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远航掌舵人

2018-01-21 19:08杨丽蓉
考试周刊 2018年15期
关键词:用教材教

杨丽蓉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语文课堂怎样在“说”、“读”、“写”方面下工夫,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关键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用教材教;畅快说;入情读;自由写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一路跌跌撞撞,却一直走不出“高耗低效”的怪圈。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语文老师一直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为一名“护航员”,他们总有这点不放心,那点不敢放手,生怕有所遗漏,生怕学生“不懂”;他们习惯在课堂上充当主角,学生充当配角;他们喜欢在课堂上连续提问,或是非问,或是选择问,或是填空问,或是自问自答。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与思考……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应该让学生的思想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得到提升。怎样让语文课堂在启迪学生心智、开发学生潜能,唤醒学生创造的天性等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呢?

我想:语文课堂不能在仅仅满足于“听”了,更应该在“说”、“读”、“写”方面下工夫。

(一)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让学生畅快地“说”

教师应时刻牢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上课前必须认真阅读教材,领会编写意图,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再思考。只有教师真正做到“师于古而不拘泥于古,师其意而不师其辞”,也才能抓住“一箭”、“一石”、“一英寸宽”的教学重点,收到“三雕”、“千层浪”“一英里深”的多元效果。教师应努力成为作品与学生心灵之间架设起的那座沟通的桥梁,让学生能畅快地说。

案例:在指导学生理解、品味《我的老师》课文后:

师:你认为莎利文老师教育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學生讨论)生①:我认为她的教法得当,她让海伦走出来,认识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生②:我认为成功的关键是莎利文老师的循循善诱,她不厌其烦地教海伦认识理解“爱”。生③:耐心细致不怕挫折的精神是老师教育成功的关键,她教海伦识字,比如教“水”,她一遍又一遍在海伦的手中写着,直到侮伦懂得为止。生④:对海伦的爱是她成功的关键,她真诚地帮助海伦,想尽办法教育海伦,当海伦失去信心发脾气时,她耐心地引导启发她。

师:我也认为教育成功的关键是爱,莎利文老师用爱心开启了海伦封闭的心扉,是莎利文老师用爱心点燃了海伦智慧的火花。

(教师用红色的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爱心,将板书包围在里面)

师:爱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请以“爱”为话题,说一句最美的话,长短不限。

生①:爱是大海,它永不枯竭;生②:爱是一条小船,载着我们驶向成功的彼岸;生③:爱是一把火,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生④:爱是一杯茶,温馨美好;……

学生的思维如脱缰的野马,纵横驰骋,说出了自己的所知、所想、所思、所悟,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意识,他们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他们畅所欲言。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在交流中发生碰撞,在碰撞中激发了思想的火花,成为课堂最美的风景。教师成为那一缕“春风”,学生则是飘飞的“柳絮”,这缕春风在带动“柳絮”飘飞的同时,也带来了“柳花之香”、“泥土草木的清香”、“美酒的飘香”,怎能不让置身其间的人们陶醉迷恋呢?教师不仅传授了知识,发展了智力、培养了能力,同时“润物细无声”地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盘活了教材,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二)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让学生入情地“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求有感情朗读”,“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而“读”自始至终都是学好语文的一个重要法宝,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那些妙不可言的神韵自然而然地烙进了学生的脑际。它不仅能传递情感信息,触发情感思维,引起情感共鸣,更能充分发挥语文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

案例:《小巷深处》是一篇讲读课,体会母爱,理解亲情是学习课文的主要目的。朗读无疑是完成这一目标的最佳方法,朗读的方式有很多,除了常规的自由读、小组读、齐读以外,还可以老师范读、配乐朗读、推荐朗读、竞赛朗读、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迁移朗读等等,灵活多变的朗读形式可以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也可以通过朗读的声音为学生营造出一种情感的氛围,使得学生得到情感的共鸣、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自然迁移到自己日常生活中与父母相处中去,体会到父母的爱。朗读让学生既读进“文本”,又读出“文本”,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让学生入情地“读”可以逐步培养学生情感性朗读、探究性朗读和创造性朗读,通过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构建出富有个性化的阅读教学,使学生像画眉那样在开满山花的枝头上自由地飞翔,在高高低低的树梢上尽情歌唱,不再成为那禁锢在金笼中的小鸟,他们在更广阔的空间时里自由飞翔。

(三)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让学生自由地“写”

于文正曾说过:“阅读教学要把‘写挤进去。”“写”有助于学生丰富词汇的积累,良好语感的形成,活跃思维的发展。它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阅读教学的“写”应该精心选择“写”的形式,既要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写”的积极性,又要恰当自然地引导学生的情感性,让学生能“写”出所感所想、情真意切,使学生写的内容呈现出“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美丽风景。

案例:《小巷深处》的教学中,曾设计过这样一处小练笔:

师:请你反复地朗读,体会体会。文中:“‘为什么?好长好长时间的沉默,终于,她点了点头,顺手取过她那根不知啥时已从角落里拿出来……竹棒”,她沉默时的内心活动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走进英姨的心灵世界,将你读到的写下来。

(学生写,然后交流)生①:含辛茹苦拉扯大了,没想到却开始嫌弃家,嫌弃娘了。莉她变了。生②:确实太穷了,我的眼又瞎,孩子在同学面前都抬不起头,怪不得孩子怕回家。生③:孩子这一去应该会很长时间不回家了,食堂少油,我要给孩子做点吃的。……

通过“写”,巧妙地利用了学生的阅读期待,促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也使得学生的情感升华积淀。

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体,就应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提供给学生展示自己能力的平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只需要做好一个引领者,掌舵人即可。endprint

猜你喜欢
用教材教
“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
从“元素”的教学体会教材的编排意图
“用教材教”,关注学生的发展
对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的理解及处理方式
例谈生物教学中如何“用教材教”
论语文教学中“用教材教”的“三重境界”
有关课程改革的点滴思考
小学语文“用教材教”之实践与思考
也谈“用教材教”
例谈“用教材教”的是与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