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2018-01-21 15:35谷牧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8年12期
关键词:咽鼓管鼓室中耳

谷牧

(辽宁省人民医院,沈阳 110016)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主要致病菌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及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等,前两者在小儿多见。

1 病因及感染途径

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身体抵抗力下降,全身慢性疾病以及邻近部位的病灶疾病(如慢性扁桃体炎、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等),小儿腺样体肥大等是本病的诱因。致病菌进入中耳的途径如下。

1.1 咽鼓管途径 最常见的感染途径。

1.1.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 如急性鼻炎、急性鼻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炎症向咽鼓管蔓延,咽鼓管黏膜发生充血、肿胀、纤毛运动障碍,局部免疫力下降,此时致病菌可侵入中耳。

1.1.2 急性传染病期间 如猩红热、麻疹、百日咳、流行性感冒、肺炎、伤寒等,致病微生物可经咽鼓管侵入中耳;亦可经咽鼓管发生其他致病菌的继发感染。

1.1.3 婴儿哺乳位置不当 如平卧吮奶,乳汁可经咽鼓管流入中耳。

1.1.4 其他 在不洁的水中游泳或跳水,不适当的擦鼻、咽鼓管吹张,鼻腔冲洗以及鼻咽部填塞等,致病菌可循咽鼓管侵犯中耳。

1.2 外耳道鼓膜途径 因鼓膜外伤、不正规的鼓膜穿刺或鼓室置管时的污染,致病菌可从外耳道侵入中耳。

1.3 血性感染 极少见。

2 病理

病变常累及包括鼓室、鼓窦及乳突气房的整个中耳黏骨膜,但以鼓室为主。早期的病理变化为黏膜充血,从咽鼓管、鼓室开始,逐渐波及鼓窦及乳突气房。由于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纤维素、红细胞、多形核白细胞及血清渗出,黏膜及黏膜下出现水肿;上皮纤毛脱落,正常的扁平立方形上皮细胞变为分泌性柱状细胞,黏液腺分泌增加。以后出现新生的血管,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吞噬细胞浸润,黏膜增厚。鼓室内开始有少量的浆液性渗出物聚集,以后变为黏液脓性或脓性,由于黏骨膜中血管受损,红细胞大量渗出,分泌物亦可呈血性。鼓膜的早期病变亦为充血,上皮下结缔组织层水肿、增宽,有炎性细胞浸润。以后表皮层的鳞状上皮增生、脱屑,鼓膜中的小静脉出现血栓性静脉炎,纤维层发生坏死、断裂,加之鼓室内积脓,压力增高,鼓膜现穿孔,脓液外泄。如鼓室内的水肿黏膜从穿孔处脱出,可堵塞穿孔。若治疗得当,炎症可逐渐吸收,黏膜恢复正常。重症者病变深达骨质,可迁延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或合并急性乳突炎。

3 症状

本病症状在鼓膜穿孔前后迥然不同。常见症状有以下几种。

3.1 全身症状 鼓膜穿孔前,全身症状较明显,可有畏寒、发热、怠倦及食欲减退,小儿全身症状通常较成人严重,可有高热、惊厥,常伴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鼓膜穿孔后,体温逐渐下降,全身症状亦明显减轻。

3.2 耳痛 为本病的早期症状。患者感耳深部钝痛或搏动性跳痛,疼痛可经三叉神经放射至同侧额、颞、顶部、牙或整个半侧头部,吞咽、咳嗽、喷嚏时耳痛加重,耳痛剧烈者夜不成眠,烦躁不安。婴幼儿则哭闹不休。一旦鼓膜出现自发性穿孔或行鼓膜切开术后,脓液向外宣泄,疼痛顿减。

3.3 耳鸣及听力减退 患耳可有搏动性耳鸣,听力逐渐下降。耳痛剧烈者,轻度的耳聋可不被患者察觉。鼓膜穿孔后听力反而提高。如病变侵入内耳,可出现眩晕和感音性聋。

3.4 耳漏 鼓膜穿孔后耳内有液体流出,初为浆液血性,以后变为黏液脓性乃至脓性。如分泌物量甚多,提示分泌物不仅来自鼓室,亦源于鼓窦、乳突。

4 检查

4.1 耳镜检查 早期鼓膜松弛部充血,锤骨柄及紧张部周边可见呈放射状的扩张血管。以后鼓膜迅速出现弥漫性充血,标志不易辨认,鼓膜可全部向外膨出,或部分外突而如乳头状。穿孔前,在隆起最明显的部位出现黄点,然后从此处发生穿孔。穿孔一般位于紧张部,开始时甚小,如针尖大,不易看清,彻底清除外耳道内分泌物后,方可见穿孔处有闪烁搏动的亮点,分泌物从该处涌出。有时须以Siegle耳镜加压后,才能窥见鼓膜上的小穿孔。

