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美学视角下广西当代意象油画的探究

2018-01-21 23:38王琛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韵味意象

王琛

摘 要:魏晋时期以来,绘画开始受到了广泛的重视,绘画美学思想真正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顾恺之提出的“传神写照”和谢赫提出的“气韵生动”等理论在后世美学研究的过程中奠定了观念性的基础,将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气韵、诗境和虚实带入今天“写意精神”“写意观念”的意象油画之中,将符合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意象”审美和广西当代意象油画相结合,通过分析广西当代黄菁、孟远烘、陈毅刚的绘画作品,试图找出艺术家对传统美学的深刻领悟和追求,并对这种结合所体现的艺术发展前景作分析,力求将传统美学精神融汇贯通于广西当代意象油画并对其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意象油画 ;意象;韵味

一、意象与意象油画

意象一词在中国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周易·系辞》中就有关于象、意及其关系的阐述,如“立象以尽意”,“象其物宜,是谓之象”,以及名小类大、旨远辞文等观点。创作中的比兴、意象直至意境对后世绘画理论的认识的深入与发展均有深刻的影响,为后来一些思想家、文艺家所接受和发挥,成为天文、地文、人文的自然之美与艺术之美的见解,密切关系着艺术起源、功能等问题的看法。

西汉《淮南子·要略篇》中“喻意象形”也对意象有所提及,在绘画规律的认识上反映了艺术审美认识发展的趋势。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刘勰在其著作《文心雕龙·神思》中则明确地提出了“窥意象而运斤”,这里的意象已经成了专用的审美概念。尽管与后来唐宋画论中“立意”和“成竹在胸”等认识还有一定距离,但成为了创作思维中心物结合的一种特有状态。艺术家有感于宇宙万物,诠释自己独特的审美感受,与外物形象相结合,以技法巧妙地结合一起而形成一种情景交融的意中之象。自“意象”这一范畴的提出,人们意识到艺术是“物我交融”与“天人合一”,这种物像与审美主体的交融,升华成一种精神状态,艺术的表现呈现出独特的风貌。

意象油画作为近年来一个新兴的词语虽然提出只有短短的几十年时间,但其所呈现的艺术风貌是自魏晋以来中国的传统美学精神一个集中的缩影。将传统美学观念融于今天的注重“写意”精神的油画艺术的创作当中,用凝练概括的语言来表现作品之外更深层次的含义。自20世纪80年代中国油画提出意象概念开始,出现了一批如吴冠中、苏天赐等意象油画大家。意象油画以艺术家注入主观情感的物象而替代了写实,强调把画家主观的感受和情绪隐藏到具体的形象后面,是一刹那呈现理智和情感复合的东西,注重个人意绪的流露和抒发。在西方油画本土化的过程当中,广西当代意象油画在一批先锋艺术家如阳太阳、凃克等人的带领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后又经苏旅先生等文艺批评家提出“南方的风景”旗号聚集起一批酷爱风景的艺术家群体得以进一步的发展并且以一种更加包容旗帜更加鲜明的姿态走向未来,表现出了其独有的精神面貌和文化内涵。

