“两江四河”流域造林绿化工程规划(2014—2030)》。十八大以来,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加快实施步伐,“两江四河”流域造林绿化工程也得到了全面推进。西藏自治区以各项林业工程建设为依托,通过实施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防沙治沙、退耕还林等措施,实现了森林面积、蓄积双增长,森林资源总量持续增加,森林覆盖率进一步提升;同时江河源头、湖泊、湿地、天然林、生物多样性等得到有效保护,确保了“世界上最后一方净土”天蓝地绿水清。

2 建设美丽西藏的总体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方略,并提出: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开展国土绿化、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扩大退耕还林还草,进一步明确了建设美丽中国的总体要求。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态文明观,《中国共产党西藏自治区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吴英杰书记提出“坚定不移建设美丽西藏,我们要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保护好雪域高原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

首先是改变观念,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的理念,从思想认识上,从根本上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有很多历史经验教训值得我们深刻铭记,如: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洛杉矶烟雾事件、日本水俣事件、日本米糠油事件等。以上例子证明了不尊重自然规律,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必须把握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其次是把生态文明建设落到实处,加强生态工程建设。如: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防沙治沙、退耕还林、森林抚育等。

最后是强化生态保护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生态文明建设,营造人人关心生态、人人支持生态、人人爱护生态的浓厚氛围。

3 林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在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西藏林业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现有工作存在诸多不足和问题,西藏林业工作任重而道远。

3.1 缺乏系统性的顶层设计

近年来,西藏自治区开展了一系列的工程项目,如生态安全屏障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防沙治沙工程、重点区域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两江四河”流域造林绿化工程、森林抚育工程、天然林停伐、退耕还林工程、国土绿化等,对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社会发展和促进民族团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各项工程均为离散型的资金补助项目,项目之间既存在区别又缺乏联系,既相互重叠又存有缝隙,不能真正做到全覆盖及无缝对接,也不能根据日益发展的社会经济需求来调整项目的布局和规格,缺乏系统性的顶层设计,无法与时俱进地规划各项工作。

3.2 保护区规划的前瞻性和合理性有待加强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保护区建设,至今西藏自治区各类保护区面积总和已超过自治区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为各地(市)、自治区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通过现地核实和走访调查,保护区的规划和管理还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保护区规划面积偏大,区划较粗糙,更甚有重要城镇或居民点都包含在保护区核心区内,导致该区域无法实施项目或发展经济;野生保护动物与当地农牧民生活冲突日益突出,野生动物袭人、伤害家禽、破坏房屋事件时有发生。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日益凸显,保护区规划的前瞻性和合理性有待加强。

3.3 区域发展欠缺自主性

长期以来,西藏林业的发展过分倚重国家财力和技术的支撑,区域发展处于在被动安排的模式下运行,区域发展自主性不强。为进一步推进西藏林业的发展,需要国家、自治区人民政府一如既往的帮助和支持,更需要各地人民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进一步发挥自主性,结合西藏独有的生态资源优势,解放思想,创新发展模式,探索符合西藏林业协调发展的新道路。

3.4 专业人才缺乏,培训制度不健全

人才缺乏是制约西藏林业现代化的主要因素,当前西藏林业人才数量和水平与内地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与西藏林业发展的要求很不适应。一是人才结构不合理,高层次专家队伍人才匮乏、后备力量断档,各级林业主管部门技术人才缺乏、队伍不稳定,基层单位一线技能人才数量不足、队伍老化;二是培训制度不健全。尚未建立起保障有力的人才培训制度,缺乏常态化的培训计划,培训机制不灵活,培训资金投入不足。

4 建设美丽西藏具体措施

4.1 编制造林总体规划

从立地条件、土壤条件、气候条件、水文条件、环境承载力等方面进行深度分析的基础上,对现有宜林地分门别类,分为易、中、难三个等级,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分批次、有重点地规划造林;巩固已造林成果,适当增加管护费和苗木补助;针对历年造林重造林、轻管护的问题,本着“按需设计”“三分造、七分管”的原则,结合自治区实际情况,调整造林资金结构。结合生态安全屏障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防沙治沙工程、重点区域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两江四河”流域造林绿化工程、森林抚育工程、天然林停伐、退耕还林工程、国土绿化等既有工程的投资和工程特色进行统筹安排,编制造林总体规划,使得各项目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具备个性鲜明、目标明确的特色,又能使各项目之间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形成优劣互补、相辅相成的局面,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4.2 积极开展保护区调规工作

