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芳坤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沈阳 110025)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低甲状腺激素血症或甲状腺激素抵抗而引起的全身性低代谢综合征,其病理特征是黏多糖在组织和皮肤堆积,表现为黏液性水肿。女性较男性多见,且随着年龄增加,其患病率逐渐上升。甲减主要表现为基础代谢率降低和交感兴奋性减弱,但多数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尤其是亚临床甲减可无症状,易被漏诊、误诊。
甲减的患病率与TSH诊断切点值、年龄、性别、种族等因素有关。国外报告甲减的患病率约5%~10%,亚临床甲减患病率高于临床甲减。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状况调查以年龄>12周岁的普通人群为对照,TSH正常上限为4.5 mIU/L,亚临床甲减的患病率为4.3%,临床甲减患病率为0.3%。科罗拉多甲状腺疾病患病率调查以TSH 5.0 mIU/L为正常上限,亚临床及临床甲减的患病率分别为8.5%和0.4%。根据2010年我国十城市甲状腺疾病患病率调查,以TSH>4.2 mIU/L为诊断切点,甲减的患病率为17.8%,其中亚临床甲减患病率为16.7%,临床甲减患病率为1.1%。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随年龄增长患病率升高。我国甲减年发病率为2.9‰。
甲减是指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引起甲状腺素(TH)分泌减少或组织对TH抵抗导致的全身综合征。根据病情轻重其主要分为临床甲减和亚临床甲减。甲减的患病率与TSH诊断切点值、年龄、性别、种族等因素有关。当TSH>4.2 mU/L时,甲减的患病率为17.8%,其中亚临床甲减为16.7%,临床甲减为1.1%。甲减的病因较复杂,包括甲状腺病变所致的原发性甲减,垂体TSH缺乏所致的继发性甲减,下丘脑TSH释放激素缺乏所致的三发性甲减及由TH受体或受体后病变所致的外周组织性甲减。其中,以原发性甲减多见,约占全部甲减的99%,其次为垂体性甲减,其他均少见。甲减受遗传、环境、药物等多种因素影响。其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放射碘治疗、甲状腺结节或甲状腺癌手术、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等均可导致甲减,它们是临床发生原发性甲减的最常见原因。
本病发病隐匿,病程较长,不少患者缺乏特异症状和体征。症状主要表现以代谢率减低和交感神经兴奋性下降为主,病情轻的早期患者可以没有特异症状。典型症状为畏寒、乏力、手足肿胀感、嗜睡、记忆力减退、少汗、关节疼痛、体重增加、便秘、女性月经紊乱或者月经过多、不孕。典型患者可有表情呆滞、反应迟钝、声音嘶哑、听力障碍、面色苍白、颜面和(或)眼睑水肿、唇厚舌大、常有齿痕,皮肤干燥、粗糙、脱皮屑、皮肤温度低、水肿、手脚掌皮肤可呈姜黄色,毛发稀疏干燥,跟腱反射时间延长,脉率缓慢。少数病例出现胫前黏液性水肿。本病累及心脏可出现心包积液和心力衰竭。重症患者可发生黏液性水肿昏迷。
根据病因、临床表现甲状腺功能检查等即可做出诊断。原发性甲减症TSH明显升高同时伴游离T4下降。亚临床型甲减症血清TT4、TT3值可正常,而血清TSH轻度升高,血清TSH水平在TRH兴奋剂试验后,反应比正常人高。
应与肾性水肿、贫血、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相鉴别;根据rT3及患者的原发病表现,与低T3综合征鉴别;甲低症状和溢乳症状应与泌乳素瘤鉴别。
甲状腺制剂终身替代治疗:早期轻型病例以口服甲状腺片或左甲状腺素为主。检测甲状腺功能,维持TSH在正常值范围;对症治疗:中、晚期重型病例除口服甲状腺片或左旋甲状腺素外,需对症治疗如给氧、输液、控制感染、控制心力衰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