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素墩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切除范围包括胰头部、胆总管下段、胆囊、远端胃、十二指肠及部分空肠, 是治疗胰头癌、胆总管下段及十二指肠壶腹部肿瘤的方法。胃瘫综合征是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 有文献报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的发生率为7%~36%[1], 也有报道称胃瘫已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首位[2]。主要表现为胃肠减压量大, 不能拔除胃管或停止胃肠减压, 进食流质饮食后, 出现呕吐大量含胆汁的胃内容物, 呕吐后症状缓解或消失, 均有少许排气, 尚未排便, 查体阳性体征有胃区叩诊呈鼓音, 振水音阳性, 肠鸣音弱或消失。上消化道造影, 均显示残胃蠕动不佳或不蠕动。胃镜检查可见残胃无蠕动, 吻合口充血水肿, 胃瘫一般不会危及生命, 但是延长患者经口摄入食物的时间, 增加住院时间及费用, 给患者及家属的身心及经济带来很大的负担, 因此需要加强对胰十二指肠术后并发胃瘫患者的治疗及护理,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手术完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97例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发生胃瘫21例, 发生率为21.6%, 其中男9例, 女12例, 平均年龄(51±14.7)岁, 原发病:胰腺癌10例、胆管癌7例、壶腹癌3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1例, 均病理确认, 无远处转移。
1.2 护理方法
1.2.1 心理护理 患者由于延长了住院时间, 增加了住院费用, 且对本身疾病的担忧, 担心预后, 对自身疾病的了解及术后康复进展等信息来自医务人员, 增加与患者的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感受, 针对性进行疏导, 改善患者情绪, 重视患者的不舒适原因, 给予积极预防和处理, 减轻躯体的不舒适感觉, 重视家属对患者的心理支持, 减轻负面情绪, 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所有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 在和患者进行沟通, 针对个体的差异性, 进一步了解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做好心理护理。
1.2.2 禁食、胃肠减压护理 患者发生胃瘫, 应立即禁食、禁饮, 留置胃管胃肠减压, 减轻胃内压力, 恢复胃排空, 保证胃肠的充分休息, 缓解胃平滑肌的扩张及水肿症状。注意观察胃液的颜色、量、性质, 观察患者是否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不适。本研究21例患者经治疗后给予胃肠减压, 每日引流液均少于100 ml, 停止胃肠减压, 上消化道造影示胃动力恢复, 给予正确的饮食指导, 避免患者自行增加饮食量,少量多餐, 循序渐进, 进食后无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不适, 排气、排便正常。
1.2.3 营养支持护理 胃瘫综合征会导致营养不良, 合理的肠内、肠外营养支持为患者提供足够的营养成分, 肠外营养:治疗期间注意监测血糖及生化电解质平衡, 并进行调整。王维斌等[3]发现术后白蛋白水平是胃瘫的补充白蛋白。保护性因素:肠内营养输注时注意输注速度、温度、浓度、总量,观察是否出现腹痛、腹胀、腹泻, 并进行处理。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 避免扭曲、受压、脱落, 妥善固定。
1.2.4 腹腔并发症观察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常见的腹腔并发症有胰瘘、胆瘘、胃肠/肠肠吻合口瘘腹腔感染、出血等,而这些并发症往往导致胃节律障碍, 引起胃瘫的发生[4,5]。当有消化液、胆汁、胃内容物漏入腹腔, 可引起腹腔积液或腹膜炎等, 注意观察腹部体征, 是否有腹痛腹胀、压痛、反跳痛等腹膜刺激征, 保持腹腔引流管通畅, 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性质等。本次研究5例术后出血, 4例胰瘘,经过非手术治疗痊愈。
1.2.5 监控血糖护理 目前普遍认为, 高血糖是胃瘫重要的危险因素, 因而在治疗糖尿病患者胃瘫时控制血糖尤其重要, 良好血糖控制有利于促进胃排空[6]。采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需注意定时监测血糖情况, 并及时对高血糖进行处理,血糖控制良好能促进吻合口愈合, 从而避免发生吻合口瘘、胰瘘、胆瘘等腹腔并发症, 减少胃瘫的发生。
1.2.6 补充液体护理 研究[7]发现, 术后液体超负荷, 可引发组织水肿, 同时可能因手术刺激引起的炎性反应进一步使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致大量液体漏出至组织间隙而引起胃肠道水肿, 吻合口因水肿切割而发生胆胰瘘、胃肠瘘等严重并发症而导致胃瘫的发生, 严重时甚至危及患者生命。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术前进食少, 营养差及术中大量补充液体来维持循环血容量稳定血压, 国内一些研究[8,9]也指出, 消化道手术后补液量>3500 ml/d的患者胃瘫发生率明显较高。整个围手术期控制输液量、合理安排输液速度, 维持循环血容量, 稳定中心静脉压、血压至关重要, 根据患者的个体化选择补液方式。
1.2.7 胃肠动力药物护理 胃瘫一经确诊应用胃复安各10 mg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2次/d.共5~7 d, 用以增强胃动力;同时用红霉素300 mg连续静脉滴注5 d。调整胃肠功能, 增强胃肠蠕动, 促进消化吸收及局部血液循环, 胃肠功能尽快恢复。
1.2.8 早期活动护理 术后早期活动有利于胃肠动力的恢复, 由于术后切口疼痛、留置腹腔引流管、胃管等, 担心切口裂开, 患者不愿活动。此时, 应做好患者的沟通及家属的解释工作, 向其耐心解释说明活动的意义, 鼓励患者早期床上活动、抬臀运动或尽早下床活动, 同时取得患者家属的配合。必要时止痛处理。对下床活动困难的老年患者, 定时协助翻身叩背, 鼓励督促咳嗽、咳痰, 鼓励四肢活动, 射频电疗,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部感染。
21例胃瘫患者经过非手术治疗均痊愈出院, 胃动力恢复时间为(25.0±2.2)d。
胃瘫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前主要表现为术后胃液量多, 反复恶心、呕吐等, 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多认为是手术造成胃肠解剖、侧神经、体液等多因素改变共同作用的结果, 此外患者的精神因素、术后胆瘘、胰漏、腹腔感染也是诱发患者排空障碍的原因, 胃瘫一旦发生, 常持续数周甚至更长时间, 延长住院时间, 增加住院费用, 加重患者痛苦。因此, 如何更好的进行护理, 预防胃瘫发生或加快胃瘫康复仍需进一步完善。做好心理护理, 了解胃瘫发生的因素及采取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措施非常重要, 不断的学习和总结经验, 可促进患者早期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