保护区区划是实施科学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保护区的功能应随着自身变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而进行动态调整,以达到充分发挥保护区功能、解决保护区自身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目的。自然保护区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其原来的功能分区、地理位置已经无法协调新产生的各种矛盾和问题[1],为继续拓展保护区发展空间,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着眼于解决原功能分区、地理位置的历史局限性、滞后性,需积极开展保护区调规工作。保护区调规工作需结合区域总体规划设计,既要突出保护对象和管理目标,满足重点研究保护对象生存发展的需要,防止周边环境对其造成负面影响,又要考虑周边区域和保护区发展的需求。保护区调整在保证主要保护对象安全的情况下,结合保护区实际情况,对保护区内局部冲突激烈的区域,如居民点、主要干线公路等区域进行调整,在缓解矛盾或冲突的同时为社会经济的发展留存空间,达到自然保护区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采用多目标实用性分析方法进行保护区调整[2],在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综合考虑保护区地形、地貌、社会经济状况、保护区生物特征、分布情况,从更加合理有效保护区自然资源和调动周边群众的保护积极性出发,将保护对象稀少,且人为活动频繁的区域划为试验区;保护对象高度集中,原生环境良好的区域划分为核心区,在核心区外围划分缓冲区,适当地提高核心区和缓冲区面积在保护区中所占的比重,使保护对象得到更有效的保护;对保护区内局部冲突激烈的区域,如居民点、主要干线公路等区域调整出保护区。

4.3 与时俱进,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青藏高原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生态地位极其重要,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是党中央和全国人民交给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

经济的发展与生态环境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如果人类在大规模的经济活动中,无节制地对自然资源大量开发和消耗,甚至乱采滥用,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的破坏。那么,反过来,人类就会遭到报复,乃至威胁到生存,必然妨碍经济活动和经济的发展[3]。所以要经常保持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平衡,自觉遵守经济与生态之间客观存在的比例关系,不断及时加以调节,妥善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才能从中受益,为人类造福。一方面,通过积极开展保护区调规工作,对保护区内局部冲突激烈的区域,如居民点、主要干线公路等区域进行调整,在缓解矛盾或冲突的同时为社会经济的发展留存空间;另一方面,要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严格占用林地和保护区的管理,生态环境不能一味“让步”于经济发展,要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走生态美藏和生态富民的发展道路。

4.4 结合实际加大林业宣传力度

做好林业宣传工作是提高大众生态环保意识,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作,在推动造林绿化、森林资源保护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做好林业宣传工作,提高全民爱林、护林和造林的意识,自觉保护森林资源也成为扎实做好林业工作的重要任务。

通过各种媒体和渠道,继续宣传各项惠民优惠政策,以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广泛深入开展绿色发展理念、林业法律法规、生态文明建设政策措施的宣传,让全社会充分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紧迫性,凝聚造林绿化和生态环境保护共识,形成各级政府、各行业齐抓共管、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林业宣传教育监督体系建设。

4.5 从基层抓起,提高区域发展自主性

在积极争取国家加大生态补偿投入力度的同时,探索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全社会支持的林业建设投融资体制。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与市场的双重作用,在加大财政生态补偿力度的同时,积极探索使用市场手段补偿的可行方法。支持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生态补偿建设,从基层抓起,提高区域发展自主性。

4.6 重视人才队伍建设

林业专业人才队伍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林业工作结果的优劣,并决定生态效益的优良。重视人才队伍建设,一是要重视林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自治区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制定全区林业人才引进和培养规划,加强林业工作者专业知识培训,确保自治区人才总量不断增加,专业技术不断提高,年龄、学历、职称等处于合理结构[4],地(市)级林业主管部门要根据林业人才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林业人才引进方案,尤其要注重引进高学历、高技能的专业人才,做好林业人才储备工作;二是要鼓励林业人才到条件艰苦的地区工作,以政府的优惠政策为导向,通过提高工资待遇、适当补贴、破格晋级等措施吸引措施改善各地(市)林业人才结构不合理的现状;三是要抓好林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鉴于基层林业工作者学历层次低、知识结构不系统、不全面的特点,要有计划的组织林业从业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同时通过各种鼓励政策,引导林业工作者自主加强学习,提高学历层次,为提高林业管理和经营水平做知识储备。

5 结语

党的十九大为建设西藏生态文明,做好西藏林业工作指明了方向,全国处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决胜阶段,西藏也将进入经济的高度发展时期,这为西藏林业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既要发展经济,又不能破坏环境。建设美丽西藏,需要始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发展,扎实做好林业工作,守护好世界上最后一方净土!

猜你喜欢
保护区造林西藏
都是西藏的“错”
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名录与分布
沿海地带造林实践与探讨
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浅议造林的意义
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的探讨
高黎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方案
神奇瑰丽的西藏
一个人的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