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秀娥
(东港市中心医院外科,辽宁 东港 118300)
目前,手术是治疗食管癌的首选方法,但由于食管癌术后恢复时间长,并发症多,手术创伤大,术后患者的康复受到严重影响,术后身体状况严重下降,食欲、患者精神紧张、日常行为、自理能力也明显下降,同时出现进食困难、食用少量食物、焦虑、紧张、便秘、睡眠困难等现象。同时在术后期间,也可引起恶心呕吐等现象,使得手术后食管癌患者生活质量逐渐下降。近年来,逐步完善的护理理念,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对患者的一些特征,如性别,受教育水平,情绪特征等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主要包括改善饮食指南,加强康复理疗教育,加强家庭和社会支持,以及妥善使用心理治疗,提前采用应急个性化护理系统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质量[1]。本文研究并探讨了手术后食管癌患者的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140例食管癌手术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正常普通护理组和个性化护理干预组,每组70例。正常护理规则组男56例,女14例,平均年龄(54.66±5.36)岁。系统个性护理干预组男56例,女14例,平均年龄(56.08±7.06)岁,患者的纳入标准:①确诊病理检查为食管癌并发手术患者;②无术后并发症;③40~75岁的患者;④小学和中学的教育水平或之上,并且具有相关的读书能力,⑤自愿参加,能够实施医院外进行的饮食计划。排除标准:①神经不清楚,语言表达能力较弱,②有糖尿病等重大疾病或者其他重大疾病。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正常普通护理组对患者食管癌的基本知识进行详细介绍,使得患者对自身状况以及患者康复情况有更清楚的了解,对培训手术后的其他功能进行恢复,同时指导患者的饮食意义和指导。个人护理干预的患者实施系统的独特的个性化护理干预,同时护理人员在系统的个性化护理干预之前要接受培训相关内容。
1.2.2 观察组:对于观察和检测的相关内容首先向患者和家庭成员解释,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具体的干预措施有:在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情绪特征,患者家属社会关系等差异,实行不同的个性化护理干预。主要包括:①良好的饮食指导:对于那些吃食物困难、恶心和呕吐的患者的饮食以流体为基础,如家禽汤,牛奶,鱼汤等高蛋白饮食,对治疗后的恢复会提供过大帮助,防止吃得很热,很快,如果有必要,提供额外的营养补充剂对其身体“充电”,提供足够的热量以满足新陈代谢的需要。②提高健康科普:根据食管癌患者及其家属对食管癌的护理负担的不同程度的了解,使用健康教育公告,小册子,广播电视等形式,对吞咽困难和便秘,压疮,顽固性肺炎等复杂的护理技巧进行解释,提高患者健康和自我防御意识。③加强家庭和社会力量:可以利用社区关怀人们的来访时间来教育他们的亲友,鼓励他们来看望和鼓励陪伴他们,通过对患者的支持,滋养心灵,缓解患者的情绪,改善健康状况,增强新人,提高生活质量。 ④正确使用心理疗法:主要是心理咨询和心理护理的进行,特别针对性格内向,抑郁症等患者。
1.3 观察指标[2]:在手术后的1、6和12个月,两组均接受欧洲癌病研究和治疗评估量表和食管癌患者恢复率量表,总共30个检测项目,包括一般情况调查问卷,5个功能分量表(body功能作用,社会功能,认识功能,情绪功能),3种症状程度量表(恶心,疲劳疼痛和呕吐),6个单独项目(呼吸问题,难以入眠,无食欲,遗尿,腹泻,开支困难)。总体情况和分量表功能得分较多表示生活水平越高,分量表和个人分量表越少,表示生活水平越差。另外的18个项目,其中包括4个领域(吞咽困难,食,酸胀,痛),6项指标(吞咽流状物,吞咽困难,口燥,食欲不振,咳嗽,表达水平),分数越高,表明其症状越不好。初始分数在0~100个标准点进行线性转换。
1.4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所有数据统计均采用统计软件SPSS20.0进行统计,计数资料及计量资料分别采用百分数及(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分别采用χ2检验及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心理状况对比:结果显示,正常普通护理组患者的SDS评分为(53.2±7.8)分,个性化护理干预组患者的SDS评分为(47.6±4.2)分,比较之下,个性化护理干预组患者具有较低的抑郁程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护理满意度对比:统计调查显示,个性化护理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价为100.00(70/70),明显高于对照组84.28%(55/70)的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当今经济条件下,医疗水平逐渐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也因为大环境的改变而日益提高,食管癌患者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并不仅仅对其治疗成果有要求,不能够完全满足于治疗带来的生命的延长,本研究在常规普通的护理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指标和个体的差异,进行了个性化的干预指导护理,这不仅符合医疗水平进步的需要,更好的满足了患者的对疾病治疗过程中的生理康复及心理指导,同时这也是社会对于健康问题的重视的结果,也满足了社会群众对疾病信息的掌握[3]。