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新
每次去父母家要经过南泥湾路那片桑树林,远远看见那片林子就觉亲切,青翠的桑叶油亮油亮的,令人心醉神迷,这无雕的自然美总能唤起我对童年的回忆。前几日,又经过那片林子,深秋的霜露已将桑叶淬染成金色,那炫目的色彩令人震撼,不由地在心里直呼,桑叶也可以这么美!于是忙不迭地拿出手机拍了一通,拍完后仍不舍离去。
写到桑树不得不说说蚕蛹和桑葚。记得上世纪70年代初,我上小学,阿拉尔有一家巢丝厂,专门生产蚕丝,而原材料来源于阿拉尔良繁场种植的上千亩桑树,附近的十团,十二团,托喀依乡也零星种植一些桑树,桑叶用来养蚕,然后蚕茧卖给巢丝厂,抽丝。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每到周末,我父母亲单位里的上海支青叔叔阿姨们就骑上自行车带着我到五公里外的阿拉尔巢丝厂(现阿拉尔纱厂)买蚕蛹,就是抽丝剥茧后的蚕蛹,可以用来做菜打牙祭,改善伙食,一元钱可买三四公斤,很便宜。
我们到了巢丝厂,跟着叔叔阿姨们来到车间里,只听隆隆的响声,机器飞快地抽着蚕丝,工人们忙碌着,脚边放着很多大木桶,里面装着蚕蛹,看到那些蚕蛹,我们好高兴。买回蚕蛹后,用清油香葱爆炒。刚出锅的蚕蛹香味扑鼻,令人回味无穷,如今在超市里买的袋装蚕蛹怎么吃也吃不出当年那个香味来,记忆中的那个香啊,让人永生难忘。
每年的五月下旬至六月下旬,是桑葚成熟的最佳采摘期,良繁场那一望无际的千亩桑树园里,采摘桑葚的人络绎不绝,人们呼朋唤友,携家带口骑着自行车去摘桑葚。我和小伙伴们也去采摘桑葚。到了桑树园,只见一片葱绿,树上挂满了黑的、白的熟透了的桑葚,大家乐不可支,这棵树上采摘一点,那棵树上采摘一点,哪棵树的果甜就摘哪棵树。宋代诗人陆文圭的诗中有一句描写桑葚的“可怜泮林鸮,止醉桑葚黑”,可以用来形容我们这些孩子,大家先管自己吃个饱,吃个尽兴,陶醉其中,然后再摘一袋带回家给家人、邻居吃。有的人甚至中午不回家,在桑园里采摘桑葚当午饭吃,直到太阳下山才回家。
后来阿拉尔巢丝厂不办了,那些桑树也都砍完了种棉花,好多年不曾吃上桑葚,但那份快乐至今难忘,还有那爆炒蚕蛹的美味余香仿佛还停留在味蕾唇齿间。童年那片绿荫,那片桑林,不仅给我们增添了很多乐趣,也给我们贫瘠的生活和瘦弱的身体增加了一些营养,特别是骑自行车去买蚕蛹的路上,听叔叔阿姨们聊些有趣的事,才是最有意思的。
至今回想起那个遥远的童年,我从心底里感激那片喧闹的厚待过我们的桑树园。那一串串白的、黑的透亮、令人垂涎欲滴的桑椹,永远刻在我的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