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宗气理论治疗心衰病的探析

2018-01-22 01:31徐文伟李乙根杨忠奇李秋桦
中国中医急症 2018年5期
关键词:宗气胸闷病机

徐文伟 李乙根 杨忠奇 李秋桦

(1.广东省广州市中医医院,广东 广州 510130;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 广州510405;3.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广东 广州 510440)

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心衰病方面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及实验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医药为主治疗心衰病,对于控制症状、改善心功能、降低病死率有显著的疗效[1]。现代中医多认为本病以本虚标实为病机特点[2],气虚阳虚为本,血瘀水阻为标[3],治疗有从益气活血论治[4],有从温阳利水立法[5],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结合该病的病变特点,基于历代医家对宗气的生理、病理的阐述,根据“宗心肺而主燮理[6]、贯心脉而行气血”等理论,认为宗气理论对心衰病的治疗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指导作用。

1 宗气的生理功能

《灵枢·五味》曰“谷始入于胃,其精微者,先出于胃之两焦,以溉五脏……其大气之抟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曰气海,出于肺,循喉咽”。可知宗气是由后天脾胃化生之气与呼吸之气相合而成。“宗气者,为言气之宗主”[7],“宗气走息道而行呼吸”,故宗气充足则语声响亮,嗅觉灵敏,呼吸正常。“宗气贯心脉而行气血”,故心脏正常功能的发挥,仍需要宗气的温煦和推动[8]。宗气入心者,可直接推动心脏的搏动,维持正常的心率和心律,从而维持心脏正常的泵血功能;宗气入脉者,可以推动脉中血行,宗气足,则血行有力,气血运行畅通,不至于“凝而留止”或血溢脉外。故宗气“走息道而行呼吸”和“贯心脉而行气血”的功能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燮理心肺,在生理上,可使心肺机能有效发挥,在病理上亦可相互影响,从而出现心系或肺系的一系列病变。

民国著名医家张锡纯认为宗气即为大气,并对其生成和生理功能提出了独到的见解,谓“是大气者,以元气为根本,以水谷之气为养料,以胸中之地为宅窟者也”[9],认为它的功能是“振作精神,以及心思脑力,官骸动作,莫不赖乎此气”[9]。

宗气的生理功能失调主要体现为宗气不足或宗气下陷。在肺可出现呼吸困难、语音低微、少气不足以息、咳嗽咳痰等症状;在心则主要表现为气血运行失常,“宗气不下,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可出现心悸心慌、胸痛胸闷、失眠,甚则口唇发绀等症状,并且在临床上易形成夹寒、夹瘀、夹痰甚则夹水等虚实夹杂的证候。

2 宗气与心衰病的关系

晋代王叔和曾在其著作《脉经》中提出了心衰病的概念,是最早的文献记载,并指出明确病位(心、肺)和具体临床表现。《内经灵枢·邪客》曰“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宗气“助心行血”,可推动血液循行、调节心率和心律。宗气足,心气充沛,气血则通畅,精神饱满,身体健旺。宗气不足,不能助心行血,则气血失调,而形成一系列的心系疾病[10]。中医学认为,虚里是提示心脏功能的重要部位,可了解宗气的强弱,正常应不缓不急,如太过或不及皆为宗气功能失调的表现[11]。张锡纯认为,宗气即为大气,如大气下陷,则“气短不足以息,或努力呼吸,有似乎喘;或气息将停,危在顷刻[9]”。现代医学也认为心力衰竭早期可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进而可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如病情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可出现端坐呼吸,甚至出现室速、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从而“气息将停,危在顷刻”,这与张氏所描述的大气下陷的表现较为相符。李晶等[12]也认为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以及各种心律失常,这些心衰病的常见表现,与宗气亏虚或者说是大气下陷的病机甚为合拍。现代著名医家邓铁涛教授也认为心气虚可作为心衰病最基本的病机[13]。若宗气不足,不能助心行血,血液则运行郁滞。因此,心衰病是宗气虚损的渐进过程[14],若早期仅出现宗气失调,可通过治疗,从而得到有效控制;后期病情发展,形成喘脱之症,往往发为不可逆之势。

