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政遥 李婕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相比父母一辈的群体,许多家庭的子女有能力、有自己的想法去完成自己的大学梦。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走进了大学校园,大学生每年的毕业人数也在逐年递增:在2016年,高校的毕业人数就已经达到765万,而在2017年高校的毕业人数直逼800万,预计2018年将会突破800万大关,这就直接导致现代大学生就业面临史上最难也是最严峻的就业形势。在这种情况下,教育部也对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格外关注,文章就对在如此严峻的就业条件下的现代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时的想法与态度进行简单的分析,深入分析影响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态度与想法,提出自己关于改善就业创业心态的对策,帮助所有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找到适合自己的事业。
关键词:现代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想法;态度
一、引言
现如今高等教育的普及发展迅速,高校毕业人数每年大致增长20万~30万之间,随着更多的义务教育普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于自己未来的想法不再单一,他们也有了更丰富化的选择,但是在获得了这样的权利的同时,也迎来了在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时的困难和纠结,而这也已成为整个社会的热点话题,引来了极其多的关注度,大学生在面临全体社会的就业压力和自身愿望与客观现实的矛盾压力下,如何在就业创业环境中,选择自己满意的position是所有大学与其毕业生必须直面的难题。
二、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现状分析
目前,现代大学生的就业与创业出现了极大的矛盾性问题,在有极多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同时,却也有极多的企业招不到新生力量,在此过程中就出现了一个非常大的关系错位问题,寻其本质:就是现代大学生理论知识与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严重不符,许多大学生高分低能的表现。究其根本原因是现代大学生从小父母的教育方式存在基本性问题和中国式教育极其注重分数的现象,从而严重忽视了学生自身本应该学习的实践动手能力。在如此的家庭、社会环境下,大学生主要表现出:1.实践工作经验不足,尽管非常多的大学生在校期间考取了各种各样的证书,比如英语四六级,计算机等级证书,教师资格证书,职业汉语证书,普通话证书等等,但是实际上在工作中很难及时的将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工作结合起来,就直接导致在实际工作中不能满足企业的职业要求,也就在自身的发展和就业上增加了许多难度。2.对自己的期望太高,现代大学生所接受的是开放式教育的思想,听闻太多改变自己命运的励志故事,自负心理的影响极其严重。据有关数据显示:有60%的大学生在就业时信心较强,普遍具有较高的就业预期,无论是社会地位还是薪酬,在调查的大学生里,有42%的大学生对自己刚毕业时的工作的首月收入在3000~5000元,这说明大多数的大学生没有摘下那所謂的“精英教育”的头衔,自视甚高,然而自身的能力达不到自己的所要求的期望。3.在创业过程中,专业性基础的障碍何其繁多:资金匮乏,人脉的积累不足,社会关系处理不善等等多方面的问题,在此基础之上,现代大学生必须要去充分了解国家给予大学生在自主创业时所提供的优惠政策。
即便在大学生活期间,也有相当多的学生有过想要自主创业的想法,但是由于在很多独生子女的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关注度很高,对他的期望也相对较高,寄希望于自己的孩子走自己所设想的那条道路,不关心现代大学生自身的意愿与其是否真的适合如此的发展,从而被迫形成了父母包办子女包括衣、食、住、行等一切的生活琐事的情况,导致现代大学生自理能力较差,社会的适应能力较弱,受到打击时心理承受能力不足,从而在创业初期就放弃了自己的创业想法。
三、大学生就业的想法与态度分析
现代大学生群体步入复杂且富有“中国式关系”的社会,不难会体验到一系列悲观的负面情绪,但也有部分学生会从困境中脱颖而出,激流勇进,坚定自己的目标,并向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前行。而根据调查研究显示有80%的大学生在毕业时陷入了困惑,不知自己该何去何从,其原因与发展愈渐飞速的今天,国家给予大学生的毕业后的选择更加多样性。
(一)现代大学生于结业后的多样性选择
其一:通过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继续升学深造。使其有更高的资本去选择更好的公司和企业。另一方面可以在其兴趣的领域里学习更多知识。其二:出国留学。通过考雅思和托福等工具,去到海外的一些名校继续深造,那里有着比国内更好的大学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成为“海归”,秉着海外名校的文凭进到世界性名企业,有更高的含金量与升职空间。其三:通过公务员司法考试。同时为多数父母所期望的所谓的“铁饭碗”的职位。稳定,待遇好也是其大学生为何选择的优势所在。其四:自主性就业。包括事业单位就业,国有企业就业,外资企业就业,民营企业就业。其五:自主性创业。综上皆是我们能做出的选择。在如此多的选择下,很大一部分的大学生迷惘于在这么多的未知道路中如何抉择,全体大学生站在了人生分叉路口上,选择不同,今后的人生也许会完完全全的不一样,这也是为什么大学生毕业时畏手畏脚的根本原因。
(二)现代大学生就业前所遇心态问题
大学生因为这些原因在就业时会出现以下的心态问题:1.焦虑暴躁情绪低迷:大学生在求职的过程中,当意识到客观实际与自己的主观期望有较大偏差时,会出现一种焦虑浮躁的心理,即希望谋求理想的职业,又担心被用人公司拒绝,过分担心找不到工作,而当机会来临时,反而会因为过分紧张而错失良机。2.过度的自负或过度自卑:一些毕业生的就业期望过高,企业提供的岗位与薪酬无法满足自己的发展需要,导致对自己的劣势和缺点无法自视,从而失去就业机会。自卑相对的,过低的评价自己,在遇到挫折后无法再次鼓起勇气,临阵退缩,从而失去机会。3.从众心理:毕业生一味的追求热门的职业和工作单位,甚至放弃了自己所学的专业。把自己限制在狭窄的求职道路上,同样也会错失许多的就业机会。
(三)现今大学生就业的想法与态度
