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德仁,王建红,贺 磊,师晓乐,夏慧萍
(山西省河东中医少儿推拿学校,山西 运城 044000)
神阙穴位于腹部正中央凹陷处,是新生儿脐带脱落后遗留的一个生命根蒂组织,在中医经络系统中属于任脉。神阙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肚脐眼。
肚脐为什么称为神阙穴呢?首先从字面上来理解。神,指神气;阙,原意为门楼、宫门。可见,神阙是指神气通行的门户。如清·张振鋆引《台州原文》所说:“脐通五脏,真神往来之门也,故曰神阙。”“是神气之穴,为保生之根。”[1]人体先天的强弱与此穴密切相关,这是因为“脐带为接续之关,实性命之根蒂也。儿虽堕地,已离于胎元,而先天之祖气尚未绝于带内。凡气弱者,可接之以重壮;气短者,可接之以再延;气绝者,可接之以再活”“属任脉、冲脉之会;又属足少阴肾经、太阴脾经;又属手足阳明大肠、胃经;兼属足太阳膀胱经、厥阴肝经。又以动脉分五脏”[2]。
神阙穴属于“阴经之海”的任脉,任脉不仅与“阳经之海”的督脉贯通,又与“十二经脉之海”的冲脉会于脐下。冲、任、督三脉“一源而三歧”,皆交汇于脐。另外,足阳明胃经挟任脉而上,足太阴脾之筋结于脐;足少阴肾之筋下系于脐;加之奇经八脉纵横上下,沟通内外,所以脐与百脉相通,内联五脏六腑,外达四肢百骸。治脐就能调理脏腑,扶正祛邪。由此可见,神阙穴与诸经百脉、五脏六腑有密切联系,实乃十二经之根,五脏六腑之本。因其重要性,性故神阙穴又有“气舍”“命蒂”“生门”等称谓[3]。
2.1 中医 神阙穴与人体生命活动密切相关,是调整脏腑、平衡阴阳的枢纽,前人对其重要性描述甚多。“盖婴儿未成,先结胞胎,其象中空,一茎透起,形如莲蕊;一茎即脐带,莲蕊即两肾也,而命寓焉”[4]“脐者,齐也。根源本始生成之处,冲和凝结之气通,而禀受生焉,有生生不穷之义”“脐之上下左右,乃肠胃盘曲会聚之所。经所以言五脏之动气,发于脐之上下左右也。足阳明冲脉皆挟脐,而督脉贯脐中央”[5]。脐带是胎儿从母体吸取营养的唯一通道。脐带一有,而后肾生。肾者,水脏,故有“天一生水”之说,这就是人体生长的开端,我们常说的肾为先天之本,即来源于此。婴儿出生后,脐带这条胎儿吸收营养的通道就关闭了,留下的只是一个生命的瘢痕——神阙穴。而对少儿的神阙穴进行治疗调理,等于重新启用这条生命通道,但其作用不再是从母体吸取营养,而是从源头上激发并增强少儿机体的元气。
“夫人始生,先成精,精其本也。儿在母腹,先通胎息,气其元也。既宝其精,又养其气,复其本,返其元矣。精气充而神自全,谓之内三宝”[6]。元气伴随着人之生命的始终,而很多疾病的发生都源于元气的衰弱。如少儿生长发育中出现的五迟、五软,少儿机体抵抗力下降而易感冒、食欲不振,甚或有厌食、腹胀、腹泻、精神萎靡不振、自汗、盗汗、脱肛、肥胖症倾向等,这些都与元气不足有关,有些可能伴随少儿终生,而有些甚至引起相关的疾病或亚健康状态。可见,“凡治病者,当先求元气之强弱,元气既明,大意见矣。求元气之病而无所得,然后察其过之在表在里以治之,斯无误也”“气有外气,天地之六气也。有内气,人身之元气也”“人之所赖,惟此气耳,气聚则生,气散则死,故帝曰气内为宝,此诚最重之辞,医家最切之旨也”[7]。
中医十分重视用神阙穴来养生和治病。宋·王执中说:“久冷伤惫脏腑,泄利不止,中风不省人事等疾,宜灸神阙。旧传有人年老而颜如童子者,盖每岁以鼠粪灸脐中一壮故也。予尝久患溏利,一夕灸三七壮,则次日不如厕。连数夕灸,则数日不如厕,足见经言主泄利不止之验也。又予年逾壮,觉左手足无力,偶灸此而愈。后见同官说中风人多灸此,或百壮或三五百壮皆愈。而经又言主中风,此也。”[8]说明灸神阙穴可以养生保健,延缓衰老,治疗慢性腹泻,还可以治疗四肢无力。
明·李梴对神阙穴的保健治疗效果赞誉有加,“夫人之脐也,受生之初,父精母血相受,凝结胞胎混沌,从太极未分之时,一气分得二穴。穴中如产四穴,外通二肾,内长赤白二脉。四穴之中,分为表里,在母腹中,母呼儿呼,母吸儿吸,是一身脐蒂,如花果在枝而通蒂也”“所以立法蒸脐固蒂,如水灌土培草木,根本自壮茂也。人常依法熏蒸,则荣卫调和,安定魂魄,寒暑不侵,身体可健,其中有神妙也”[9]。就是说脐是人的生命根蒂,灸脐可以筑固生命根蒂,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使人健康而无病,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2.2 西医 现代解剖学证实,脐在胚胎发育时就已形成,内有1对脐动脉,1条脐静脉,胎儿借此与母体沟通吸取养分,进行新陈代谢。