3 升补宗气法治疗心衰病

宗气亏虚则使“心主血脉”“肺主呼吸”功能失调,日久不愈,可出现气血失调、瘀血内阻,“血不利则为水”,进而出现水饮泛滥的各种症状,如喘促痰鸣、动则喘甚,甚则端坐呼吸、咯粉红色泡沫痰等。若按常规平喘之法,取效甚难[15]。心衰病患者可表现为明显的心悸心慌、疲乏无力、胸闷气促、下肢水肿,甚则二便失禁。脉象多见结代脉,心电图检查可出现多种类型的心律失常,皆为宗气亏虚的典型表现。心悸、气短、甚则上下气不能续接,为宗气亏虚辨证最重要的特异性症状[16]。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曾辟专章论述宗气,曾曰“肺司呼吸,人之所共知也,而谓肺之所以能呼吸者,实赖胸中大气”[9]。根据历代医家对宗气理论的发展,笔者将心衰病脏腑定位在心肺,病机关键在于宗气亏虚,治当升提宗气、大补宗气,并采用升陷汤加减治疗心衰病。张氏升陷汤共5味药组成:黄芪、升麻、柴胡、知母、桔梗。方中重用黄芪补气,且升气;恐黄芪偏燥,故加凉润之知母以制其燥;柴胡、升麻能分引下陷之大气自少阳、阳明经而上,而桔梗载药上行可上达胸中[9]。临床上可根据辨证,以升陷汤为基础方随证加减治疗心衰病。如宗气失常,心血凝滞,痹阻心脉,影响血行,血不利亦可为水,出现双下肢水肿或腹水等,可加当归、丹参、泽兰活血以利水;如宗气不足,脾胃之气虚弱,出现纳差、少气乏力等症,可加党参、茯苓、白术、甘草等,以补脾胃中焦之气,中焦之气足,则宗气得以充;如宗气亏虚,肺脉失养,出现咳嗽、咯痰等症,可加陈皮、半夏、苏子等,以宣肺祛痰,化气平喘等;如宗气不足,心阳虚衰,出现心悸不安,可加桂枝、甘草、龙骨、牡蛎等温助心阳、定惊悸之药。

4 验案举隅

患某,男性,83岁,2017年3月2日因“反复胸闷气促6余年,加重1 d”入院。患者6年前因胸闷气促反复在本院治疗,曾诊断为“冠心病,急性前壁、下壁、右室心肌梗死,心脏扩大,心律失常:频发室性早搏,心功能Ⅲ级”。长期坚持在本科门诊治疗。来诊前晚患者出现胸闷气促,乏力,心悸,持续不能缓解,遂收治入院。入院症见:患者神清,精神疲倦,胸闷,活动后气促明显,咳嗽,咯稀痰,夜间明显,无胸痛,心悸明显,畏寒无发热,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胃纳差,双下肢中度水肿,睡眠时易汗出,二便时有自遗。舌淡红,苔白滑,脉沉细,可见代脉。既往有高血压病及糖尿病病史多年,长期规律服药治疗,血压、血糖控制尚可。查体: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少量湿性啰音,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70次/min,律不齐,可闻及早搏,二、三尖瓣听诊区可闻及3/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心电图示:陈旧性前壁、下壁、右室心肌梗死频发室性早搏。心脏彩超示: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性心脏病,左室收缩、舒张功能减退,二尖瓣返流(重),三尖瓣返流(中)。NT-proBNP:1659.32 pg/mL。西医诊断明确,治疗上继续以心力衰竭的常规处理,并加强血压、血糖的调控,继续口服胺碘酮片控制心律失常(频发性室性早搏)。根据患者其舌脉象、体征,中医诊断为:心衰病宗气亏虚证。治疗以张氏升陷汤加减:生黄芪45 g,升麻 5 g,柴胡 5 g,桔梗 10 g,当归 10 g,知母 6 g,炙甘草 10 g,白术 10 g,茯苓 10 g,党参 10 g,丹参 10 g,泽兰 10 g。 5 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经过治疗后,复查NT-proBNP降为329.07 pg/mL,患者心律失常较前有所控制(在胺碘酮片停用的情况下,患者动态心电图显示室性早搏数较前明显减少),患者胸闷,气促较前明显缓解,咳嗽、咯痰量减少,无胸痛,偶有心悸,无恶寒发热,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胃纳好转,双下肢水肿减退,睡眠时汗出较前明显好转,二便正常。患者出院后继续以升陷汤加减应用,近半年来患者住院次数较前明显减少,患者心衰症状较前明显缓解,并且保证了较高的生活质量。