二、韵由心生、气韵生动之美

广西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山山水水都萦绕着独特的韵律,这种别具风情的景观也受到广西这批艺术家的喜爱。在他们的油画作品中常会将客观世界的景色和心灵世界有机结合,经过艺术家个人情感品格的升华之后赋予绘画作品新的意义。在技法上以长线居多,色调亮丽,内涵丰厚,主题鲜明,语言独特,体现了这一批油画家的人文情感与精神,使其形成藝术语言和人文理想高度融合的审美意境。这种独到的韵味形成并非偶然,它出现于我国古代审美终点的进一步转化过程中,是从人物品藻中的审美观念结合艺术实践的特点加工而成。如果说在顾恺之画论中还大量沿用了人物品藻中词汇的话,那么,经过几十年的审美认识到了谢赫之时,发生了进一步的变化,一方面还保存了几十年前绘画审美认识的特点相结合的新的审美观念,“气韵”就是突出的代表。“天地万物无不须气以生”,“人禀天地之气而生”,有气才能成型,有气才有神,突出表现艺术家的内在生命力和灵性。五代荆浩在画法中提到:“有画如飞龙蟠虬,狂生枝叶者,非松之气韵也”。荆浩具体地结合了物象转化为艺术形象的过程,即从取象到成象的过程。荆浩认为,只有去掉工巧的印痕,才能摆脱形似,兼得形气,自然典雅而脱离凡格。徐复观先生在其著作《中国艺术精神》说:“气韵都是神的分解性说法,都是神的一面。所以常称‘神气,而韵常称‘神韵。”将上述的“韵味”审美借油画这一外来艺术样式加以表达和呈现,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意象油画。

在广西,这批油画家们不论是自觉抑或是不自觉,都会不同程度地把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意象”审美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黄菁的作品就具有很强的意象色彩和艺术家主观情感符号化的表达。黄菁的一批风景油画作品将广西本土文化和自然资源整理、挖掘与表现出别样的光彩。虽然黄菁的创作题材都是看起来普通平常的景色,但在其主观化处理的过程中很好地将个人情感和审美情趣融入到了作品中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动。在黄菁的油画作品中隐含着其独特的艺术理念和逻辑思维,其创作意图阐释出艺术家本人独立的观察视角和文化感悟,将中国传统文化有意无意传达在异样的景观图像中,意象油画的当代性语言充斥着整个画面。荷花也是黄菁的刻画主体之一,画面中饱含着生活的清新鲜活,花的形态随着画家内心的过滤,以一份淡守安然的姿态承载精神上的净土,恒静无言,清净从容。浅淡虚空的画面幻化出全新的审美意象。黄菁的油画可以说是整个广西意象油画的一个缩影,也许广西当代意象油画在全国艺术圈中不是最突出的一个,但在温和的底下蕴含着巨大的力量,通过结合当下的时代精神和传统的美学精神相信在大的时代潮流里呈现更多的广西多元的艺术现象。

三、诗性灵动、诗境之美

意象之美、诗境之美是传统美学所推崇的目标。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说到:“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王维之诗各体兼善,或清淡,或雄浑,无美不至,目之所触,耳之所闻回味无穷。石涛在《跋画》中也谈及:“诗中画,性情中来者也,画中诗,乃境趣时生者也”。在石涛的理论中,艺术家无论是创造还是表现的理论都是一致的。无论是诗词还是绘画都可以从创造生命或是创造形式的力量中,从精神自由感受到审美情感的乐趣。正如清代恽南田在《题洁庵图》中所言:“一草一木,一丘一壑,皆灵想之所独辟,总非人间所有”。从古到今,中国文人画家毕生所追求的正是这种上升到诗意的灵境,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到“灵想之所独辟”体现的不仅仅是传统美学精神发展的延伸,也是中国古代这批艺术家或含蓄或朦胧或清冷的审美情趣的表达。这种妙趣横生的画面带给今天的我们是趣盈的诗意,是缭绕的梦境,更是幽幽的回响。又如清代诗论家叶燮在《原诗》一书中说到的“画与诗初无二道。画者,天地无声之诗;诗者,天地无色之画”,然也。艺术本是相通的,诗与画一本同源,理法一贯,虽然二者的表现形式不一样,但美的感受都是相同的。至此,中国古代绘画与诗歌联系紧密的程度可见一斑。至近代,宗白华先生在《艺境》一书中认为诗画表现的范围虽然不尽相同,但诗与画的结合,是情与景的结合,而这种“相融互渗”也是新时代我们应做的工作。在当代意象油画中如何表现出诗境意象也是我们应该去发掘的。endprint