胎儿出世后因切断结扎,原脐动、静脉逐渐封闭,转化成结缔组织,因无皮下组织及腹膜前脂肪组织,皮肤筋膜与腹膜直接相连,所以脐部的表皮角质层最薄。脐下腹膜有腹壁下动、静脉及丰富的微血管网;脐部分布有第10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深层为小肠[10]。另外,神阙穴是胚胎发育中腹壁的最终闭合处,是腹壁最薄的地方,没有皮下脂肪,且脐中凹陷、皱褶较多,极易淤积污垢,所以其屏障功能最弱,敏感度较高,加之此处血管非常丰富,分布特殊,血液循环好,渗透性强,药物容易经脐直接吸收,进入细胞间质迅速分布于血液中,加上药物不受胃酶的干扰,有效成分破坏较少,也不经肝脏代谢,可减少毒副作用,因此用药量少,见效快[11]。资料表明,不断刺激神阙穴会使脐部皮肤上的各种神经末梢进入活动状态,有促进人体的神经、体液调节作用,增强免疫功能,激发抗病能力,从而改善各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有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12]。
由于神阙穴特殊的组织结构和治疗功能,因而被历代医家所应用,通过诸如艾灸、敷药、拔罐等多种方法来养生保健和防治疾病,具有敏感度高、渗透力强、吸收快等特点,方便安全,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认为神阙穴在养生、保健、治疗疾病方面益处较多。然而,前人所言,多用灸法。脐用灸法,烟熏火燎,即使成人亦胆战心惊,何况少儿,必惧而拒之。脐之为用,具有疏通经络、平衡阴阳、健运脾胃、益气养血、补肾益元、扶正祛邪、振奋阳气的作用,促进少儿生长发育,提高少儿抗病能力,强壮少儿体质。如此神奇妙穴,弃而不用,岂不可惜?何以为之?敷贴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神阙穴敷贴为养生保健调理法,是根据少儿机体阴阳盛衰、体质的虚实辨证用药。敷贴神阙穴能调和脾胃,益气养血,温通元阳,具有良好的养生保健作用,可使少儿真气充盈,以壮先天之本;脾胃健运,以强后天之本。先天促后天,后天益先天,则少儿正气充足,精血旺盛,体格强壮,发育正常,抵抗力增强,不得病或少得病。况且“小儿纯阳之体,不受暖药,且脏腑未坚,并不受诸药”,所以中药敷贴作用于神阙穴,对少儿的肝脏和消化系统不会造成损伤,是理想的养生保健调理和治疗疾病的给药途径。清·吴尚先特别强调外治之药“切于皮肤,彻于肉理,摄于吸气,融于渗液,导达匪由脾胃。既无伤水谷之精,攻伐不连脏腑,亦免迫阴阳之变。直而能致,何虑乎气之格;轻而可任,何忧乎形之羸”[13],此说虽指膏药而言,然于敷贴神阙穴,理亦相通。
3.1 范围 针对少儿不同年龄段的生长发育特点、体质状况、亚健康状态和临床疾病证型,经过多年的临床科研和实践,我们研制开发了6大系列共18个品种的少儿神阙穴敷贴调理膏。在使用这些神阙穴敷贴调理膏的同时,辅以少儿推拿养生保健调理手法,对少儿的健康成长进行全方位的呵护。
3.2 应用 以防感冒神阙穴敷贴调理膏为例,对其功效及使用方法进行简要说明。
(1)防感冒神阙穴敷贴调理膏 根据少儿寒热虚实的不同体质,膏药分为凉、温、平3个品种。其凉者,适宜于体质偏热的少儿;其温者,适宜于体质偏寒的少儿;其平者,适宜于体质不寒不热的少儿。需要说明的是,少儿体质不像成人那样复杂而多样,痰、瘀、气滞等少见,而积食、脾虚、肺虚则多见。再者,少儿脏腑娇嫩,腠理不密,卫外功能较弱,且肺为清虚之体,不耐寒热,易受邪侵,外邪入侵,常先伤肺,故防感冒神阙穴敷贴调理膏以玉屏风散为主,加入健脾消食之品,共奏健脾益气、强卫固表之效。通过增强肺脏的功能,提高对外邪的抵抗能力,预防外感疾病的发生。对少儿体质虚弱、易疲劳、易感冒、头痛、反复咳喘等症状,具有良好的预防保健和治疗作用。
(2)使用方法 清洗肚脐周围皮肤后平卧,取配制好的防感冒神阙穴敷贴调理膏放置于肚脐上,以透气胶布固定,保留24 h即可更换新贴,每日1次,连用1周为1个疗程。如为保健,每月治疗1个疗程即可。如为治疗,1个疗程结束后休息1周再用1个疗程。
(3)注意事项 肚脐有炎症或皮肤严重过敏的少儿不宜使用神阙穴敷贴调理膏。少儿患感冒期间除对症治疗外,可在医师指导下同时使用防感冒神阙穴敷贴调理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