但是不同的是,据调查研究显示,有80%的大学生希望通过提升技能来努力找到工作,有11%的大学生通过依靠父母或者亲戚朋友的关系才找到了工作,只有9%的大学生抱着无所谓的态度,由此可见,大部分的莘莘学子依旧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命运,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就业季期间,却出现了“慢就业”的现象。经过调查,有很多的大学生表示不再着急寻找一份所谓的工作,而是开始从自己的爱好兴趣入手,先了解自己究竟喜欢的是什么,能让自己长时间的保持兴奋的工作是什么,在这基础之上再去选择工作。
本质原因是当代的大多数家庭再非70年代时期,70年代的长者给现代大学生创下了优良的生活物质条件,而其不需要再急于寻找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可以说现代大学生是在其父母为其创造的保护伞下研究他们的兴趣,发挥自己的长处,在新世界的画布上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根据一位清华大学的女毕业生的采访报道的原话所说:“我有一个还算不错的文凭,有一个还算富裕的家庭,就算我不去找工作,我照样可以吃穿无忧,那既然可以这样,我为什么还要急急忙忙去找一份我不喜欢的工作呢?”不得不说,现在抱有这样想法的大学生其实很多很多。他们不再从众,不再紧张,而是认真的、耐心的、冷静的选择和规划自己的人生,这也就是多数现代大学生的就业的想法与态度。更多的大学生会选择follow themselves heart。
四、大学生创业的想法与态度分析
相对来说,高校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的矛盾依然存在,尽管在一条条的国家政策上想做出改变,但是实际情况关于大学生的就业难的问题却依然没有得到解决。因此,大学生自主创业成为了解决就业的重要途径之一,这为缓解国家的就业压力和人才市场的盈余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解决办法,同时还可以提升现代大学生的自身素质。
(一)当今大学生自主创业优势分析
一是中国人口密集,市场足够大,容易产生规模效应。
二是政府支持自主创业,有相当多的针对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
三是国内的创业领域发展迅速,机遇无处不在。
四是互联网的改革导致中国传统企业的发展越来越显得弱势,给创业大学生发挥空间很大。
(二)当今大学生自主创业劣势分析
1. 大学生缺乏实习经验。只能靠着自己平常在大学里积累的经验和跟同学之间的交流方式去思考问题。从某种方面来说,社会经验不足、缺少与人沟通的技巧往往是创业大学生普遍会遇到的难题。这对于思想还比较单纯、依旧稚气、天真的创业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2. 市场的敏感度低。很多创业大学生往往只是聚在一起头脑风暴,想出了一个点子或是几个人的突发奇想。但如何将这些纸上谈兵的想法转化为商业计划这是创业大学生恰恰最困惑的。创业大学生会在向投资者描述产品时大谈技术先进性,而忽略了产品本身的市场价值。
3. 綜合素质不足。不少创业大学生有核心的技术、独特的创意。在有了启动资金、合作伙伴后,第一阶段的运营基本可以正常运转。但随着业务量的增多、团队的扩大,可能会在人事、财务、物资等方面出现问题。而由于从未有过处理这些事情的能力,不少创业大学生创业团队因此倒在了创业的道路上。
4. 缺乏吃苦精神。现在的创业大学生多半是独生子女,突然有一天要让他们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奋斗、拼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早已形成的依赖感会让这些年轻人在遇到困难后首先想到向他人求救而不是自己解决问题。
(三)现今大学生创业的想法与态度
虽然当代大学生的创业环境困境重重,但是现在的90后年轻人依旧抱有梦想,上述的阻碍也会一点一点的学习和克服,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选择固步自封或者随波逐流的去工作,而是选择运用其开放性思维去创新,即便知晓会遭遇到不止一次的碰壁,但还是会选择一往直前。并且有越来越多的高校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给予那些敢于自主创业的大学生非常之多的便利和优惠,在这样的基础上,政府也是对这样的大学生给予支持的态度: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和贴息支持;享受培训补贴;免费的创业服务和公开指导创业;以及落户优惠政策等等。
五、结语
关于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是现代大学生、所有大学高校以及政府所关心的重要话题,如何解决企业的“招工难”和即将在2018年迎来更多一批大学生的“就业难”是每个大学生,每位家长,每位教师,政府以及社会所热议的。根据上文所提,本文对此现象提出几点建议:首先让更多的高校进行开放式教育,多展开户外的教学环节,而不是一味的在沉闷的教室里进行枯燥的教学,以此培养现代大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其次重点要对家长进行再教育,不是知识上的教育,而是在思想上的教育,让更多的家长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可以有自己的选择和多样的生活方式;最后,希望政府可以持续性的加大对于自主创业的大学生的便利,来拓宽学生的思维,增加其创业成功的概率。本文就仅这方面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归纳分析,仅为高等院校的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工作以及有关研究人员的工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唐秋红.当代大学生就业创业特点、现状与路径探析[J].高教学刊,2016(12).
[2]王剑剑.探究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现状以及实现路径[J].经济研究导刊,2017(33).
[3]傅建平.新时期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思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12).
[4]王莉芬,黄建美,李忆华.大学生就业创业机制之路径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6(06).
[5]李利锋.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教师,2017(20).
[6]唐秋红,黄华勇.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创新的探索[J].出国与就业,2010(24).
[7]苗峰,赵晋阳.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现状与路径分析[J].人才资源开发,2017(02).
(作者单位:温州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