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蕾 陈爱中*
(1 重庆三峡妇女儿童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重庆 404100;2 重庆三峡妇女儿童医院妇科,重庆 404100)
2010年卫生部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提倡的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护理模式,有力的推动了儿科护理的发展[1]。在近年来的工作发展中,我们也意识到儿童的健康关乎于整个家庭的健康与发展,与整个家庭的稳定和幸福息息相关。然而纵观我科成立以来的传统健康教育模式,虽实行的是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护理,但受到护患双方知识层面、语言表达能力,及沟通时机等多方面的影响,健康教育仍存在着缺陷。随着现代化数字工具的普遍应用,微信平台逐渐进入到人们的视野,而软件本身的免费及大众普及度,更有利于患儿出院后我科医护人员进行健康教育延续护理。从我科2015年1月成立微信公众号以来,经过半年多时间的探索,通过视频、图片、文字等多方面在线交流与答疑的方式,出院患儿的健康教育效果有了明显的提升。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科2015年3~8月在院患儿家庭成员共150例,随机分为关注微信公众号的实验组76例,未关注的74例为对照组。两组家庭成员在知识水平、年龄、性别、职业方面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和实验组均采用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对照组给予传统健康教育,入院时由接诊护士对家庭成员进行入院指导,在院时由责任护士和专门的健康教育护士对患儿及家庭成员对疾病相关知识一对一指导,出院时由健康教育护士进行疾病预后相关指导,并详细告知复查与来电咨询方式。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由接诊护士介绍微信公众号并自愿关注,从而进行健康教育及其延续护理。①由科室主任、护士长及高年资健康教育护士担任微信公众号健康教育小组成员,责任护士和管床医师及时更新在院患儿信息。②健康教育护士负责收集患儿家庭成员的文化水平、年龄、职业、性别、家庭住址及联系电话等信息。同时指导家庭成员微信公众号的关注、使用、信息接收及咨询的方法。③由护士长将入院宣教、科室简介、各个医师护士介绍、各类检查及各种手续流程发布于微信公众号中。各家庭成员按需阅读。④由科室主任、护士长及管床医师将各类疾病知识介绍、如何预防与康复治疗等内容以视频、图片、文字等形式编辑起来,健康教育护士则定期发布,平均每周2~3次。发布内容根据疾病季节性发作的特点随时更新。⑤健康教育护士还负责及时收集各家庭成员的疑问,由管床医师和科室主任解答后及时反馈于家庭成员。⑥患儿出院后,由健康教育护士负责定期电话回访,了解微信公众号信息接收程度,并收集各家庭成员遇到的问题与提出的建议,整理后将答复反馈于微信公众号,作为科室健康指导。同时不断完善微信公众号制度与流程。
1.3 评价指标:此150例患儿出院后三个月由健康教育护士一一进行电话回访,统计各家庭成员对儿科健康护理知识的知晓度以及对我科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满意度评价指标包括在院治疗、护士健康教育、预后康复三个方面。10分为非常满意,8分为满意,5分为一般,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三项指标评分之和/(项目数×10)。先算出每个家庭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然后再统计实验组与对照组各组的平均满意度,从而比较两组在对我们医护人员的满意度上的差别。同时,对各家庭成员儿科健康护理知识的知晓度进行问卷调查,涉及内容均为日常生活中的小儿护理知识。统计两组成员对健康指导的知晓度,分为100%知晓,80%知晓,50%知晓,20%知晓及完全不知晓五个层次,并将知晓度≥80%作为质控标准。
通过调查分析,实验组成员对医护人员的平均满意度为98.9%,高于对照组92.2%。在健康知识知晓度方面,实验组成员平均知晓率为89.5%,高于对照组27%。两组家庭成员在健康知识知晓度方面行χ2检验,χ2=60,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健康教育可使人们在面对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时,树立健康的信念,建立健康的行为[2]。护士作为患者健康的指导者,对患儿及其家庭成员进行健康教育及其延续护理是十分有必要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微信公众平台作为高科技时代的产物,结合了图、文、音、视频等几乎所有的受众接受信息方式,同时兼具互动特性,是实现消息覆盖面与效果最大化的重要媒介[3]。它突破了时间、地点的影响,使得信息传输更准确,速度更快,因而是我科院外健康教育传播的一个有效途径。长期的微信公众号应用实践证明,人群对我们PICU的认识有了普遍的提高,同时认同感得以增加,患儿及家庭成员的生活质量得以改善。另一方面,微信公众号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健康教育护士的回访时间,减轻了工作量。
表1 两组家庭成员对健康护理知识的知晓度
参考文献
[1] 崔丹.微信群发平台辅助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J].中国临床护理,2014,6(4):338-339.
[2] 王华芬,马燕,吕敏芳,等.网络互动式健康教育对炎症性肠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2):163-165.
[3] 李阳.微信公众平台的角色定位与功能调适[J].社会科学辑刊,2014(2):5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