按:该患者宗气亏虚,心血不足,故出现心悸、胸闷;宗气不足,心神失养,故精神倦怠;宗气亏虚,肺脉失养,肺主气,司呼吸、肺朝百脉功能失调,故可见咳嗽、咳痰,气促不能平卧。宗气亏虚,必然脾胃之气不足,无力固摄,故见二便失禁、睡眠自汗出;舌质淡、苔白滑、脉沉细、可见代脉,皆为宗气亏虚之表现。本病诊断明确,病机责之为宗气亏虚。

本例患者即以升陷汤加减为主,而达升补宗气,健脾益胃,活血利水之功。通过服用该方,患者心衰症状明显改善,心律失常得以控制,心衰指标较前降低,住院次数减少,维持了较高的生活质量。临床中治疗心衰病运用宗气理论,制定升补宗气法,使用张氏升陷汤加减,效果颇佳[17]。

[1]王昀.升补宗气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6,23(3):311-312.

[2]马术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辨证论治[J].吉林中医药,2004, 24(2):6-8.

[3]刘静,贾庭英.益气强心汤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J].吉林中医药,2005,25(8):14.

[4]沈安明.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法治疗充血性心衰56例[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5,61(14):4.

[5]陶泉,金朝霞.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心力衰竭123例[J].四川中医,2001,19(11):37.

[6]丘笑琼.宗气不足与充血性心力衰竭临证辨析[J].中国中医急症,2008,17(12):1717-1741.

[7]孙一奎.医旨绪余[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50.

[8]张玉慧.宗气之生理初探[J].中国医药指南,2008,12(6):23.

[9]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74:32-34.

[10]林飞,许娜,刘巍,等.宗气、心力衰竭和能量代谢的相关性研究[J].北京中医药,2013,32(9):659-660.

[11]温武兵论宗气的生理功能[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24(4):247-250.

[12]李晶,赵进考.以大气理论治疗某些心脏疾患[J].河北中医,2000,22(4):278.

[13]张万义.试论宗气虚—宗气下陷是老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病机[J].中外健康文摘,2008,4(5):34-35.

[14]李忠业.论温养宗气法治疗心衰病的意义[J].中医药通报,2012,11(6):41-43.

[15]张万义,邱云卿,张万芬.升补宗气法治疗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4(1):43.

[16]杨丽燕,谭雄.毛以林教授从宗气下陷论治心系疾病治验举隅[J].中医药导报,2013,19(5):33-34.

[17]胥晓芳.升陷汤临床应用举隅[J].陕西中医,2007,28(8):1079-1080.

猜你喜欢
宗气胸闷病机
基于“取象比类”法探讨肝细胞铁代谢紊乱与肝纤维化中医病机的关联
胸闷气短就医前先做五项功课
高血压脑小血管病的中医病机思辨与治疗及其疗效评价指标述评
胸闷气短就医前先做六项准备
胸闷 疾病发病前兆
胸闷,疾病发病前兆
脓毒症的病因病机及中医治疗进展
从瘀探讨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中医病因病机
探讨宗气理论对中医心脏康复的实践意义
宗气理论的整合教学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