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红霞
2005年,勤劳朴实的陈艳荣满怀着幸福嫁给了四师六十七团三连的青年周英哲,婚后与公婆一起生活,当年10月,陈艳荣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子周逸飞,从此,一家三口和公婆和睦相处,生活得幸福安定。
多年来,陈艳荣夫妻和睦,尊老爱幼,邻里团结,是连队里有口皆碑的“模范家庭”。陈艳荣是连队的职工,和丈夫种着200多亩土地,公婆身体不太好,为了让丈夫安心种植,她承担起家庭的所有事务,一边照顾公婆,一边管儿子的学习,把家中的事情管得井井有条,从不让丈夫因家事分心,丈夫心疼地对她说:“我娶了一个好妻子,你是我这辈子最大的福气。”
真心待人是他们全家的处事态度,邻居之间和睦相处、相互帮助。当她遇到困难时,左右邻居都会热心地帮助他们。有一次,陈艳荣丈夫不在家,她一个人带着婆婆去医院看病,刚出家门时,碰上邻居吴西桥,他见陈艳荣一个人,赶紧帮她一起把婆婆抱起来,放到了车上,一起送往医院。陈艳荣说:“远亲不如近邻,我们相互团结,谁家有困难,我们都会热心帮助。”他们这种家庭和睦、尊老爱幼、邻里团结的文明家风,受到人们的啧啧称赞。
作为媳妇,她恪尽孝道,对老人嘘寒问暖,照顾得无微不至;作为母亲,她慈爱但不溺爱,她十分注重言传身教,以德育人。
陈艳荣的儿子在学习上很用功,每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上,学习方面从不让陈艳荣操心,每次放学回到家里,就抢着帮她干家务,擦桌子、扫地,吃饭时先给爷爷奶奶端上,有时还给爷奶喂饭。遇到同学有困难需要帮助时,儿子也是积极地帮助他们。班里有个同学有点智力障碍,腿脚行走不太方便,每当儿子看到他时,都急忙前去搀扶着他。她经常教育儿子不能因为别人身上有缺陷就歧视他,更应该帮助他,给他更多的爱,那样他们就会变得更加坚强。直到现在,儿子和他虽然不在一个班了,但还是会经常帮助他,现在他们成了最要好的朋友。
“天有不测风云”,2014年12月12日,是陈艳荣家最难忘的日子,那天是团场的巴扎日,车来人往,陈艳荣婆婆在赶往巴扎的路上,被一辆无牌照开三轮车的人从背后撞倒,瞬间满脸是血,不省人事,在周围人群的帮助下及时送往了医院,因伤势严重转到了四师医院,脑部遭受严重的撞裂伤,出血过多,肋巴骨断了八根,经过一个星期的治疗后,人虽醒来,却没有意识,和植物人没啥区别,这个幸福的家庭一下遭受了巨大的打击,让陈艳荣一下感到了生活的无比压力,内地回来的兄弟们都有各自的工作,这个照顾两位老人的重任全部落在了陈艳荣和丈夫周英哲的身上。“我嫁给周英哲,就要对这家负责,要体贴丈夫,更要对公婆好,这是我做人的原则。”陈艳荣认真地说道。
面对两位老人的身体状况,陈艳荣更加辛苦劳累,婆婆没有意识,大小便失禁,有时弄得被子、单子、衣服上到处都是,大便解不下来时,陈艳荣就用手帮她抠出来。因为长期卧床,导致肺功能下降,吞咽困难,陈艳荣就自配营养餐,把肉、各种蔬菜、油盐和大米等几种食品搭配,用豆浆机打出米糊来喂她,一顿饭喂下来要一个多小时。有时被痰卡住,又不会咳痰,一旦痰堵在喉咙,就有可能马上窒息的危险,陈艳荣和丈夫商量后,购买回一台雾化机和吸痰器,随时随地可以给婆婆吸痰。
就这样,夫妻俩白天黑夜倒着班照顾着两个老人,看着两位老人,陈艳荣心中时不时泛起一阵阵心酸,婆婆原本是一个多么坚强健康的人,没想到一场车祸夺走了她的幸福,每想到这些时,陈艳荣和丈夫都会凄然泪下,她说:“人都有老有病的时候,我要精心地照顾好两位老人,再苦再累我也不怕。”
人说: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不经历磨难,怎能见真情。十多年来,她没有怨言,而是默默地赡养着老人、抚育着孩子、疼爱着丈夫。十余载的媳妇生活,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孝顺”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