广西当代意象油画的出现似乎显得有些姗姗来迟。广西地处我国西南边陲距离经济政治文化中心较远,建国以来,由于地理位置局限性使得广西艺术发展过于缓慢。尽管当时也受到了一些国内外文艺思潮的冲击,但始终缺乏地域特征和文化意识。20世纪60年代流行的年画风格写生作品形成了简化的意象油画,但由于画面过于简单,因此离诗性之美的高度还存在一定的距离。20世纪80年代以来,无论是“伤痕”绘画或是游离在城市喧嚣之外的“乡土绘画”都很难将作品融入到注重“写意精神”和“写意观念”的意象油画审美趣味和精神品格之上。经过数十年的摸索与艰难的尝试之后,广西逐渐形成了“漓江画派”为首的艺术流派。漓江画派的出现为广西当代意象油画的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此后,涌现出一批如张冬峰、陈毅刚、黄菁、孟远烘等优秀的中青年油画家,而品读孟远烘油画作品往往能够收获似诗境灵动美的感受.他的作品将那种孤离于常人眼里的景象真实地表现在其油画作品中,意境静谧悠远,情感隐秘深邃跳脱出凝重、浑圆、厚拙的语言基调,同时又将心象与抽象巧妙地融合,其哲学性的诠释方式犹有中国意象趣味,最终上升到诗境意象的高度。再如陈毅刚的油画作品,其创作技法令人难忘,作品中的山石皴理毫不吝啬铺满画面,不是惯性的熟练也不是流于油滑,而让画面多几分生拙意趣,因为真,所以净,因为拙,所以境,让人难以忘怀。

四、虚实相生、形意相融之美

意象油画自本土化以来就与传统美学观点和传统水墨画关联紧密,在摸索绘画方式的同时传统水墨画中的虚实运用、计白当黑这些技巧都很好地被艺术家融入到注重写意精神的意象油画之中。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虽然就老子的本意指的是哲学上的绝对虚无的境界,但随着艺术本身的发展促进了审美的变化和深入,促使绘画从一味追求形式上的雕琢转向了整体全面的把握。在《周易》中有关阴阳、动静等辩证思想对后来绘画美与艺术风格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都有深刻的影响。《周易》中的“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的观点对于后世艺术家深入观察自然,唯物地理解创作中心与物之间的关系有着重大的影响。通常来讲,艺术家创造的形象是实,通过这种外物具体形象而引起我们想象的部分是虚,由这种形象产生的意象境界就是虚实结合,这种虚实相生、形意交融的过程就产生了意境。在意象油画中“心中意”“眼中象”经过了心境折射融为一体。艺术家表现事物的独特性需要用到直觉的语言手段。正是种种的情感才有了古人“缺月挂疏桐”这样的形象。

五、结语

梁漱溟先生在上世纪初《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就谈到:“中国文化是要使生命成为智慧的”。西方油画传入中国已经有了百年时间,今天的我们更应该挖掘其背后的、深层的、对我们影响至深的玄机。我认为其玄妙流转的内容便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的传统美学精神财富。广西当代意象油画发展到今天,不是固化,也不是只有一个标准,但是它有一个前提,就是一定要有中国的传统精神。老一辈的艺术家在作品中注入了宝贵的传统美学精神因子,形成了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个人风格。而在今天我们所处的时间和空间交汇点,传统美学精神和意象油画的表达关联日益紧密,我们需要紧跟当代人的审美趣味结合古人留下宝贵的传统的美学精神,继承西方的艺术基因又吸收传统美学精神营养,力争构建一个多元、開放、共融的广西当代意象油画圈。

参考文献:

[1]王瑞芸.西方当代艺术审美性十六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

[2]邵宏.中国画论的观念史研究[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3]宗白华.意境[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4]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汪裕雄.意象与中国文化[J].文艺理论研究,1993, (06):31.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韵味意象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抚远意象等
《庄子》中的舞蹈意象
来自林间的风
走遍万水千山
高中语文古诗词意象学习策略研究
英语读思言的隐喻意象与教学互见
以画为诗
名人读《意林》
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