4.2 触诊 因乳突部骨膜的炎性反应,乳突尖及鼓窦区可能有压痛。鼓膜穿孔后渐消失。

4.3 听力检查 呈传导性听力损失,听阈可达40~50 dB。如内耳受细菌毒素损害,则可出现混合性听力损失。

4.4 血液分析 白细胞总数增多,多形核白细胞增加,穿孔后血象逐渐恢复正常。

5 诊断

根据病史和检查,不难对本病作出诊断,但应注意和外耳道疖鉴别。因外耳道无黏液腺,故当分泌物为黏液脓性时,提示病变在中耳而不在外耳道,或不仅位于外耳道。本病全身症状较重,鼓膜穿孔前可高烧不退,耳痛持续,鼓膜弥漫性充血,一旦穿孔便溢液不止,此点可与分泌性中耳炎鉴别。

6 预后

若治疗及时、适当,分泌物引流通畅,炎症消退后鼓膜穿孔多可自行愈合,听力大多能恢复正常。治疗不当或病情严重者,可遗留鼓膜穿孔、中耳粘连症、鼓室硬化或转变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甚至引起各种并发症。

7 治疗

本病的治疗原则为抗感染,畅引流,去病因。

7.1 全身治疗

7.1.1 抗生素 尽早应用足量的抗菌药物控制感染,务求彻底治愈以防发生并发症或转为慢性。一般可将青霉素G与氨苄西林合用,在头孢菌素中可用第一代头孢菌素头孢拉啶、头孢唑啉,或第二代中的头孢呋辛纳。鼓膜穿孔后应取脓液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参照其结果选用适宜的抗菌药,直至症状完全消失,并在症状消失后仍继续治疗数日,方可停药。

7.1.2 鼻腔减充血剂 滴鼻或喷雾于鼻咽部,可减轻鼻咽黏膜肿胀,有利于恢复咽鼓管功能。

7.1.3 其他 注意休息,调节饮食,疏通大便。重症者应注意支持疗法,如静脉输液、输血或血浆,应用少量糖皮质激素等。必要时请儿科医师协同观察处理。

7.2 局部治疗

7.2.1 鼓膜穿孔前 ①2%石炭酸甘油滴耳,可消炎、止痛。因该药遇脓液即释放石炭酸,可腐蚀鼓膜及鼓室黏膜,当鼓膜穿孔后应立即停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忌用此药。②鼓膜切开术:适时的鼓膜切开术可通畅引流,有利于炎症的迅速消散,使全身和局部症状迅速减轻。炎症消退后,穿孔可迅速封闭,平整愈合,减小瘢痕形成和粘连。

7.2.2 鼓膜穿孔后 在0.3%氧氟沙星(泰利必妥)滴耳液、0.25%~1%氯霉素液、复方利福平液、0.5%金霉素液等滴耳液中择一滴耳。炎症完全消退后,穿孔多可自行愈合。穿孔长期不愈者作鼓膜成形术。

7.3 病因治疗 积极治疗鼻部及咽部慢性疾病。

8 预防

①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积极预防和治疗上呼吸道感染。②广泛开展各种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工作。③宣传正确的哺乳姿势。哺乳时应将婴儿抱起,使头部竖直;乳汁过多时应适当控制其流出速度。④鼓膜穿孔及鼓室置管者禁止游泳,洗浴时防止污水流入耳内。

猜你喜欢
咽鼓管鼓室中耳
咽鼓管-鼓室气流动态图法与音响法检测咽鼓管开放功能比较*
改良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治疗中耳炎的手术护理配合
中耳压力调节机制
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治疗中耳胆脂瘤的效果及鼓膜愈合率观察
Glomus Tympanicum 鼓室球瘤
保持“耳朵呼吸顺畅”
咽鼓管功能研究进展
中耳胆脂瘤术中开放管上隐窝通道的方法及术后疗效分析*
听不清,嚼软糖
小耳朵怎么会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