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丽红
(珠海市人民医院 呼吸内科,广东 珠海 519000)
护理工作在临床医疗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也正是基于该方面原因。护生临床带教工作情况越发被社会以及临床所重视。在有效带教下,能帮助不同层次护生更好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临床实际,能帮助护生尽快融入到实际护理中[1]。为有效提升临床带教质量,本次我院就对不同层次护生临床带教质量的评价进行分析。
1.1 一般资料:对本院在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所带教的各层次护生进行调查分析。其中存在有中专375名,存在有男性24名,女性351名,其年龄在21~23岁,中值在(22.01±0.58)岁,大专350例,主要涉及到男性12名,女性338名,其年龄在20~24岁,中值在(21.68±1.11)岁,本科250名,存在有男性24名,女性226名,年龄分布在21~24岁,中值在(22.33±1.02)岁。综合对各项基本资料可知,除学历外,其他层面无较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三层次护生针对带教中各方面情况进行评价。包括病房教学氛围、带教老师交流、专业知识讲解情况以及护士长针对教学管理情况等。均采用5分制,得分越高,则表明带教质量越好。在问卷调查前,均告知所有护生本次调查的目的,使其均按照真实情况进行评价。之后,由本院3名较细心护理人员对问卷情况进行整理。
1.3 统计学方法[2]:以SPSS19.0作为本次研究中各项数据处理的主要用具,按照(±s)对计量数据进行表示,行t检测,P<0.05则表明数据间存在有显著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在病房教学氛围评价中,中专评分为(4.11±0.52)分,大专为(4.36±0.42)分,本科为(3.87±0.87)分,由此可见本科护生对病房教学氛围存在有更高要求,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以。在护士长教学管理评分中,中专为(4.01±0.23)分,大专为(4.25±1.25)分,本科为(3.24±1.43)分,由此可见本科护生对于带教管理存在有更高需求,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在带教老师综合能力评价中,大专为(4.51±0.13)分,大专为(4.42±0.27)分,而本科为(3.74±0.16)分,本科护生评分明显低于中专与大专护生,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3.1 不同层次护生对带教工作评价的差异性:在带教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及时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在评估的过程中可更加透彻的对教学质量,护生掌握情况等进行了解,进而为教学方案的改善提供指导。从本次调查可以发现,在各评价指标中,中专、大专护生评分均较高,而本科护生评分则相对较低,存在着显著差异,充分表明各层次护生对于带教共组的侧重点存在差异。结合带教实际情况可以发现,中专、大专护生针对带教质量的评价主要集中在老师的层面上,而本科护生除对该部分质量存在有较高需求外,针对教学氛围以及教学管理等同样表现出较高需求。综合分析可知,该部分差异主要因各层次护生接受教育程度不同而异。中专、大专护生专业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在带教中处于相对较被动的状态,而对于教学氛围、教学管理存在有一定忽视。而大专护生相比中专护生,对于带教老师则有更高要求,在希望带教老师存在有极高专业技术的同时,更希望能与其多进行沟通,掌握更多临床护理知识。而考虑到带教老师多为本院护士,在完成带教工作的同时,更需要完成部分护理工作,使得与护生交流的时间缩短。这也正是大专护生对老师的综合评分相对较低的原因。而本科护生,因在校期间接受的教育层次相对较高,在对带教老师存在有极高需求外,更注重病房环境以及教学管理方式是否有助于自身学习,使得其对各部分指标的评分均相对较低[3]。
3.2 对教学方式进行有效调整:在高等教育持续推进的情况下,中专护生将逐步被大专、本科护生所取代。因此,为有效保障临床带教工作质量,更需要对带教方式进行改善,考虑护生教育层次以及带教学习需求,使得各带教工作开展的更加具有针对性。在对中专护生进行带教时,需指派专业技术过硬,临床操作能力强的护士作为带教老师。在带教中,充分发挥老师主导地位,引导护生对各临床护理知识进行掌握。而在对大专、本科护生带教时,在保障带教老师具备过硬专业技能的同时,更需要其存在有较强沟通能力。在带教中,对各临床护理操作进行详细、准确讲解的同时,做到与护生多进行交流,及时解答其在学习中存在的疑问。此外,在带教前需做好与患者沟通工作,望能得到患者配合,为护生提供良好学习环境[4-5]。
总的来讲,结合本次分析可以发现,不同层次护生对于临床带教工作的需求存在着较大差异。在实际带教中,为确保教育质量,需要结合不同层次护生特点,使带教方式存在有较强针对性。
参考文献
[1] 刁晓兰,王芳,龚秀清.护生对临床教师带教质量的评价及调查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1):104-105.
[2] 李会娟,任哲,庞冬,等.不同教育层次实习护生对临床带教老师有效教学行为评价的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5):46-49.
[3] 王艳荣,沈小萍,米藏智,等.护理临床带教老师对不同学历层次护生护患沟通能力的评价[J].宁夏医学杂志,2008,30(10):956.
[4] 曹癸兰,刘义兰,梁静,等.不同层次护生对临床教学质量的评价[J].护理学杂志,2006,3(3):10-12.
[5] 王玉琼,邓云清,吴育萍.对三个层次护生临床带教质量的评价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0,15(1):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